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与社会_【德】赫尔穆特·舍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德】赫尔穆特·舍克

内容节选

第11章哲学中的嫉妒主题 直到20世纪30年代,哲学家还经常将嫉妒作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进行探讨。他们试图界定其内涵,并建立其现象学。本章并非要对西方哲学史上的嫉妒问题进行完整论述,只是关注这一主题被讨论的规律性。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Rhetorik, Buch II, 9 (1387 ff.). 在《修辞学》(Rhetorik)中,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指出,嫉妒只针对我们的同等地位者和同龄人。关键在于我们并非真正希望拥有所嫉妒之物,也不期望在嫉妒过程中获得它,而是希望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它被摧毁。这个人与我们越是平等,我们的嫉妒就越强烈。平等可以是出身、亲属关系、年龄、处境、社会地位或物质财富。实际上,当我们与和我们相差无几的人进行比较时,就会产生嫉妒。亚里士多德引用了赫西俄德的话:陶匠嫉妒陶匠。我们嫉妒那些财产或成就映射出我们自己的人。他们是我们的邻居和与我们平等的人。他们揭示了我们失败的本质。亚里士多德接着讨论了竞争,这是一种常被误认为是嫉妒的情感。 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的第九篇随笔,也是五十八篇中最长的一篇,题为《谈嫉妒》(Of Envy)。在其他一些随笔中,他也强调了嫉妒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并警告我们如何最好地防范它,比如在《谈野心》《谈残疾》以及《谈事变》的随笔中。 正如培根的许多传记作者和随笔评论家所指出的,毫无疑问,他自己也遭受了其他人嫉妒的影响,并在他的同僚中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他认为,嫉妒是社会生活中最无法避免和基本的因素之一,其中包含了关于嫉妒及避免嫉妒的重要规则,同时他也以准确的社会学视角揭示了其实质。Francis Bacon, The Essays or Counsels, Civil and Moral, hrsg. von S. H. Reynolds, Oxford, 1890, S. 56. 培根首先讨论了“邪恶之眼”,它可能源于嫉妒,与之同义,并提到了嫉妒与巫术之间的关系。培根很可能并不认为嫉妒是源于巫术,虽然几乎所有原始民族都这么认为;他只是提到了这种黑魔法的原始动机。 这是否具有讽刺意味或严肃意味都无关紧要。既然嫉妒行为包含了巫术的元素,那么唯一能避免嫉妒的方法,就是在巫术或邪恶魔法的情况下采用的那些方法。因此,他说:A. a. O., S.60. 明智的大人物总是在生活的舞台上引入一些人,让他们承担原本会落在自己身上的嫉妒;有时是对部长和仆人;有时是对同事和伙伴,等等;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总不乏一些具有暴力和进取精神的人,只要能够获得权力和事务,他们就会不惜任何代价。 应对嫉妒的策略A. a. O., S.60. 虽然培根为应对嫉妒所推荐的策略总是适用的,但很少能像这里这样清晰地被觉察到。他确信,缓解嫉妒的唯一方法,是安抚或提供替代品,这一观点具有启发性。此外,培根还提出了另一种避免嫉妒的方式,即故意的自我伤害或自我贬低:“然而,明智的人宁愿为嫉妒献祭,有时故意让自己在不太关心的事情上受挫和被压制。” A. a. O., S.60. 培根接着指出,尽管如此,那些以坦率和公开的方式展现自己伟大的人,会比那些狡猾和虚伪地这么做的人吸引更少的嫉妒。试图笨拙地掩饰自己的伟大(如运气、声誉等)或贬低它的人,似乎在说他并不真心相信命运对待他比他应得的要好。这样的人,给人一种自觉不值得和缺乏应得之物的印象,从而真正激起了他人的嫉妒。 在其他地方,培根认为,特别引发嫉妒者敌意的,是他观察到他的嫉妒使嫉妒的对象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试图通过半途而废的姿态来安抚破坏性的感情。何以会如此? 培根关于笨拙地避免嫉妒的说法,即“否认命运”,给人一种对好运本身产生怀疑的印象。可以进一步补充说,如果那些应该从中受益的人——也就是说,那些得到命运眷顾的人——为了讨好嫉妒者,责怪命运对他们的偏爱没有道理,他们就会打破社会地位高低双方都承认的运气或运气这一概念所隐含的约定,从而使嫉妒得以肆意妄为。 从一开始,培根就区分了两种嫉妒,即公共嫉妒(public envy)和私人嫉妒。公共嫉妒不仅仅是公开承认的嫉妒,更确切地说,它是为了公共福祉而产生的嫉妒。这个概念类似于雷加的“愤慨型嫉妒”(Entrüstungsneid)。培根不可能预料到两个世纪后,一些社会哲学家会成功地伪装或压抑私人嫉妒,以至几乎总是将其呈现为提倡共同福祉。自19世纪以来被称为“民主的嫉妒”(Neid der Demokratie)的东西,通常是选民私人嫉妒的假定总和,尽管绝非总是如此。 以公共利益为表现形式的公共嫉妒,是一种无须羞愧的嫉妒形式,正如培根正确地认识到的那样,与私人的、秘密的嫉妒相比,它有一定的优点: 因为公共嫉妒就像是一种放逐法(Ostrazismus)(培根洞察力的来源),当有人变得过于伟大时,会使他们黯然失色。因此,它(对嫉妒......

  1. 信息
  2. 第1章 嫉妒的人类
  3. 第2章 嫉妒与语言
  4. 第3章 文化镜像中的嫉妒者
  5. 第4章 嫉妒与黑魔法
  6. 第5章 发展中国家的嫉妒恐惧
  7. 第6章 嫉妒的心理学
  8. 第7章 社会科学视角下的嫉妒
  9. 第8章 嫉妒引发的犯罪
  10. 第9章 神之嫉妒与命运观
  11. 第10章 文学中的嫉妒者
  12. 第11章 哲学中的嫉妒主题
  13. 第12章 作为安抚嫉妒手段的政治
  14. 第13章 贫穷的颂歌:从抵制奢侈到对富裕社会的反感
  15. 第14章 公正感与平等观
  16. 第15章 成为不平等者的内疚
  17. 第16章 平等社会中的杰出个人
  18. 第17章 脱离嫉妒的社会:一个乌托邦
  19. 第18章 私有财产是盗窃吗?
  20. 第19章 社会愤慨
  21. 第20章 作为收税员的嫉妒
  22. 第21章 社会革命
  23. 第22章 人类存在的嫉妒理论
  24. 译名对照表
  25.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