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类型_【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内容节选

第四章人格差异中的类型问题 一、 乔丹类型理论概述 因为我是按照年代顺序考察前人们对心理类型这样一个有趣问题所做的贡献,所以接下来要研究的是一本比较生僻的小著作[我对这本著作的了解要感谢我尊敬的同事,伦敦的康斯坦斯·朗(Constance Long)博士],这便是皇家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弗尼奥克斯·乔丹(Furneaux Jordan)所著的《从群体和出身看性格》一书(伦敦,1896年,第3版)。 在这部126页的小书当中,乔丹主要的描述涉及了两种类型或者性格,他的定义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尽管—稍微做一些预言—作者实际上只涉及了一半我们所讲的类型,但是,另一半的观点,即直觉型和感觉型仍然包含并混合在他描述的类型当中。 首先我要让作者自己来呈现出他的介绍性的定义。在第5页,他写道: 性格中有两种一般的基本偏向……两种明显的性格类型(还有第三种,中间型的)……一种性格类型的人极度倾向于行为而很少反思,另一种性格类型的人主要倾向于反思,在行为上的冲动却很少。这两种极端之间有无数的等级;只要指出第三种类型……在这种类型当中,反思和行为的力量或多或少是势均力敌的……在中间类型中还可以归入倾向于反常的那些性格类型,或者在这种类型中,其可能的反常倾向支配着情绪型和非情绪型的人。 从这个定义中我能够明确地看出,乔丹把反思或者思考与行为相对照。完全可以理解,一个对人进行观察的人,还未曾深入探索,便首先会对反思性和主动性之间的对立产生印象,并因而从这个角度对被观察到的对立面进行界定。然而,主动性并不必然来自于冲动,而且还能源自思维:这样一种反思似乎为定义增添了几分深度。乔丹自己已经得出了这个结论,因为在第6页,他把一个更进一步的、对我们有着特殊价值的因素,即情感因素引入到他的考察当中。他在这里讲到,主动型的人更少有激情,而反思气质则以富有激情的情感为特征。因此,乔丹把他的类型称为“缺乏激情型”和“富含激情型”。这样,他在介绍性定义中被忽视了的因素随后又被他提升为一种常见的因素。但是,他的概念与我们的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仍然把“缺乏激情型”当作“主动的”,把“富含激情型”当作“不主动的”。 这样一种搭配在我看来是非常不适宜的,因为实际上存在着既富含激情而又有深沉个性的人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相反,缺乏激情而又浅薄的人同时也会具有不主动的特征,甚至连应付生计的低级主动也谈不上。在我看来,如果他对主动和不主动的因素不予考虑的话—就像它们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尽管这些因素本身是性格的重要决定因素—他的在其他方面可评价的概念会变得更加清晰。 从随后的论述中我们会看到,乔丹用“缺乏激情而更为主动”型来描述外倾型,用“富含激情而不太主动”型来对应内倾型。实际上,无论是主动还是不主动都不会使类型发生改变,因此,在我看来,主动的因素不应当作为性格的标准。但是,作为具有次级重要性的决定性因素,它仍然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因为外倾型的整个天性与内倾型相比似乎都是更易动、更有活力的。但是,这样一种性质依赖于个体面对外部世界时所处的阶段。作为性格的一种基本特征,主动本身有时可以是内倾的;在那种情况下,它完全指向内部,在平静的外部面具之下,发展为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或者情感。有时它也可以是外倾的,在强劲活跃的行为中表现自己,而在这种情景的背后则是完全不带任何感情的思维和不受任何干扰的情感。 在我们对乔丹的思想特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之前,出于明晰性的考虑,我必须强调另外一个要点,这一点如果不牢记在心的话,可能会引起混淆。我在一开始就谈到了,在早期的著作中,我把内倾等同于思维型,外倾等同于情感型。就像我在前面所讲的,只是到了最近我才清楚,内倾和外倾要和作为一般基本态度的机能区别开来。只有对机能类型的识别积累了广泛的经验之后,这两种态度才会被认识到。有时很难发现哪一种机能处于首要地位。由于内倾型的抽象态度,他自然地具有一种反思和思辨的姿态,这会产生误导效果,使我们认定内倾型具有一种思维的优越性。相反,外倾型会自然地呈现出很多直接的反应,这些反应很容易让我们认定情感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认定是带有欺骗性的,因为外倾可以是思维型的,内倾也可以是情感型的。乔丹只不过是在一般意义上描述了内倾型和外倾型。但是,在涉及个别特征的地方,他的描述就带有误导性了,因为,各种不同机能类型的特征被混淆在了一起,缺乏对这些材料更为细致的研究。然而,就基本轮廓而言,内倾和外倾态度的线条是明白无误的,这样两种基本态度的本质就能够被识别出来。 从易感性的立场对这些类型进行描述在我看来就是乔丹工作的真正重要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内倾“反思的”和思辨的天性在无意识中,即在有关本能和感觉的原始的灵魂中找到了补偿。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便是他为什么是内倾的,因为他不得不把一种原始的、易冲动的、充满激情的性质上升到抽象的高度,以便支......

  1. 信息
  2. 英译者序
  3. 前言
  4. 导论
  5. 第一章 古典和中世纪思想史中的类型问题
  6. 第二章 席勒的类型观
  7. 第三章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8. 第四章 人格差异中的类型问题
  9. 第五章 卡尔·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和厄毗米修斯》诗歌中的类型问题
  10. 第六章 精神病学中的类型问题
  11.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12.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13. 第十章 心理类型综论
  14. 第十一章 定义
  15. 结语
  16. 译后记
  1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