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_【美】陶涵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陶涵
内容节选
第五章 蒋介石和他的美国盟友 据报道,每一卡车出发时所载的货,由于管理及维修失当加上非法盗窃,等到送达目的地往往只剩下三分之一。见Zhang Baijia(章百家),“China's Experience in Seeking Foreign Military Aid and Cooperation for Resisting Japanese Aggression,”paper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Maui,January 2004,p.46;Charles F. 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Stilwell's Mission to China(1952;Washington,D.C.:U.S.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2002),p.45.Romanus and Sunderland,Stilwell's Mission,p.45. 一九四一年底,原本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承诺的一亿四千五百万美元租借法案的武器、补给和器材设备,只运交了两千六百万美元(送给飞虎队的一百架P-40飞机不计)。其中多数堆在仰光码头,等候火车北送到腊戍及滇缅公路的起点。 即使缅甸到云南的一千一百五十公里,一路上窃盗猖獗,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每个月仍有两万吨物资送达目的地。 1942年2月4日,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1857。 蒋介石认为日军可能会封锁滇缅公路,因此他的注意力越来越转向印度。一旦失去滇缅公路,除了通过陷入战火的俄罗斯再转经外蒙古和新疆此一不确定的路径之外,中国与外界联通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这条空中航道。 另外,也可设法从印度东北部开辟一条穿越缅北山区的公路。可是,甘地领导的国民大会党,虽然反对日本侵略,却不肯支持英国的作战,有些激进的印度民族主义者甚至欢迎印度被日本“解放”。蒋希望亲自出马,劝说甘地和另一位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在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上合作,或至少不妨碍英国对日作战。因此,在太平洋战争关键的开打阶段,这位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飞往印度。盟国阵营里没人把它看做重要大事,也不认为反帝国主义的旗号可让此举变得可行。Alan K.Lathrop,“The Employ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t Troops in the First Burma Campaign,”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12,no.2(September 1981):409-410. 二月四日,蒋委员长在夫人陪同下,先到了腊戍,与缅甸英军司令官赫顿(Hutton)将军进行午夜会谈。靠蒋夫人翻译,委员长重申他愿意把刚抵达缅北的中国部队,交给英国指挥。但是他听到赫顿表示缅甸英军已在“灾祸边缘”后,立刻改变主意。试图撤退到锡唐河(Sitang River)的第十七印度师团已被截断,兵员折损一半;现在通往仰光之路已经被日本人打通。委员长此时对英国人守住缅甸的能力失去信心。他决定不要让他最精锐的地面部队卷入“不必要的消耗战”。 1942年1月,蒋介石夫妇拜访甘地(国民党党史馆提供)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1857。 蒋在二月八日抵达新德里。食古不化的帝国主义者丘吉尔对于这个中国领导人在正式访问“英王的印度”时,竟敢提议会晤“近乎造反者”的甘地,大为生气。英国驻重庆大使克拉克-柯尔(Archibald Clark-Kerr)向丘吉尔报告,蒋真心相信他个人对两位印度国大党领导人的影响力,可有助盟国实现目标,并表示他(柯尔)“对蒋的用心和判断力都信心十足”。但是,丘吉尔坚决不准蒋到瓦达镇(Wardha)的甘地住所拜访,而甘地本人也不肯到殖民政府所在的首都新德里。最后,蒋介石和甘地于二月十八日在加尔各答市郊一处灵修中心碰面。两人都是领导反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有许多共通点——在宋美龄翻译下,两个人足足谈了五个小时之久。 甘地给蒋的信,在蒋1942年6月22日给宋子文的电报可见文摘,T. V. Soong Papers,box 36,folder 5;Chiang Diaries,Hoover,February 18,1942,box 42,folder 7. 蒋告诉甘地,印度继续支持盟国作战非常紧要。这位形貌枯槁的领袖表示他同情中国,不会破坏抗日。几个月之后,甘地给蒋一封亲笔信说:“我认为我们俩在加尔各答那五小时坦率、真诚的讨论,是我一生最满意、最难忘的经验。”甘地表示,反英国的非暴力斗争将会继续下去,但是他“保证(他的)一切行动都将经过审慎盘算,避免有利于日本对中国之侵略”。 蒋对盟国大业......
- 信息
- 作者简介
- 译者简介
- 推荐序
- 自序
- 第一部 革命
- 第一章 新儒家青年
- 第二章 北伐与内战
- 第三章 南京年代
- 第二部 抗战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 第五章 蒋介石和他的美国盟友
- 第六章 中国战区
- 第七章 雅尔塔、东北和战后战略
- 第三部 内战
- 第八章 妄想胜利
- 第九章 大失败
- 第四部 岛屿
- 第十章 荒漠甘泉
- 第十一章 操控保护者
- 第十二章 换档
- 第十三章 尼克松及晚年
- 结语
- 出处缩写说明
- 中文版注释表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