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管理学_【英】约翰·亨德里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英】约翰·亨德里
内容节选
日本的管理和组织文化 当咨询师和管理者努力将人际关系原则应用于实践时,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遭遇了来自日本突如其来的激烈竞争,日资企业彰显了员工忠诚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尽管大型日本企业看起来受益于高水准的员工忠诚度,但很明显这并不是通过鼓舞人心的领导力或强势管理者来实现的。相反,日本企业是强力的等级制组织,彰显出传统科层制的诸多特征。然而,它们提供了终身雇佣制(虽然仅限于男性,女性依然被排除在外,与欧洲五十年前类似,结婚后要辞职)和复杂的社会福利计划,它们同样还借助非常强的组织文化使自己的雇员团结起来以实现组织目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涌现出一连串著名的、实践导向的著作,大部分由管理咨询师写作出版,他们称赞将企业或组织文化作为管理工具的优点。 在这类书籍中,有些书直截了当地关注日本管理的优点。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书有两本。一本是于1981年出版后就立刻成为最佳畅销书的《日本管理的艺术》,该书的作者是麦肯锡公司的顾问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多斯。另一本是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商界如何应对日本挑战》。“Z理论”是大内为美国公司所能吸收的日本管理的关键要素或做出调整而开出的药方,该理论建立在麦格雷戈的“Y理论”基础之上,并对后者进行了改进。 日本管理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将集体价值的优先级置于个人价值之上。日企的决策机制是高度协商一致的,在得到所有受影响或相关人员做出的承诺前,任何正式决策都不会被做出。这种决策机制搭配集体责任制度。不存在个人激励,并且,虽然基本结构是科层制的,但团队协作司空见惯,能直接穿越科层制限制,因为管理者是基于技术和个性而非工作职位组建团队。管理者之间、工人与管理者之间都有较高水平的互信,创新被欣然接受而未被排斥。组织的灵活性和工作保障的结合,允许工人集体尝试新想法,而不用担心短期绩效带来的影响。 通过让人们在共同目标之下熟悉彼此、受到激励,以上那些目标都变得可能。这种模式部分源于终身雇佣制;部分来自广泛的有公司特色的培训计划;部分来自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环境,来源于交织在一起的商业和社会生活。休闲是工作的延伸,公司则扮演着一个大家族式的角色——经常性地,会对管理者的真实家庭生活造成伤害,家人很少能见到管理者。日本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企业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具体体现为符号、惯例和实践,支撑一套对关于公司是什么、公司将向何处发展、公司如何达成目标的共同理解,这套价值观是一种强有力的组织文化。 对日本管理的这些探索很快就有了影响,1982年出版了两本书,这两本书都赞颂美国企业里强大的公司文化:第一本是当时最畅销的《企业文化》,作者是特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第二本是《追求卓越》,作者同样是来自麦肯锡公司的顾问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次年,又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书——《变革大师》,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上述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追求卓越》。彼得斯和沃特曼研究了美国表现最好的企业(对增长率、财务回报率,以及最关键的责任感或创新性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他们提出了卓越企业的八个特征,这些特征将这类企业与它们那些不够成功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他们以麦肯锡公司的“7-S框架”为模型开展商业和组织分析,该框架包含了组织层面、战略层面及管理层面的各类要素。举例而言,该模型的关键主张是,卓越的企业离客户更近,战略重点更聚焦(它们“聚焦自己的关注点”)。然而,管理的特色至关重要,经过一系列重新排序,成功企业的管理特色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坚持以人为本。每个人都被看作团队的一分子,而不仅仅被视为可消耗的、可替换的资源。 ●行动主导下的事必躬亲。管理者要参与到工作中,与员工一起推进工作、一起找到解决方案。管理者不只是分析和发号施令。 ●独立自主与企业家精神。鼓励员工创新、尝试,落实他们的建议,容忍他们的失败,将制定好的决策传递下去。 ●灵活性和团队协作。组织结构被视为一种资源而非束缚。问题是通过专门团队来解决的,团队经常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价值驱动。贯穿整个公司的是一套清晰明确的价值体系,传递公司代表什么、公司是什么,以及公司正在做出哪些尝试去实现目标。 其中一些管理特色反映了在一个仍受Y理论叙事严重影响的世界中被认可的良好实践。其他管理特色则反映了对日本管理实践进行清晰解释的观察结果。对于彼得斯和沃特曼而言,最为重要的关键要素就是对文化和价值观的强调,他们总结的八个特色中有一条捕捉到了文化和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原理:管理要张弛有度。其基本理念是:如果你用一个非常严格的组织文化将人们捆绑在一起以追求明确的方向并设定目标,那么你就可以免掉许多传统的控制机制,将人们解放出来,释放他们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并确信这有助于企业利益。 尽管这个想法非常有吸引力,但事实证......
- 信息
- 序言
- 前言与致谢
- 第一章 管理学与管理实践
- 人的境况:理性及其局限
- 理性与管理挑战
- 第二章 管理者的工作
- 常规管理
- 解决问题
- 领导力
- 管理工作的特质
- 第三章 管理与权威
- 合法权威
- 行政化权威
- 科层制
- 管理的尺度
- 第四章 合理化管理
- 科学管理
- 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
- 目标管理
- 商业战略与战略规划
- 决策
- 情境理论和组织设计
- 商业流程再造和人力资源管理
- 第五章 社会化管理
- X理论和Y理论
- 胁迫的替代项:改进和家长作风
- 人群关系运动
- 日本的管理和组织文化
- 第六章 个性化管理
- 管理与企业
- 管理与后科层制
- 当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七章 跨文化管理
- 管理与美国文化
- 中国文化中的管理
- 日本、韩国和印度
- 德国、法国、欧洲和南美
- 第八章 管理的批判视角
- 在资本和劳动之间
- 管理与职业伦理
- 批判管理学研究
- 第九章 管理的意义建构
- 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 组织中的意义建构
- 作为意义建构者的管理者
- 第十章 管理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