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本通(第10版)_法规应用研究中心 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法规应用研究中心 编
内容节选
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十四条 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案例指引 1.被告人王某利用网络强奸被判死刑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例》) 典型意义:本案系一起典型的利用网络平台,以威逼利诱等方式,利用未成年少女和幼女自我保护意识弱,对之实施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在本案中,王某预谋犯罪时即选择在校学生作为奸淫对象,被害人案发时均系小学或初中在校学生,其行为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底线,主观动机极其卑劣。王某的行为虽未造成被害人重伤或死亡,但对被害人生理心理造成严重摧残,社会危害性极大,影响极其恶劣。对王某判处并执行死刑,是严格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是彰显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收录的案例为《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1年度第二批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详见河北法院网,http://www.hebei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1/11/id/6400366.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4年11月3日,下文同一出处案例不再特别提示。 2.李某某猥亵儿童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1年度第二批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 典型意义: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通过网络对儿童实施猥亵成为一种新型犯罪。近年来借用网络工具实施非直接身体接触的猥亵行为日益增多,与传统的猥亵行为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往往会进一步发展为接触式猥亵甚至强奸。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网络猥亵犯罪应保持零容忍态度进行严厉打击。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猥亵等犯罪的防范,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向少年儿童多加提醒、教育,保护其身心健康发展。 3.陈某犯强奸罪案(《江苏高院公布十个未成年人受侵害的刑事审判案例》) 典型意义:QQ、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工具,在方便人们交往的同时,也潜藏危机。未成年人大多缺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骗。犯罪人往往利用这一点,通过QQ、微信骗取信任后,伺机实施犯罪行为。本案中,被告人陈某通过QQ结识高某,骗取信任后,对高某实施奸淫,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防范犯罪,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公开自己的信息,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见面邀请。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及学校等教育机构亦应加强未成年人个人防范意识的教育,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进行健康有益的社交方式,以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 4.石某某强奸、敲诈勒索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10起典型案例!司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典型意义:在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充斥着各种网络交友软件,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心智尚不成熟,鉴别力较弱,面对网络的诱惑,防范意识差,一旦陷入,很容易受到伤害。本案告诉我们,第一,未成年人自身首先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拒绝侵害。第二,未成年人还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同时又要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未成年人要学会求救和自救,采取灵活机智的自卫策略,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发现有人意图或正在侵害自己的权益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寻求父母、学校和警察帮助。同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经常与子女沟通交流,了解子女的动态,根据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让子女对家长“敞开心扉”。网络时代,要特别提醒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交友观,禁用网络社交平台与陌生人交友,不轻信“网友”、不轻易和“网友”见面,洁身自好,须知网络交友要谨慎,鱼龙混杂陷阱多。 第六十五条 鼓励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和产品 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鼓励和支持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点的网络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法律 《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 第13条 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六十六条 网信等政府部门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职责 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法律 《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 第8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
- 信息
- 编辑说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家庭责任
- 第三章 国家支持
- 第四章 社会协同
- 第五章 法律责任
- 第六章 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家庭保护
- 第三章 学校保护
- 第四章 社会保护
- 第五章 网络保护
- 第六章 政府保护
- 第七章 司法保护
- 第八章 法律责任
- 第九章 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
- 第三章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
- 第四章 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 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第七章 附则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法律一本通丛书·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