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方法_罗振宇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罗振宇

内容节选

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法〕罗曼·罗兰 极致行动 书籍总是能带我们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别人的行动,也是我们的旅行目的地。〔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司马迁当年读孔子留下来的书,说自己:“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越是读孔子的书,就越觉得他做人做事的方法历历在目。我虽然做不到,但是我很向往啊。 我们普通人,意志有限、资源有限、禀赋有限,所以行动能力也有限。但通过阅读,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超凡的人是怎么度过此生的。 先要强调:看到他人的行动方案,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照着做。非常之人有非常之行。很多时候,看看就好。 当年我读李佩甫的小说《城的灯》,就被其中一个“行动”惊到了。 首长们白天一天都在看训练,到了晚饭后,才开始听营里的汇报。不料,营长的汇报刚开了个头,突然就停电了,会议室里一团漆黑!这像是上苍赐给他的一个机会,就在两三秒钟之间,只听“嚓”的一声,文书冯家昌划着了第一根火柴,接着他随手从兜里掏出了一个蜡头,点着后放在了廖副参谋长的面前;尔后,他又掏出了第二个蜡头,点着后放在了团长的面前;第三个蜡头,放在了桌子的中间……再后,他从容不迫地退出了会议室,大约一分钟之后,两盏雪亮的汽灯放在了会议桌上! 营长汇报完工作的时候,一屋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廖副参谋长的指示,可廖副参谋长什么也没有说,他就那么昂昂地坐着,片刻,他突然伸手一指:“喂,小鬼,你叫什么名字?” 冯家昌精神抖擞地站起身来,应声回道:“到。”接着,他上前一步,对着廖副参谋长敬了一个礼,说:“报告首长,独立团一营文书冯家昌!” …… 接下去,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到了,廖副参谋长扭头看了看坐在他身边的团长,说:“这个人我要了。” ——李佩甫:《城的灯》 一名文书,在七个多月的时间里,裤兜中随时装着三截蜡烛头、一盒火柴,就是为了等待首长开会时突然停电的机会。蜡烛头一旦用上了,首长一旦被触动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也就到了。这是在博多小的概率?这是埋藏了多深的心机?这是面对着多大的人生压力? 看完这一段,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服气。 我深信不可能为这么小概率的事件做如此长期、周密的准备,心机不够,心力也不够。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身在职场,周围有这样的人,我败下阵来,一点也不冤。 但这个故事还是教会了我一件事:要驱动他人做一件事,说服和恳求都没有什么力量。更有效的做法是,在对方的情境里植入一个因素,让对方看一眼,就能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耶鲁大学的高年级学生接受了关于破伤风风险的普及教育,教育目的在于要学生知道去卫生中心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大部分学生在听完课之后都说他们计划去接种疫苗。然而,结果只有3%的学生去卫生中心接种了疫苗。 另外一组学生听了同样的课,课堂上老师还发给了学生们一张校园地图,地图上用圆圈标出了卫生中心的具体位置。通过这些助推因素,有28%的学生最终出现在了卫生中心并且接受了疫苗接种。 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一组学生多做的仅仅是一点儿的工作。最终,第二组学生的疫苗接种率竟然是第一组学生的9倍,这足以说明“引导因素”的潜在威力。 ——〔美〕理查德·塞勒、〔美〕卡斯·桑斯坦:《助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世上的很多“狠人”。 比如多年前读《奇特的一生》,我知道了苏联学者柳比歇夫。柳比歇夫一生成就卓著,在生物学、数学、农业学、遗传学、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历史、宗教、政治等众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一生写了70多部学术专著。支撑这些成就的,是吓人的工作量和吓人的知识量。 一个人怎么能在短短一生中取得这么多成就?柳比歇夫的秘密是对时间的超强控制。他永远知道当前是几点钟,以及做一件事情已经花了多少分钟,他还知道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能干多少事,哪些工作方法最适合自己。为了找到最佳的时间运用策略,他从1916年开始记录、观察自己对时间的使用,前后坚持了56年,从未间断。 请注意,他对时间的记录,是以分钟为单位的。你随便问他,这56年间,哪一年哪一天的哪一分钟你在干什么,他一翻记录基本就能告诉你。后人把这套方法称为“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我们来看他74岁那年某一天的记录。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清单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转引自〔俄〕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这样对待自己是不是很残酷?......

  1. 信息
  2. 推荐序
  3. 前言
  4. 第一部分 强劲的大脑
  5. 推理 文字的逻辑舞蹈
  6. 转念 给大脑装上开关
  7. 抽象 那些伟大的概念
  8. 凝结 一字一世界
  9. 俯瞰 到万米高空去
  10. 选择 我的平行宇宙
  11. 第二部分 遥远的地方
  12. 风物 带什么诗去远方
  13. 棋局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14. 窥视 惊鸿一瞥,此地甚好
  15. 他顾 弱水三千,再取一瓢
  16. 意义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17. 行动 原来还能这么干
  18. 第三部分 奇妙的创新
  19. 结网 千门万户次第开
  20. 建构 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展览
  21. 怪谈 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
  22. 设定 我们来假设一下
  23. 迁移 我找到了!Eureka!
  24. 追光 闪电划过夜空
  25. 第四部分 极致的体验
  26. 情感 今晚月色真美
  27. 趣味 兴致勃勃,严肃认真
  28. 快意 仰天大笑出门去
  29. 苦痛 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30. 角色 我的头脑特工队
  31. 文心 就是这个感觉
  3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