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_姜玉新 主编;张运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姜玉新 主编;张运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三节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胃溃疡 【诊断要点】 1.胃壁限局性轻度增厚,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范围小于5.0cm。 其黏膜面局限性中断,出现凹陷,形态规则,底部光滑,呈“陷坑”状(图12-3-1)。 ▲图12-3-1 胃溃疡声像图 胃壁限局性轻度增厚,其黏膜面局限性中断,出现凹陷(测量键之间),形态规则,底部光滑,呈“陷坑”状 图12-3-2 胃溃疡声像图 胃体前壁黏膜表面可见固定气体样强回声(箭头所示) 2.增厚之胃壁呈低回声,表面或凹陷内可附着固定气体样强回声,不随蠕动波影响而消失(图12-3-2)。 3.较大溃疡的凹陷可突出胃壁。 部分凹陷边缘可见黏膜皱襞隆起聚集,称“黏膜纠集征”,此征具有诊断意义。 4.胃蠕动多较正常,仅在巨型溃疡时局部胃壁蠕动减弱。 5.当动态观察发现溃疡凹陷不规则扩大,进展迅速,或凹陷缩小,而周围隆起明显增厚、范围扩大、形态不规则时,应高度警惕溃疡恶变。 【鉴别诊断】 1.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鉴别(表12-3-1) 表12-3-1 良性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超声鉴别 续表 2.胃溃疡与糜烂性胃炎鉴别 前者胃壁局限性增厚,黏膜面不完整、凹陷,呈“陷坑”状;后者病变广泛,胃壁结构完整,故容易鉴别。 二、胃癌 【诊断要点】 1.早期胃癌 经腹超声检查很难发现。 2.进展期胃癌 (1)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隆起,厚度一般超过1.0cm,形状不规则,通常呈不均质低回声,声像图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肿块型:局限性隆起呈宽基底、低回声团块凸向胃腔,表面不光滑,呈“菜花状”或“蕈伞状”;②溃疡型:肿物突向胃腔,基底宽,肿物表面溃疡凹陷呈“火山口征”;③弥漫或限局增厚型:病变可限于胃窦区或弥漫至整个胃壁(“皮革胃”),其短轴断面呈假肾征或“面包圈征”(图12-3-3)。 图12-3-3 进展期胃癌 A.胃壁增厚型:胃前壁不规则增厚,黏膜面明显不光滑;B.肿块型:胃窦部后壁可见团块状低回声(箭头所示),向胃腔内突出;C.溃疡型:胃窦部后壁不规则隆起,其内可见龛影(箭头所示),边缘呈“火山口”状;D.弥漫型:胃壁弥漫性增厚、僵硬,胃腔明显变窄 ST:胃;M:增厚的胃壁或占位 (2)胃壁层次不清晰、紊乱、中断,黏膜面不光滑,表面可附着点状中等强度回声,局部胃壁僵硬或伴有胃腔狭窄。 (3)局部蠕动消失。 胃窦幽门部肿物可导致排空减慢甚至胃潴留。 (4)胃癌转移征象:胃癌除直接扩散外,常发生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腹膜种植转移。 【鉴别诊断】 1.胃良性肿瘤 少见,仅占胃肿瘤的3%。 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胃黏膜上皮组织,为息肉样腺瘤,比较少见,一般不超过2cm,有蒂,乳头状,向表面隆起,与基底宽的息肉样腺癌不同;另一类比较多见的是胃壁的间质瘤,过去学者们认为它是“胃平滑肌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但有2%的患者为“平滑肌肉瘤”。 至于胃的间叶细胞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等极罕见。 2.胃淋巴瘤 发生在黏膜下,有息肉样、结节/肿物型、弥漫增厚等多种类型,尽管有低回声、黏膜保持完好的特点,有时与腺癌很难鉴别。 此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涉及本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 3.良性溃疡 部分非典型的溃疡型胃癌需与良性溃疡相鉴别。 三、胃间质瘤 【诊断要点】 1.胃壁局灶性肿物,位于黏膜下,多呈类圆形,大小通常在2~5cm,加压扫查时质地较硬。 2.多数肿物内部呈均匀的低回声,边界清晰,但无明确包膜。 3.声像图类型 (1)腔内型:本型多见。 肿物向腔内生长。 黏膜层多数完整并被抬起,有时可见黏膜面小溃疡,基底较平整。 短轴断面显示局部胃腔变窄。 (2)壁间型:肌层肿物同时向腔内、腔外生长,使黏膜层向腔内、浆膜层向腔外隆起。 (3)外生型:比较少见。 肿物主要向外生长,浆膜面膨出明显,但连续性完整,黏膜面无明显膨出,胃腔变形不明显。 此型易漏诊或误诊为胃外肿物。 4.当肿物直径>5cm、形态不规整、黏膜面不光滑、存在较深在的不规则形溃疡、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出现片状无回声区时,高度提示恶性,易发生周围淋巴结和肝脏转移(图12-3-4)。 图12-3-4 胃间质瘤和恶性间质瘤声像图 A.胃间质瘤(良性):胃后壁可见圆形包块,边界清晰,向胃腔外突出,均匀低回声,胃黏膜完整;B.胃恶性间质瘤:肿瘤大,内部回声增多,回声不均匀,伴有小片无回声区 ST:充盈胃腔;M:肿物 【鉴别诊断】 1.胃肠良性间质瘤与恶性间质瘤的鉴别见表12-3-2。 表12-3-2 胃肠良性间质瘤与恶性间质瘤的鉴别 2.腔内型胃间质瘤需与胃息肉鉴别 后者起自黏膜层,基底部常带蒂,呈中等偏强回声,随胃蠕动而摆动。 3.恶性胃间质瘤需与肿块型胃淋巴瘤鉴别 后者起自黏膜下层,内部呈均匀性弱回声,生长迅速,预后差。 4.恶性胃间质瘤还需与胃癌鉴别 根据胃癌组织起自黏膜......

  1. 信息
  2. 出版说明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教材目录
  4. 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教材 评审委员会名单
  5. 主编简介
  6. 副主编简介
  7. 前言
  8. 第1章 总论
  9. 第一节 实时灰阶超声成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10. 第二节 多普勒技术的种类及用途
  11. 第三节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12. 第四节 超声造影
  13. 第五节 常见超声伪像的识别与分析
  14. 第六节 超声仪器控制面板的操作和调节
  15.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心脏超声检查及其正常超声表现
  17. 第一节 超声检查技术
  18. 第二节 正常超声表现与正常值
  19. 第三节 心室功能测定
  20. 参考文献
  21. 第3章 心脏瓣膜病
  22.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
  23.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
  24. 第三节 主动脉瓣狭窄
  25. 第四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6. 第五节 三尖瓣狭窄
  27. 第六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
  28. 第七节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29.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30. 第九节 心脏人工瓣膜
  31. 参考文献
  32. 第4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3. 第一节 超声检查方法
  34.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
  35. 第三节 病例分析
  36. 参考文献
  37. 第5章 主动脉疾病
  38. 第一节 主动脉夹层
  39. 第二节 主动脉缩窄
  40. 参考文献
  41. 第6章 心肌病
  42.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
  43.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44. 第三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45. 第四节 心肌致密化不全
  46. 参考文献
  47. 第7章 心包疾病及心脏占位性疾病
  48. 第一节 心包积液
  49. 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
  50. 第三节 心脏肿瘤
  51. 第四节 心腔内血栓
  52. 参考文献
  53. 第8章 先天性心脏病
  54. 第一节 房间隔缺损
  55.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
  56. 第三节 动脉导管未闭
  57. 第四节 心内膜垫缺损
  58. 第五节 主动脉窦瘤破裂
  59. 第六节 主动脉口狭窄
  60. 第七节 先天性主动脉弓异常
  61. 第八节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62. 第九节 冠状动脉瘘
  63. 第十节 肺静脉异位引流
  64. 第十一节 三尖瓣下移畸形与闭锁
  65. 第十二节 肺动脉闭锁
  66. 第十三节 三房心
  67. 第十四节 双腔右心室
  68. 第十五节 法洛四联症
  69. 第十六节 大动脉转位
  70. 第十七节 永存动脉干
  71. 第十八节 单心室
  72. 第十九节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73. 第二十节 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74. 第二十一节 心脏位置异常
  75. 参考文献
  76. 第9章 其他心脏疾病
  77. 第一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78. 第二节 高血压性心脏病
  79. 第三节 肺动脉栓塞
  80. 第四节 肺动脉高压
  81. 参考文献
  82. 第10章 肝脏和脾脏
  83. 第一节 肝脏
  84. 第二节 脾脏
  85. 参考文献
  86. 第11章 胆道和胰腺
  87. 第一节 胆道系统
  88. 第二节 胰腺
  89. 参考文献
  90. 第12章 胃肠
  91. 第一节 超声检查技术
  92. 第二节 正常超声表现与正常值
  93.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94. 第四节 病例分析
  95. 参考文献
  96. 第13章 泌尿系统
  97. 第一节 超声检查技术
  98. 第二节 正常超声表现与正常值
  99.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100. 第四节 病例分析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14章 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
  103. 第一节 腹膜后间隙
  104. 第二节 肾上腺
  105. 第三节 腹膜后大血管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15章 妇科
  108. 第一节 超声检查技术
  109. 第二节 正常超声表现
  110.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111. 第四节 病例分析
  112. 参考文献
  113. 第16章 产科
  114. 第一节 超声检查技术
  115. 第二节 正常妊娠超声表现
  116. 第三节 异常妊娠的超声表现
  117. 第四节 胎盘脐带异常的超声表现
  118. 第五节 胎儿畸形
  119. 第六节 滋养细胞疾病
  120. 第七节 病例分析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17章 外周血管
  123. 第一节 颅脑血管
  124. 第二节 颈部血管超声
  125. 第三节 四肢动脉
  126. 第四节 四肢静脉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18章 浅表器官
  129. 第一节 眼部
  130. 第二节 涎腺
  131.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132. 第四节 乳腺
  133. 第五节 阴囊与阴茎
  134. 第六节 浅表淋巴结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19章 肌肉骨骼系统
  137. 第一节 肌肉
  138. 第二节 肌腱
  139. 第三节 韧 带
  140. 第四节 骨、软骨及关节疾病
  141. 第五节 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常见软组织肿物
  142. 参考文献
  143. 第20章 介入超声
  144. 第一节 介入超声技术概述
  145. 第二节 介入超声的技术原则
  146. 第三节 穿刺方法
  147. 第四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及组织学活检
  148. 第五节 穿刺抽吸和置管
  149. 第六节 超声引导下肿瘤消融术
  150. 第七节 术中超声
  151. 第八节 介入超声并发症和处理
  15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