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心力:5大维度重塑自己_田俊国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田俊国

内容节选

有愿力的人生才精彩 倘若一个人把一生的经历用于追求某种精神、活出某种状态,其一生的传奇经历便成为某种精神的鲜活注解。在心力系统里,愿力正是代指精神力量的整合与开发。有愿力的人生,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显著不同。 ■光荣的使命 《周易·系辞上》中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真正的事业,一定是胸怀天下、惠及万民的,是以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为己任的。而生意只是为了获取利润。生意背后的驱动力源自第一动力系统,而事业背后却是双重动力驱动的。做生意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状态,担心市场风云变幻,担心被竞争对手超越,担心被客户抛弃……而做事业则因为连接了大愿——有焦点在内的第二动力,就会淡定很多。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干事,有人是做真事业,有人则是简单地做生意。商业到底是追求财富的平台,还是自己修行、助缘他人(客户、员工及伙伴)修行的平台,这是企业家在创业一开始就要做出的选择! 我自己在创业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按说我自己也已经是上市企业的高管了,工资收入和股权激励很可观了,为什么还要选择辞职创业?单从第一动力系统很难理解我的决策。我坚持创业的动力恰恰是愿力。我的选择未必能让我挣更多的钱,却可以确定地找到了更深层次的快乐,让我的灵魂更愉悦。我想用我多年的专业帮助更多人活得更透彻,让更多的灵魂活得更高尚,帮助更多的人打开生命的第二动力源,活出更独立、更有作为和更伟大的人生。我在面授和线上课中,感受到我的学生身上发生的鲜明变化,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谢之言,我内在更深层次的愉悦回路也一次次地得到强化。 ■明确的目标 有学生问我:“田老师,你真的相信人是有使命的吗?真的相信人生是为了一件大事来的吗?”我开玩笑说:“假如有一粒魔法药丸,吃了之后能够让你一辈子的能量聚焦在一个领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一个事业上,你愿不愿意吃?”他想了想说愿意吃。我说这个药丸就是愿力。愿力不需要科学论证,仅仅是信仰和愿景。只要你选择相信使命,其直接作用是让你终生的能量聚焦。智慧的人很早就给自己的人生设了一个目的地。 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厚着脸皮提出:活着是为了改变中国教育。改变中国教育是多大、多难的事?但是我既然投身教育,就要给自己的潜意识设个导航,定好目的地。我心里很明白,这句话更多是说给自己听的,让我的潜意识能量“不思量、自难忘”地投入这个目标,让我身心合一地为这个目标全力以赴,一有闲暇时间就想着还能为这个目标做点什么事情。其实我这个人比较率性,并不喜欢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日常安排,甚至有时候连年度经营计划都懒得做,但到每年年底回顾的时候,却发现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连自己都惊讶,甚至都不敢相信这些都是我做的。其实我也不是三头六臂,只是能量聚焦罢了,这就是给潜意识植入导航目标的效果。 我创业两年后,有人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挑战我说:“你说你活着是为了改变中国教育,就凭你的小公司,办几个班,做些内训,你啥时候能改变中国教育啊?”受其留言的影响,我索性把愿力修正了,改为“活着是为了淡定地改变中国教育”。中国教育的改变确实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也非一人之力所能,但是,我为了这个大愿奋斗一生,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遗憾。正如王安石所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后再有人问及我的大愿时,我会淡定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有只小蚂蚁要去朝圣,它迈着小步一步步地朝圣地前进。有人嘲讽它说:‘你个小小的蚂蚁,腿那么短,爬得那么慢,圣地又那么远,何时才能爬到圣地啊?’小蚂蚁听了,挥了挥小爪子,擦了擦头上的汗,不紧不慢地说:‘我也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爬到圣地,但是,只要我行走在朝圣的路上,内心就足够幸福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甚至能不能到,但毕生朝着目标前进,就是很幸福的事情。愿力就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自己认领一份责任的同时,也获得了这份责任背后隐藏的巨大动力。” ■持久的动力 假如把人比作一部车的话,一定是前后轮双驱的,没有打开愿力的人,终其一生围绕现实利益蝇营狗苟,活到底都是单驱的,纵使富有,也脱离不了低级趣味。 孔子困厄于陈蔡,就曾经感叹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志于道,所以坚守穷困,小人遇到穷困,人性丑恶一面就泛滥了。为什么君子能够做到“固穷”?因为君子有第二动力源,有异于小人的精神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乐趣不在物质享受,而乐在更高尚、更深层的精神追求。用今天的脑科学理论来分析,每个人脑内都需要释放多巴胺来维持愉悦感和满足感。而大脑释放多巴胺的方式却是多样的,有人因为物欲的满足而释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人则逐渐发展出更高尚的愉悦回路,他们脑内释放多巴胺的途径是超然物外的精神满足。 如果把物质激励称为外激励的话,那么来自精神追求的动力就可以称为内激励。外激励让人赖以生存的基础需求得到满足,脑......

  1. 信息
  2. 推荐语
  3. 第一章 如何遇见更好的自己
  4. 生命的低效能模式探究
  5. 模式的形成与心力结构
  6. 社会熔炉中的自我锻造
  7. 使用本书的建议
  8. 第二章 耐受力:终身成长的功课
  9. 稀缺心理导致的非理性反应
  10. 打开大脑的任务管理器
  11. 诱发失态的可丽饼与冰棍
  12. 觉察“情绪反应”背后的基本需求
  13. 情绪引发后要复盘的四步存养框架
  14. 情绪引爆前须启动的三步省察框架
  15.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修炼自己
  16. 第三章 连接力:在良性关系中成长
  17. 回首我的偏颇时期
  18. 童年缺爱后遗症
  19. 良性关系三要素
  20. 关系的改善须双向奔赴
  21. 互为贵人,刻意连接
  22. 改善关系就是改变世界
  23. 在良性互动中重塑自我
  24. 第四章 愿力:走在梦想的路上
  25. 想象现实与精神庭院
  26. 探访心中的圣人
  27. 有愿力的人生才精彩
  28. 开发愿力的六大策略
  29. 积极淡定,向愿而行
  30. 第五章 自控力:夺回生命的主宰权
  31. 掂不来轻重,也谈不上自控力
  32. 投资未来才会未来可期
  33. 身心合一是永恒的话题
  34. 意志力的开源与节流
  35. 自控力修炼的新三省吾身
  36. 刻意练习:注意力资源的持续定投
  37. 第六章 复原力:持续充满活力的秘籍
  38. 力出一孔地活在当下
  39. 活在当下的三个实用策略
  40. 复盘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41. 用瓦解自我的方式拓展自我
  42. 堵住暗耗精神的能量黑洞
  43. 走出创伤的脱敏练习
  44. 帮“花木兰”放下铠甲
  45. 很难赢得深度信任之谜
  46. 第七章 心力综述与悟后起修
  47. 五维心力综述
  48. 系统化理解和运用五维心力
  49. 努力形成“星期五地图”
  50. 向勤而行之的上士们致敬
  5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