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024年第15期)_《财经》杂志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财经》杂志社

内容节选

资本与金融 Financial & Capital Market从“石油美元”到“商品人民币” 人民币要加速国际化,除了在根基上需要与优质商品绑定并提供更多便利性措施外,还需要在货币层面的制度调整与之相适应 文/李文龙 美元通过与黄金与石油挂钩,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并形成了植入全球各国金融与贸易体系的美元货币网络,影响了各国的金融交易与贸易,美国将此作为武器来控制各国。近年来的伊朗与俄罗斯先后被美国排除在SWIFT体系之外,就是美国运用这一武器的典型事例。 当前,美西方加紧在产业方面对中国采取脱钩断链的策略,未来不排除在金融与货币方面对中国采取类似针对伊朗与俄罗斯的措施。为应对美国利用美元武器遏制中国,中国应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利用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制造品为基础,打造为全球接受的“商品人民币”,类比“黄金美元”与“石油美元”,以此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影响力与抵消美国可能对中国发起的“去SWIFT”等金融制裁。 美西方对中国“脱钩断链”的内在考虑 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强调“重返亚洲”的战略,将与中国的关系定位为“竞争和合作”。然而,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摒弃了之前的竞合思维,转向与中国成为全面的竞争对手关系。在此情况下,导致了美西方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美西方转变对华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西方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吸纳美西方经济体制的同时将逐步吸纳西方政治体制,因此美西方鼓励与支持中国加入WTO(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并不断融入全球。 但实际上,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在充分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并未向西方靠拢,而是坚持发展自身的道路。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与经济利益。 这样的结果使美国加速调整其与中国长期接触或者融合战略。因此从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其对中国采取的就是“脱钩断链”,以此来孤立中国与阻住中国的全球化发展,确保美国的全球霸权不受挑战与更加优先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与融入全球的步伐势必受到越来越多的阻挠与负面影响。 金融与货币层的“脱钩断链”或不能被排除 当前,美西方除了从军事、科技与贸易领域逐步加大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在金融与货币层面,美西方也可能在逐步准备与中国的“脱钩断链”,也就是将中国的金融体系、金融资产和货币体系排除在全球现行体系之外。虽然这样的举措尚未实质性出现,但从今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释放出关于将部分中资银行排除在SWIFT之外的消息看,已经不是空穴来风,或者说已经开始某种试探。 实际上,美国将SWIFT作为金融武器打击对手并不罕见。2012年美国将伊朗银行排除SWIFT之外;2022年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将俄罗斯部分银行排除在SWIFT体系之外。不论是对伊朗这样的全球石油输出大国与中东地缘政治大国,还是对俄罗斯这样的全球核大国与全球能源大国,美国为自身利益,均能果断运用SWIFT武器打击对手,而不考虑由此可能对全球经济贸易带来的负面冲击或对手的反弹报复。 作为对SWIFT依赖程度更高的中国,在与美国关系极端恶化的情况下,同样存在被美国排除在SWIFT之外的可能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主要的对外投资国家,在全球有诸多的资产和金融利益。2023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是41.8万亿元,占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3%,其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仅为30%左右。目前中国海外总资产超过9.3万亿美元,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800亿美元。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中资银行被美国阻碍在全球货币交易体系之外,无论对中国国际贸易还是金融资产至少在短期内均将造成重大负面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快 长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是基于市场驱动,在提法上也相对谨慎。从21世纪初开始的“人民币顺应市场需求走出去”到逐步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显示了人民币在这方面的行动并不激进。但在2018年以来,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关系不断恶化的形势可能迫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需要加快,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需要“被动国际化”来迎接海外严峻形势的加速到来。 那么如何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已经在鼓励人民币结算与构建CIPS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与部分央行签署了本币货币互换协议,这些都有助于人民币在有关国家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快与扩大实施。然而,如果只是从以上视角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可能无法完全应对当前严峻形势下人民币面临的海外压力,为此需要新的思路与更底层突破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美元视角看,其已经在全球牢牢树立了世界性货币的角色,但美元的全球地位并不是仅仅通过建立支付结算体系实现的。从本质上看,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货币,核心是美元背后所代表的价值是全球性与权威性的,这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一点,也是......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下半年全球经济展望
  4. 发力地方财政
  5. 中企出海墨西哥不容易
  6. 日本零售业在竞争中产生分化
  7. 中国车企“出海”需要战略支持
  8. 万亿级消费税改革渐进
  9. 香港卖地如何不再“价高者得”
  10. 历史的借鉴:需求不足如何解
  11. 中国债市要抓住发展机会
  12. 慈善经济学
  13. 锻造新质生产力
  14. 林毅夫:如何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
  15. 王一鸣:发展新质生产力避免哪些误区?
  16. 监管严查资本市场财务造假
  17. 央行维稳,债市回调
  18. 外汇储备的度与用
  19. 从“石油美元”到“商品人民币”
  20. 村镇银行减量提质
  21. 香港保险AB面
  22. 如何破解金融服务的三重矛盾
  23. 基金降薪风暴
  24. 城市算力网先行建设
  25. 数字化技术如何帮助工业减碳
  26. 一家房企的硬科技研发样本
  27. 食用油专车专运为何难以落实?
  28. 小城争当中国“孟菲斯”
  29. 盘点汽车价格战淘汰赛
  30. 激活自动驾驶万亿赛道
  31. 大模型样板医院之战
  32. 家电企业的医疗雄心
  33. 19.51亿农村学生营养餐补助被挪用
  34. 量子时代,颠覆医疗行业的四大变革
  35. 大卫·李嘉图:自由贸易的呐喊
  36. 影响无处不在的科斯定理
  37. Cover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