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十五讲(第二版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_王一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一方

内容节选

第六讲生死盘桓与医学进步 三十年来,危重医学的ICU(重症加护病房)生存境遇、器官移植技术、再生医学、克隆技术、低温技术、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各显神通,各种高技术应对不老不死愿望的解决方案可谓捷报频传,衰败器官的修复与人工替代已经覆盖每一个系统。在实验室里,海拉(一种肿瘤)细胞可以有条件地不间断连续繁衍,细胞已经先于生命抵达永生。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贡献就是发现了细胞自我修复的端粒酶,延缓衰老已经不是梦想。如果克隆技术不受伦理羁绊,人人都可以在同一个世界里拥有一个克隆备份(诞生双/多重主体),既可以从中获得可替代器官,也可以其作为整体顶替原来(早夭)的生命主体。人们也可以将自身思维、情感、人格模式变成认知算法移植到智能机器人的电脑芯片之中长期保存,定期复制,也就实现了所谓的“电子化永生”。此外,人机混合(生物+赛博)器官的研发可获得数倍于自然器官对疾苦、死亡的抵御能力。如果将这些技术叠加、组合,难保不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永生社区”。 2017年5月,中国出现首个人体冷冻保存病体的案例:肺癌晚期患者展女士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由于丈夫的坚持,沉睡在-196℃的极低温环境下,等待未来其所患疾病可以治愈时,被唤醒、复活。据了解,实施人体冷冻手术价格不菲,需要千万级的资本,每年维护费大概50万元。这显然是富人们的专利。资助展女士进行冷冻手术的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负责人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富人来做这件事。 如同战斗机航母上起降既需要弹射器,又需要拦阻绳,制止技术与财富冲动的是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因为对于这个新陈代谢、代际更迭的世界来说,某一个体或群体进入不老不死境地是不道德的,破坏了世界进化的秩序。哲学家们更未随着技术、财富起舞,他们坚定地认定死亡的合理性,永生不在躯体层面,而在精神层面,所谓精神的飞扬,人类精神延续比肉身不灭更有价值。于是,生死豁达成为一种人生智慧,也成为医学反思的支点。 一 死亡的医学叙事与哲学叙事 死亡研究由来已久,大致有两个向度:哲学、宗教属于形而上的研究,探究超验的灵与魂,努力开拓精神空间;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形而下的研究,注重经验、体验、观察的世界。从叙事医学的角度看,死亡不仅是一个冰冷的事故,也是一连串温情的故事。分析死亡的叙事模式,大致有四种形式:日常生活叙事,文学叙事,伦理叙事,哲学叙事。医学从业者的死亡叙事多发轫于医疗生活,在技术叙事之外,兼及文学叙事,其中蕴含着伦理思考,最终直抵哲学反思的价值云端。 医学是人学,医疗服务者要比其他公共服务行业更加逼近生命与死亡,更真切地感受死亡,更多地穿越死亡事件,但他们是否能超越技术去思考死亡,抵达终极关怀,已然是一个悬题。因为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认知,只关注心跳、呼吸、脉搏、心电图、脑电波等指标,以之作为划分生死的客观指标,养成只关心疾病谱与病死率的惯性思维,聚焦于死亡的生物学因素(如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死因分析),死亡的医疗救助(如ICU、复苏术),死亡证明与告知,似乎不太关注逝者心灵的飞翔与安顿。于是,死亡被还原为一个技术事件,而非精神事件、伦理事件。 毋庸讳言,死亡是生命的归宿,死神的最后召唤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有无”问题,而是“长短”问题、“高低”问题、“轻重”问题。向死而生揭示了残酷的终极真相,生命必然由健康(强壮)走向衰退(失能—失智)、衰竭(器官功能抵达极限)、衰亡(正熵抵达负熵),由平衡走向失衡,由青春活力走向衰老。这一进程与其说是规律,不如说是宿命。对此,有许多临床医生会走出单纯的生物学视野,超越技术,超越财富,步入生死的哲思之旅。譬如癌症病房里的医生,因为常常陪伴病人去迎击死亡,咀嚼死亡的恐惧,也同病人一起去深入思考死亡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ICU病房的医生也不缺死亡思考,ICU病房里拥有最先进的器官功能增强与替代的设备和药物,却常常无力逆转临终病人衰弱的生命,无法维护生命的最后尊严,无力无奈中,必须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尊严何在”;心脑血管病的医生通常也对死亡充满哲思,他们面对太多的猝死案例,面对太多的心肺复苏无力回天的临床境遇,常常感叹生死无常,医学无法掌控生命、疾病转归的偶然性,心中往往一直纠缠着“无常”“偶然性”的困惑,寻求解惑;此外,精神、心理科医生也是死亡哲学的积极思考者,在他们的话语谱系中,梦境、灵性、信仰、意识、意志等精神空间一直没有被纯生物学及理化还原价值与实证主义方法学完全占据,弗洛伊德学派的精神分析学说虽然遭到质疑,还在顽强地坚守着独有的理论与实践高地,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理论魅力与思想辉光也依然回荡在这个学科的价值圣殿中;疼痛科医生也不简单,疼痛不仅是一个躯体困境,也是一个情感、心灵与精神困境,伴随着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心理、文化投射也丰富多元,桑德斯在安宁疗护实践......

  1. 信息
  2.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3. 第一版序 我的医学人文启蒙课
  4. 第二版序 现代医学为何变得不可爱了?
  5. 第一讲 医学人文的学术版图与价值追求
  6. 第二讲 现代医学的人文拷问
  7. 第三讲 医学的现代性魔咒
  8. 第四讲 我们需要怎样的健康
  9. 第五讲 医学中的视觉主义
  10. 第六讲 生死盘桓与医学进步
  11. 第七讲 奥斯勒命题及其当代价值
  12. 第八讲 锻造临床人文胜任力
  13. 第九讲 叙事医学的魅力
  14. 第十讲 癌症文学与人文病理
  15. 第十一讲 妞妞之死与医学的人性温度
  16. 第十二讲 当代医学的思想史追问
  17. 第十三讲 传统医学的现代出路
  18. 第十四讲 医学家的传记与思想辉光
  19. 第十五讲 生命、医学与艺术
  20. 跋 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