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子思子·孔丛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_陈桐生 译注;孙雪霞 译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桐生 译注;孙雪霞 译注
内容节选
曾子天圆第十四 【题解】 本篇选自《大戴礼记》。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说:“名曰天圆者,亦以篇首文字标题。篇中发明天地阴阳、礼乐律历之道。曾子所闻于孔子,以示后学者也。”单居离所提到的天圆地方说,在我国起源甚早,《周髀算经》就记载了“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的说法,后人将这种观点概括为“盖天说”。曾参讲述了孔子的观点:所谓天圆地方,并不是指天地形状,而是就天道与地道而言。孔子将天地万物的产生及其变化看作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从风雷雨电霜雪,到毛羽甲鳞各种动物,乃至于被称为“倮虫”的人类,无一不是由阴阳二气化感而生。孔子特别强调作为“倮虫之精”的圣人的作用,圣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而发现了律历,进而制礼作乐,所有万物的产生、礼乐仁义的发明以及政治好坏,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二气的作用。本篇是研究孔子宇宙观的重要文献,孔子没有将宇宙万物的产生归之于上帝天神,而是从阴阳二气的作用来阐述自然与社会现象,这一思想值得孔子研究者特别注意。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①,诚有之乎②?”曾子曰:“离!而闻之云乎③!”单居离曰:“弟子不察④,此以敢问也⑤。”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⑥,地之所生下首⑦。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⑧。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⑨。且来,吾语汝。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⑩,地道曰方⑪,方曰幽⑫,而圆曰明⑬。明者,吐气者也⑭,是故外景⑮;幽者,含气者也⑯,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⑰,而金水内景⑱。吐气者施⑲,而含气者化⑳,是以阳施而阴化也。 【注释】 ①天圆而地方:这是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吕氏春秋·季春纪·圜道》:“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②诚:真的,确实。 ③而:你。云:说,说法。 ④不察:不能明察,不懂。 ⑤此以:以此。敢:谦辞,犹冒昧。 ⑥天之所生上首:意谓天气下降从上开始。所生,指天地生出万物。首,《尔雅》:“首,始也。”按,天地交而万物生。 ⑦地之所生下首:意谓地气上腾从下开始。 ⑧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曾子告诉单居离,所谓天圆地方,是因为上端叫作圆,下端叫作方。这只是天地名称而已,并不是说天是圆形,地是方形。 ⑨四角之不掩:指天地边界结合之处的四个角不能被覆盖。掩,覆盖。 ⑩天道曰圆:圆是上天运行的规律,不是说上天的形状是圆的。天道,上天运行的规律。 ⑪地道曰方:方是大地运行的规律,不是说大地的形状是方的。地道,大地运行的规律。 ⑫方曰幽:按照阴阳划分,地属阴,阴有幽暗之义。 ⑬圆曰明:按照阴阳划分,天属阳,阳有光明之义。 ⑭吐气:出气。 ⑮外景:外在景观。 ⑯含气:藏气。 ⑰火日外景:如火的太阳是上天的外在景观。 ⑱金水内景:各种金属与地下水流是大地的内在景观。按,古人多从阴阳角度解释以上几句,释“景”为“光”。如卢辩曰:“火气阳也。金质阴也。”王聘珍曰:“离(☲)为火,为日,以二阳而周乎一阴之外,故光在外。兑(☱)为金,以二阳而说于一阴之内。坎(☵)为水,以一阳而陷于二阴之中,故光在内。”阮元曰:“日与火属天,其景外照……。金与水属地,其景内照。”戴礼曰:“火日积阳之气,故光外照;金水凝阴之气,故光内耀。” ⑲施:施予。 ⑳化:化生。 【译文】 单居离问曾子:“天的形状是圆的,地的形状是方的,真的有这回事吗?”曾子说:“离,你听到过天圆地方的说法吗?”单居离说:“弟子对此没有深察,因此才冒昧地请教老师。”曾子说:“上天位于上端,大地位于下端。上端叫作圆,下端叫作方。如果天真的是圆形,地真的是方形,那么天地结合处就有四个角不能覆盖了。你姑且过来,我告诉你。我曾经听孔子说过,圆是上天运行的规律,方是大地运行的规律,方的特点是幽暗,圆的特点是明亮。光明的天是向外出气的,因此叫作外在景观;幽暗的地是对内藏气的,因此叫作内在景观。如火的太阳是上天的外在景观,而藏于地中的金属与水是大地的内在景观。出气的上天云行雨施,藏气的大地化生万物,天为阳,地为阴,因此阳善于施予,而阴善于化生。 “阳之精气曰神①,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②,而礼乐仁义之祖也③,而善否治乱所由兴作也④。阴阳之气各从其所则静矣⑤,偏则风⑥,俱则雷⑦,交则电⑧,乱则雾⑨,和则雨⑩。阳气胜则散为雨露⑪,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⑫,阴之专气为霰⑬,霰、雹者,一气之化也⑭。毛虫毛而后生⑮,羽虫羽而后生⑯,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⑰,鳞虫鳞而后生⑱,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⑲,阴阳之精也⑳。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㉑。龙非风不举㉒,龟非火不兆㉓,此皆阴阳之际也㉔。兹四者㉕,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注释】 ①精气:精华之气。 ②品物:万物。本:根本。 ③礼乐仁义之祖:意谓礼乐仁义都是天地阴阳化生的。祖......
- 信息
- 曾子
- 前言
- 孝经第一
- 大学第二
- 曾子问第三
- 主言第四
- 曾子立事第五
- 曾子本孝第六
- 曾子立孝第七
- 曾子大孝第八
- 曾子事父母第九
- 曾子制言上第十
- 曾子制言中第十一
- 曾子制言下第十二
- 曾子疾病第十三
- 曾子天圆第十四
- 子思子
- 前言
- 中庸第一
- 坊记第二
- 表记第三
- 缁衣第四
- 鲁穆公问子思第五
- 五行第六
- 孔丛子
- 前言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附录 《孔丛子》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