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田野中国)_张慧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慧

内容节选

“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 ——兰营村访谈,2006年11月7日 “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这句话恰当地表达了嫉妒里面“想要破坏别人所拥有的”的意图,而这句话是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我的被访人讲到嫉妒——或者“眼红”——是如何不好,如何有破坏性,以及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特别爱眼红时提到的。如在第一章所介绍的,因为近年来外来采矿企业的涉足以及铁矿价格的迅速攀高,使得任何跟铁矿开采相关的经营都获得了价值不等的暴利。这种“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的情绪由此体现在诸多与采矿相关的争端里,而且这种表达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共鸣。他(她)们进一步解释到:“现在做成事太难得,谁都想给你捣乱”,“我得不到,也不让你好”,“这就是损人不利己”。而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所闻所见的这些不合作以及“捣乱”的行为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从阻碍采矿生产、挑起争端、拒不合作到侵占资金,不一而足。而从对所谓“捣乱者”的访谈中得知,他(她)们认为自己不是捣乱,而是合理的诉求。 在很大程度上,“眼红”是作为一种话语,而不一定与某些具体的行为相连,比如,你可以听到有人说“他这样(做)就是眼红”,但是不可能有任何人承认自己的某些行为就是(由于)眼红。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嫉妒是一种负面的情感,说别人眼红更是一种严重的道德谴责。眼红现象的突然增多不仅仅与经济、法律或公正相关,与眼红相关的话语更是一系列关于道德、行为和认知边界的讨论。什么是“捣乱”、什么是“胡打乱闹”、什么是“损人利己”都在村民的论述中出现了道德混淆和争论,本章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下来讨论在村庄的背景和逻辑下羡慕、嫉妒和眼红的边界是什么,以及开矿是如何扰乱了曾经的道德边界。同时,“眼红”又是怎样作为一种道德话语体现对这种变迁的应对。在下文中,眼红只是嫉妒的口语化表达,嫉妒和眼红可以互换。“眼红”的地方性表达 在中国的语境下并没有以往人类学家描述的世界其他国家的明显的巫术、妖术等具有魔力的事件,但是针对嫉妒的表达、控制以及对相关事件的解释却存在着自己的一套话语,并且与道德控制、行为规范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羡慕”和“嫉妒”更加书面化,在村民的表达中更常出现的是“眼红”。与“眼红”类似的口语化表达还有“眼气”“眼馋”“气得慌”。这些词不仅都表明痛苦的成分,而且还有对他人好运的愤怒。我的房东王叔这样解释“嫉妒”和“羡慕”之间的区别: 比如,我看见你有我想要的东西,但是我又没办法得到,这就发生了。如果我觉得你应该得到,你有本事,有能耐,那么这就是羡慕。要是我想“我没有,你他妈怎么有?”我也要得到它,和你干仗,从你那边抢过去,这就是眼红。而且,这种争斗或竞争不是公平竞争。比如你有能力做这个工作,得到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公平的。但是如果你没有能力得到这些而且这些(工作或钱)和你没关系,但是你无论怎么样还想得到它,那么这就是眼红。 根据王叔的论述,一个嫉妒场景要包括三个要素:想要的东西、它被别人拥有的事实,以及自己没能力得到它。而且,对王叔来说羡慕和嫉妒的关键区别在于被嫉妒一方是否应得到他/她所有的,或者嫉妒的一方能否反抗被感知到的“没能力得到它”。与第二章所提到的后两种分析路径一样——“他人不应得的好运”以及“弱势的一方(是否)不应遭受的痛苦”是分析嫉妒行为社会意义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嫉妒(眼红)的归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眼红的直接后果就如王叔所说的,是为想要的东西而抗争或者从被嫉妒者那里夺走这些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羡慕没有直接行动,眼红则预示了一种破坏的行动或者破坏的可能性。第一章提到的面馆老板娘用更具体的例子解释了这一点: 羡慕是你觉得什么东西真的好,比如说那些以前没钱现在因为矿挣了大钱的人,或者像你这种能从好大学毕业然后去英国念书的。这些我都羡慕。但是眼红,就有不服气的因素在里头,比如咱俩本来情况差不多,但是你突然富了,那我就会眼红。不过咱俩不在一个层次上。你有文化,我就是个普通的农民,所以我羡慕你但我不眼红。还有,再比如有人一直就富,我们常说“钱能生钱”,你要是没钱什么都做不了。像这种情况,我也不眼红。如果人家有钱,投资(做生意),那就能挣更多的钱,这没什么。那些和我们差不多,但是突然有了我没有的东西,那才眼红。 她同样强调了一个人的所得是否应得是区分眼红和羡慕的重要因素。她认为眼红只会发生在原本情况差不多的人之间。对她来讲,这些人是和她经济状况相似的村民,而不是那些因为商业投资而富起来的人,更不是像我这样的外来人。她的讲述表明,通过投资挣钱的行为并不能刺激眼红(相反她用“羡慕”一词)。而眼红怎样进一步发展成红眼病,村干部林大姐解释到: 眼红就是一个有你想要但得不到的东西。这是种现象。就是四处造谣、阻挠,不管跟你有没有利益关系都千方百计地给你使坏。比如一个人开了个饺子馆,挣了钱,其他人眼红,也开(饺子馆)。你眼红谁,但是不做什么(坏事......

  1. 信息
  2. 序言:中国情感人类学研究的力作
  3. 导言
  4. 第一章 嫉妒与暴富
  5. 嫉妒作为社会违规行为的惩罚
  6. 第二章 嫉妒的公共话语
  7. 嫉妒与不平等
  8. 第三章 羡慕与乡村财富观
  9. 羡慕与攀比
  10. 第四章 “眼红”与开矿纠纷
  11. “眼红”的地方性表达
  12. 第五章 关于嫉妒的道德准则
  13. “人缘好,不存在眼红问题”
  14. 第六章 暴富的文化解读
  15. 采矿和赌博:财富获得方式的变化
  16. 第七章 嫉妒与希望
  17. 亲子关系的期望与代际转变
  18. 第八章 嫉妒的理论与中国情感人类学
  19. 从嫉妒的恐惧到被嫉妒的需要
  20. 参考文献
  21.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