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计划_【智】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智】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

内容节选

第6章1975—1981年的市场化改革和权力斗争1977年1月,豪尔赫·考阿斯被任命为驻美国大使并接受了两项任务:与即将上台的卡特政府协商,后者特别感兴趣的是针对智利侵犯人权的行为而重新施加制裁,同时监督莱特列尔暗杀事件,确保调查不会令军政府卷入其中。有关的想法是,声称暗杀计划是由一个边缘化的特工组织策划和实施的,上级并不知情,也未授权。 1976年12月下旬,在奥兰多·莱特列尔于华盛顿特区被暗杀之后三个月,豪尔赫·考阿斯从财政部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塞尔希奥·德·卡斯特罗,后者成为这次经济改革毫无争议的领导者。经济部长由芝加哥小子巴勃罗·巴劳纳担任,中央银行则由芝加哥大学毕业生阿尔瓦罗·巴登掌控。芝加哥小子取得了完美的三连胜。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弟子从政治体系的边缘走到了权力核心。 然而,芝加哥小子扩大和深化改革的计划面临一个巨大的阻碍:并非所有军方的人都对1975年弗里德曼来访之后智利的转变感到高兴。对芝加哥小子持批评态度的最有权势的人物是空军将军古斯塔沃·利,他是最早的政变共谋者之一,并在军政府中任职。随着时间的推移,利与皮诺切特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这既是因为他们对经济政策的分歧,也是由于对本国的政治前途有不同的看法。利领导着一群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军官,他们相信国家应该通过拥有和经营大量所谓的战略性企业并主导投资决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利还认为权力应该尽快归还给民众。1974年10月,皮诺切特自任共和国总统,与军政府主席相比,明显又上了一个台阶,这让利这位空军将军大为震怒。令他不悦的还有私有化、放开对所有价格的管制,以及经济向外国企业开放。他特别反对比索在军政府早期阶段的急剧贬值。利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保护主义者和渐进主义者。 两位手握强权的将军之间的冲突在1978年7月24日得到了解决,当时皮诺切特发动了一场“政变碟中谍”,他声称利“不适合”指挥军事行动,从而说服军政府其他成员将其免职。利被空军将军费尔南多·马太(Fernando Matthei)取而代之,后者是一位有德国血统的军官,支持市场化改革,曾经担任过卫生部长。随着利将军的出局,芝加哥小子可以放开手脚,推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改革措施。1977年,孔特雷拉斯晋升为将军。 在将利赶出军政府的几个月前,皮诺切特决心全力配合美国对前大使奥兰多·莱特列尔及其同事罗妮·莫菲特被暗杀一事的调查。1978年3月上旬,军政府承认被控策划和实施暗杀的两位美国公民米歇尔·汤利(Michel Townley)和阿尔曼多·费尔南德斯·拉里奥斯(Armando Fernández Larios)上校在入境美国时持有的是智利官方的外交护照。一个月之后,在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政府的强大压力之下,米歇尔·汤利从智利被引渡到美国。刚被拘留,汤利就承认自己参与了这起事件,并指控退役上校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是莱特列尔谋杀案的幕后主使。孔特雷拉斯是秘密警察组织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前任主管,也是芝加哥小子公开的死敌。 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司法程序,智利最高法院在1979年11月拒绝了美国引渡孔特雷拉斯的请求。然而,这时他已经被迫引退,并且权力尽失。 利将军的出局以及孔特雷拉斯上校被解职,巩固了皮诺切特的地位及其对政府机构的控制。尽管在通过重大的法律事项时,他仍需参考军事将领的意见,但是在军队内部,反对派力量薄弱,难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使得芝加哥小子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实施改革计划,并将市场机制扩展到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和养老体系,我们将在第7章讨论相关内容。赤字从1975年占GDP的10%降至1978年的不足1%,1979年转为1.7%的盈余。 1979年初,尽管失业率处于13%的极高水平,顽固的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40%,塞尔希奥·德·卡斯特罗及其同事仍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萨尔瓦多·阿连德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时期的巨额财政赤字已经转变为少量的盈余,经济也从1975年休克疗法的冲击中逐步复苏。 1977年GDP的增速达到了9.8%,1978年为8.5%。在改革的最前沿,事情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在芝加哥小子认为至关重要的三个领域:所有的价格可以自由决定;进口许可和配额已经被取消,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允许利率自由浮动,这反映了一个尚在起步阶段的资本市场已经诞生。除此之外,大多数被人民团结阵线国有化的企业又被私有化了,或者正在向公众出售。其他很多政策领域也取得了进展,包括税收(创立了增值税)、农业、放松管制和基础设施,具体内容请参见第4章表4.2。在下面几节中,我将概述在贸易开放、私有化和资本市场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改革领域的进展,这些改革措施对智利的自由市场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济开放:独自前行 在发动军事政变时,智利的对外经济部门一片混乱。所有......

  1. 信息
  2. “新发展译丛”序
  3. 大事年表
  4. 人物列表
  5. 引言
  6. 第一篇 早期岁月
  7. 第1章 输出资本主义:芝加哥小子的缘起
  8. 第2章 象牙塔中的芝加哥小子
  9. 第3章 萨尔瓦多·阿连德的千日社会主义与芝加哥小子:1970—1973年
  10. 第二篇 芝加哥小子与皮诺切特的独裁统治:1973—1990年
  11. 第4章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军事政变与芝加哥小子的改革计划
  12. 第5章 1975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访问与休克疗法
  13. 第6章 1975—1981年的市场化改革和权力斗争
  14. 第7章 新自由主义体制的诞生:七个现代化与新宪法
  15. 第8章 弗里德曼与1982年货币危机
  16. 第9章 1983—1990年的第二轮改革:务实的新自由主义
  17. 第三篇 民主统治下的新自由主义:1990—2022年
  18. 第10章 民主制度的恢复与包容性新自由主义
  19. 第11章 坚守新自由主义
  20. 第12章 不满、舞弊、抱怨与抗议
  21. 第13章 分配斗争
  22. 第14章 未能实现的承诺:养老金体系与叛乱
  23. 第15章 制宪会议与加夫列尔·博里奇的当选
  24. 第16章 新自由主义的终结?
  25. 致谢
  26. 附录 新自由主义的起源与智利计划
  27. 译后记 芝加哥小子与智利奇迹的成就、争议与启示
  28. 档案资料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