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懂心理学_陈浩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浩
内容节选
表率效应:以身作则,一呼百应 表率效应就是指领导以身作则,下属就会自觉追随。要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为员工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行为有时比语言更重要,领导的力量,很多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体现出来的,聪明的领导者尤其如此。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众人都看在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总是员工目光的焦点。但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能力绝不是一个领导职位就能赋予的,没有追随者的领导剩下的只是职权威慑的空壳。也就是说,是追随者成就了领导者。追随者的培养,要从领导者自身做起,凡事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道德修养。你这样做了,你的追随者群体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能自律,就无法以德服人、以力御人,如果无法取得他人的信赖和认可,将必败无疑。好的领导人必须懂得,要求下级和员工做到的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古往今来,无论是领兵打仗的将帅,治理朝政的君王、领袖,还是管理政务的大臣、官员,经营商业的商贾、大亨,如果没有以身作则的品行和自我约束力,就很难干出一番事业。 举世闻名的巴顿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他说这句话并不是在说普通士兵没用,而是在强调将领的作用很大。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士兵的状态,取决于将领的状态;将领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就是士兵学习的标杆!如果将领能以身作则,就能在士兵中树立权威,那么就会形成一呼百应的场面,士气高涨,胜利在望。相反,如果将领不能以身作则,必然致使军心涣散,溃不成军,如何应战?因此,巴顿说将领就是一切。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军队,在其他任何一个组织中都适用。凡是能够带领团队取得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以身作则的领导者。日本著名企业家士光敏夫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领导者。 士光敏夫在1965年曾出任东芝的电器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济,但由于组织庞大、层次过多、管理不善、职员松散,导致公司业绩不断下降。士光敏夫上任之后,立即提出了“一般职员要比以前多用5倍的脑筋,董事则要10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芝。 士光敏夫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他坚持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并空出上午7:30~8:30的一个小时,欢迎职员与他一起动脑,共同来讨论公司的问题。 此外,士光敏夫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职员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工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职员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的沟通,士气大振。 士光敏夫还借一次参观的机会,给东芝的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天,东芝的一位董事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士光敏夫已去看过9次,所以事先说好由他带路。那一天是假日,他们约好在某车站的门口会合。士光敏夫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匆匆忙忙赶到。董事说:“社长先生,抱歉让您久等了。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董事以为士光敏夫也是乘公司专车来的。士光敏夫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有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董事听完愣在那里半天,羞愧得无地自容。 士光敏夫为了杜绝浪费,使管理合理化,以身作则搭电车,给那位董事上了一课。 这件事立即传遍了整个公司,上下职员引以为鉴,渐渐消除了随意浪费公司物品的现象。由于士光敏夫的以身作则和点点滴滴的努力,东芝公司的情况逐渐好转并兴旺起来。 我们的绝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都非常希望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但反过来,员工们更希望自己的老板能像个老板,是个事业上处处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的带头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你。 在联想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联想有一条规则,需要二十几个人以上组成的会议迟到了要罚站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不这样的话,会没法开。 第一个被罚的人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本人也一身是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他被困在电梯里,电梯坏了,咚咚敲门,叫别人去给他请假,结果没找到人,结果还是被罚了站。 就做人而言,柳传志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做人要正!柳传志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联想的“天条”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即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不让他到公司来。因为他怕员工的子女们进了公司,再互相结婚,互相联起来,将来想管也管不了。 因为柳传志的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联想的其他领导人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天条”,才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著名管理学家帕瑞克曾说过:“除非你能......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心理学是我们看清自己的眼睛
- 巴纳姆效应: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
- 酝酿效应:静心酝酿,让灵感迸发
- 重叠效应:“熟视”容易“无睹”
- 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自信地犯错
- 三分之一效应:看娜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 手表定律:更多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
- 反映法则:外在世界反映你的内在真实
- 韦奇定律:你很容易被別人左右
- 非理性定律:人其实都是感情型动物
- 过度理由效应:少一点理所当然的猜想
- 皮尔斯定理:意识到无知,是知道的开始
- 晕轮效应:管中窥豹未必准,以偏概全要不得
- 第二章 社交心理学:交“人”重在交“心”
- 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 近因效应:最近的印象很重要
- 约哈里窗户理论:恰如其分地暴露自己
- 焦点效应: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焦点
- 相悦定律:喜欢引起喜欢
- 沟通位差效应: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沟通
- 改宗效应:好好先生做不得
- 多看效应: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 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
- 犯错误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 宽容定律:退一步海阔天空
- 第三章 生活心理学:日常琐事带你走入心理世界
- 雪中送炭定律:远远胜过锦上添花
- 瓦伦达效应: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
- 蔡戈尼效应:掌控自我,享受平衡生活的乐趣
- 踢猫效应:別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
- 习惯效应:习惯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 自己人效应:自己人,一切好商量
- 异性相吸定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自我参照效应:人们都会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必去做
- 蝴蝶效应:不可忽视的连锁反应
- 自我批评定律:道歉更容易获得別人的原谅
- 第四章 职场心理学:心态是工作中的软实力
- 避雷针效应:能疏善导,化解职场矛盾
- 蘑菇定律:职场新人要学会低调处事
- 竞争优势效应: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 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 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別人知道你
- 螃蟹效应:共同进退,才是发展之道
- 共生效应:学会借助別人的大脑
- 缄默效应:犯了错,沉默就是错上加错
- 链状效应:在办公室,想叹气的时候就微笑
-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看起来很难完成的任务
- 第五章 管理心理学:知“心”者治人,不知“心”者治于人
- 南风法则:管理,温暖胜于严寒
- 例外定律:该放手时放手,该授权时授权
- 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简单的人力相加
- 酒与污水定律:莫让“害群之马”影响团队发展
- 苛希纳定律:用人之妙不在多,而在精
- 表率效应:以身作则,一呼百应
- 参与定律:参与是支持的前提
- 雷尼尔效应:用“心”留人,胜过用“薪”留人
- 破窗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奥格威法则:驾驭强人,成就自己
- 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教子有“心”,自然有“方”
- 詹森效应:教会孩子用平常心对待得失
- 蔡戈尼效应:调动孩子渴求度,让孩子念念不忘
- 角色效应:孩子应扮演他自己的角色
- 心理疲劳定律:孩子有时也会“心累”
- 动机适度定律:给角色压力一个出口
- 情绪判断优先原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 期望定律:期望是一种有效的“指挥”
- 厚脸皮定律:孩子也有自己的“面子”
- 跨栏定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超限效应: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 瓦拉赫效应: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优势方向
- 第七章 爰情心理学:悉心经营,用心才能臝得爰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一定要坚信阻力之下的爱情
- 幸福递减定律:爱情保鲜需要不断制造新鲜感
- 婚后沉默心理:不要让婚姻变成爱情的坟墓
- 路径依赖定律:开始的选择决定着未来的幸福
- 淬火效应:火热爱情冷处理
- 沉没成本效应:爱得起,放得下
- 延迟满足定律:得不到的就更加爱
- 麦穗效应:不求最好的他(她),但求最适合的他(她)
- 博萨德定律:距离麵,爱情越浅
- 吸引力法则:指引丘比特之箭的神奇力量
- 互补定律:各有所长,互相吸引
- 布里丹毛驴效应:真爱一个人,就不要优柔寡断
- 第八章 幸福心理学:叩开心门,幸福其实并不难
- 因果定律: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 古特雷定理:把大梦想分解成一个个的小梦想
- 杜利奥定律:用热情为生活开一扇窗
- 酸葡萄效应:可望而不可即时,请学会自我安慰
- 史华兹论断:“幸”与“不幸”,全在于你
- 平常心定律: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轉平常
- 贝勃定律:珍惜多少,才真正拥有多少
- 野马结局:不生气是一种修行
- 拍球效应:压力要有,但也別太多
- 迪斯忠告:活在当下最重要
- 兰德定律:看开,想开,烦恼自然走开
- 第九章 成功心理学:“心法”才是真正的“方法”
- 布利斯定律:事前想得清,事中不折腾
- 洛克定律:目标既要有,又要可行
- 贝尔效应:有了成功的信念才会成功
- 飞轮效应:不要害怕开始的困难,挺住就是胜利
- 最后通牒效应:设定最后期限,你的效率会更高
- 蜕皮效应:成长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 冰激凌哲学:逆境里的磨炼
- “懒蚂蚁”效应:傻干没用,你得先学会思考
- 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 基利定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 杰奎斯法则:不要试图一口气吃成胖子
- 保龄球效应:成功始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