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_【美】沙法丽·萨巴瑞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沙法丽·萨巴瑞
内容节选
第10章迷思之七:家长需要控制一切 无论孩子是我们亲生的或收养的,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教养的旅程,这难免让我们产生占有感,觉得对他们拥有所有权。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亲子关系中的投入,比我们其他任何关系的投入都要多。尽管这种投入是父母身份的宝贵标志,但也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埋下了地雷,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我们可以控制他们”的感觉。 我还记得我临产期间得到的领悟。为了迎接这个小生命,我参加了所有我能报名的产前辅导班,阅读了所有我能找到的给准妈妈的文献资料,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预备好迎接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然而,分娩没开始多久,我就逐渐发现,无论我觉得自己知道多少,我对整件事的控制只是一个幻想。分娩中出现的并发症导致我必须放弃我理想中的顺产,迫使我必须接受药物治疗,而我曾经发过誓怎么也不会向药物屈服的。在极大的痛苦中,我的思想还在和我必须接受帮助才能顺利完成这次分娩的现实做斗争。我用力地呼吸,使劲,最后大哭。我多么想用自己的方法生孩子,该死,我要为我的幻想战斗到底。 最终,我觉悟过来,也许我肚子里这个没出生的孩子为我预备了其他的安排。她准备用她的方法,而不是我为她准备的方法来到这个世界。她觉得原本的生产过程使她不舒服,她希望她的妈妈做出改变。我越想坚持,她越是抗拒,最后还通过在我体内排胎便的方式来发泄她的不满。正是这样医生建议我需要剖腹产。我难以接受。“怎么会是我?我完全可以顺产的啊!”我向医生哀求,希望可以扭转局面。我的医生给了我一点时间,但最后还是严肃地警告我:“你的孩子现在不安全,我们需要进入手术室。”我的丈夫看着我受苦,理解我有多么失望。他也知道是时候把我从理智混乱的状态中叫醒,让我改变看法了,他敦促我说:“你必须接受这个过程,你必须想想女儿。现在已经不是关于你和你的幻想,而是关于女儿了。” 从那一刻起,到后来生活中的无数时刻,我意识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养育我们的孩子,很少会按照我们预定的计划进行。我们不是在“制造”孩子,让他们按照某种方式、形状、形式来成长,我们只是在鼓励他们去生活,去经历童年,然后找到他们自己定义的生活。当我们被误导“我们该为孩子成为什么人而负责”时,我们便无法领会到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伙伴关系的本质。 理解我们的控制是有限的 艾米是3个小于7岁的孩子的母亲,在接受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感叹说:“一方面,你告诉我必须为孩子做的所有事情负责,而另一方面,你又说我没有控制权。那究竟什么事情是我能控制的?我被搞糊涂了!” 我回答说:“你需要负责的是自己在孩子身边时的表现,但你对孩子没有控制权。觉醒式教养的艺术在于明白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孩子,而当你越认为自己拥有控制权,孩子就越不听管教。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幸福安康的确是家长的重任,但这有清晰的界限。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界限在哪里,我们会错误地以为我们可以控制孩子的本性。” 和许多父母一样,艾米没有认清她的角色。她觉得自己要对孩子的成功和幸福负责,便认为她需要控制孩子的心情、行为和选择。直到她开始深入钻研身为妈妈的“职责描述”以及其所限定的范围,她才开始弄清,原来她把引导孩子和控制孩子这两件事搞混了。 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事情,就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以及我们布置的家里的环境。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如何管好自己或家里的环境,导致我们转而去控制孩子。 孩子带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蓝图来到我们身边,即他们生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与世界联系的方式。有些孩子活泼好动,有些则文静内向。有的人暴躁多病,有的人快乐轻松。我们不能只保留孩子身上那些我们喜欢的品质,而抛弃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品质。当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去发展那些与他们的真我相符合的品质,但绝不是通过控制和强迫。他们就是他们自己。只有我们接受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和孩子步伐一致,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顺服孩子的内在天性,包括他们的天赋与局限,是助力我们与孩子建立尊重和有意义的关系的前提。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控制仅限于我们自身和我们家里的环境时,我们就把需要做出任何改变的责任从孩子们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当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全权负责。一旦我们接受了“是我们创造了孩子的生活环境”,我们就可以开始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我正在营造环境的方式会促进和谐还是造成不和谐? ·我要做什么,或停止做什么,才可以引导我的孩子做出某种行为呢? 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喜欢刷牙,但是我们有责任创造条件来帮助孩子认识到刷牙是每天生活里的重要部分。我们铺好路,让孩子选择如何在这条路上与我们同行。只要我们把精力集中在铺好一条符合孩子个性的道路上面,我们就很好地完成了我们的工作。 我在奥普拉的“生活课堂”上发表的其中一段话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我说:“我们不能控制孩子。我们只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停止投入精力在......
- 信息
- 作者的话
- 赞誉
- 前言 觉醒家庭的使命
- 第一部分 新的觉醒
- 第1章 学习新的一课
- 第2章 我们的文化如何导致家长失败
- 第3章 看不见的反应触发点
- 第二部分 教养的迷思
- 第4章 迷思之一:教养都是为了孩子
- 第5章 迷思之二:成功的孩子总是走在前面
- 第6章 迷思之三:孩子有好坏之分
- 第7章 迷思之四:好家长是天生的
- 第8章 迷思之五:有爱就是好家长
- 第9章 迷思之六:父母的使命是 培养快乐的孩子
- 第10章 迷思之七:家长需要控制一切
- 第三部分 了解我们的反应机制
- 第11章 养育真实的孩子
- 第12章 我们反应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 第13章 从恐惧走向觉醒
- 第四部分 新的教养技巧
- 第14章 从期望到投入
- 第15章 从无心的反应到用心的陪伴
- 第16章 从混乱到平静
- 第17章 从有角色到无角色
- 第18章 从情绪到感受
- 第19章 从干涉束缚到独立自主
- 第20章 从评判到共情
- 第21章 从纪律到开明的规矩
- 第22章 从战场到谈判桌
- 尾声 脱胎换骨,迎来曙光
- 附录 提升觉悟的30条日常提示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