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增长的奇迹_【美】威廉·鲍莫尔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威廉·鲍莫尔

内容节选

第7章 寡头垄断和技术交易市场 与工业的发展一样,对于人类必不可少的科学知识从一个民族传播到其他民族通常是非常迅速的。人类从科学知识的传播中获益,并希望通过知识传播来实现致富的愿望和获取被认为是更加珍贵的事物,比如名誉,等等。因此,一个还未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民族应该利用从国外引进的知识和技术来大力发展本国工业。 ——萨伊,1819,1834,第82页 在其他一些国家中,有竞争关系的公司的管理者直接相互联系,他们学习技术的机会唾手可得。 ——艾伦(Allen)等人,1983,第202页 基本理论 关于采用与本书类似的理论基础研究厂商之间相互学习的启发性的论文,可参见佩蒂特和托尔文斯基(Petit和Tolwinski,1993),也可见德阿斯普利蒙和雅克明(D'Asprement和Jacquemin,1998)以及卡茨和奥多来(Katz和Ordover,1990)的重要文章。 我现在开始论述促进新技术传播的另一种机制。前一章探讨了技术所有权许可制度提供的利润激励,也说明了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使用新技术后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本章将讨论为获取他人的技术使用权而产生竞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而不是通过许可证发放进行的单方面的出售行为。乍一看,这两者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不同在于收益的性质:一种是货币;另一种则是同一类的回报。然而,我们会发现两者有着更为实质的区别。本章将描述产生于技术共享过程中的技术联盟。我将从形成过程、稳定性(与众所周知的卡特尔的不稳定性相反)和对福利的影响三方面来探讨这些市场激励机制的性质 。需要指出的是,我在本章中将说明: ·共享新技术的公司比只依靠于自身研发资源的公司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一个公司如果不参与技术联盟,其竞争劣势会与日俱增。 ·技术联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很强的激励遵守协议,按照协议将其所有的新技术的有关信息向其他交易伙伴充分开放。这是因为,不按承诺提供信息的欺骗行为将导致实施该行为的成员被排除出联盟,从而导致竞争劣势。 ·技术联盟的合伙制度能够激励成员增加新技术的研发投资。 ·将提高全社会的福利。 ·这表明,如果反托拉斯政策的目的在于增进社会福利,那么,与禁止价格联盟的合理主张相比,该政策应该对干预竞争厂商有关新技术研发信息交换的行为加以限制。 技术共享协议的形式 实践中,技术联盟协议的形式多种多样。当交易联盟拥有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对所有成员开放,费用按照预定的方法在成员之间分摊时,交易就可以采取明确而正式的形式。同样协议形式也存在于与两个或若干个公司组成一个合伙制的研究性企业的情形下。独立的私人研究组织通常会以议定价格向所有购买者出让其所拥有的技术信息。厂商之间可以通过交易来获取他人的信息的使用权。 技术交流可以通过许多形式实现。信息可以在公司员工的明确倡议之下,经过高层管理者的同意,至少是默许之后,有目的地传播。实际上,厂商之间也许只是提供双向的技术咨询和协助服务。厂商通常也欢迎来自国内外其他厂商甚至其直接竞争对手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度的学习观摩。一些厂商甚至应其他厂商的要求,帮助培训技术人员以掌握某种新技术和方法。也有一些技术交流采用非常正式的形式,如详细制定的合约条款,上章已经列举大量实例说明专利许可证。在本章的论述中,我将使用“技术联盟”这一术语来说明上述的技术交流协议的各种形式。 近年来,经济学论著逐渐认识到,促进公司共享技术信息所有权的原因非常多(对于这一问题的一个精辟综述,可参见katz和Ordover,1990)。最经常被商务人员提到的原因可能是,相对于单个厂商而言,多家厂商共同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更加合算。这一原因以及后面将提到的其他几个原因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本章将着重论述一种完全不同于以上各种原因,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激励效力的、能够促进技术共享的市场机制。 创新的互补性和替代性纳尔逊(Nelson,1990)也强调了创新的互补性和替代性的作用。还可参见梅尔杰和纳尔逊(Merges和Nelson,1994)。此外,杨格(Young,1992)在另一篇论文中对这一问题也有论述。 既然正如第6章所说明的,在实践中有许多厂商都愿意共享技术,那么,厂商应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利。用于描述收益性质的模型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建立在替代性(也就是相互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创新存在区别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 。 就像许多关于竞争和创新过程的模型的假设一样,当两个厂商的发明具有某种程度的替代性时,厂商的管理层就存在很强的激励防止其所有的技术知识的泄露。但是,就像在实践中经常见到的情形,当仍在探索中的各项创新性质不同且具有互补性时,市场的激励效果就正好相反。这种情形与熊彼特模型,那些建立在竞争中拥有相同技术目标的假设之上的专利竞赛和等待博弈(waiting game)模型不同。这些模型中的技......

  1. 信息
  2. “比较译丛”序
  3. 前言
  4. 致谢
  5. 第一篇 资本主义的增长机制
  6. 第1章 自由市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7. 第2章 资本主义增长的“准优”特征:寡头竞争和常规化创新
  8. 第3章 寡头竞争和降低不确定性的常规化创新
  9. 第4章 寡头竞争和常规创新支出:史无前例的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
  10. 第5章 历史演进中的独立创新:生产性创新和法治
  11. 第6章 专有技术的自愿传播:私人利润与社会收益
  12. 第7章 寡头垄断和技术交易市场
  13. 第8章 创新激励与他人利得(分配的外部性)的替代关系
  14. 第二编 把创新纳入微观经济理论的主流
  15. 第9章 寡头竞争、定价与创新成本的补偿
  16. 第10章 “创新机器”经济中产业组织的微观经济理论
  17. 第11章 补偿创新支出与产品定价
  18. 第12章 创新的最优时间安排模型
  19. 第13章 为利润而许可:效率含义
  20. 第三编 关于资本主义的动态宏观方面
  21. 第14章 资本主义独特的创新机器
  22. 第15章 宏观经济模型与限制增长的或然联系
  23. 第16章 反馈:作为自我滋养过程的创新
  2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