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升级版)_成甲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成甲
内容节选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前面我们谈了提升学习能力的理念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具体执行中有用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与付费购买。 记录 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记录下来。 你可能会觉得困惑:写东西不是我们日常都做的事情吗?大家都在写,那么写怎么会成为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呢? 是的,大家都在写,可是“写”与“记录”是不一样的。我们大多数人的书写,往往是记下会议内容、摘抄读书笔记。然而,这种书写,如果不进行有意识的组织与目的化,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就很有限。这就像是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并没有观察。”同样的道理,你只是在写,并没有记录。 那么,怎样才能从书写升级为记录呢?有两个方面要改变,第一个是如实地记录整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这将改变我们的很多认识。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 如实地记录过程 为什么要如实地记录过程呢?因为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是靠大脑记忆的,并不会用手记录下来。我们以为我们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时过境迁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 比如,一个人想要戒烟,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这件事情本身是很可能让人产生挫败感、觉得不舒服的。这时候他可能会说:“我没能戒烟,是因为我是真心喜欢吸烟,我的内心其实并不想戒烟……”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事实上,不靠谱的不仅仅是我们会扭曲自己的想法,甚至,我们的记忆本身就很不靠谱。 回想一下小时候父母抱着你过生日的场景。在你回忆中的场景里,除了你的父母,你是不是还看到了孩提时的你?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回忆是对你见过的场景进行回放的话,你的脑海里是不可能有你自己的影像的。你之所以能够看到自己,是因为回忆其实是大脑对过去经历的重构。回忆中出现的画面,是我们自己重新构思的。重构的记忆并不一定可靠,而我们又常常会把大脑重构的记忆,当作准确无误的事实。 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在庭审中,一位证人的证词对被告非常不利。 被告辩护律师问证人:“事情过去这么久了,你没有可能记错吗?” 证人非常自信地说:“我的记忆力非常好,不可能记错。” 律师问道:“你抽烟有20年了吧?” 证人说:“是的,怎么了?” 律师说:“你20年前有没有抽过骆驼牌香烟?” 证人说:“当然抽过了。” 律师说:“那么骆驼上的阿拉伯人有胡子还是没胡子呢?” 证人这时候有点儿蒙,仔细想了想,然后坚定地说:“有胡子。” 这时,律师拿出一盒骆驼香烟。事实上,骆驼上根本没有阿拉伯人。 我们不去评价证人是否做伪证,律师是否狡猾,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大脑并不总是靠谱,有时会让我们相信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而且事情间隔的时间越久,我们就越容易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动机和想法按照对现在有利的结果进行解读。所以,当重新解读过去的经验时,我们就很可能面临扭曲事实的风险。如果我们想从这个扭曲过去事实的“哈哈镜”里跳出来,就要把事情的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只有坚持如实做记录的人才能深刻地理解这句话。我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坚持把每一天我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我的日记里面就可以有一个大多数人没有的项目:回顾去年今日。 在这个环节,我会去看去年的今天发生的事情。这项工作常常会让我看到:原来现在遇到的问题,当初也遇到过,自己居然忘了;原来当初思考这件事情时是这样想的啊,太不成熟了;原来当初我就找到这个方法了,怎么后来居然忘记了? 是如实记录,让我在和别人同样过去了6年时间后,却有丰富的材料用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所以,这是如实记录过程的第一个价值。 如实记录还有第二个价值,那就是记录的时间跨度越大,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我们常常没有办法从生活中学习,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超出了我们学习的视界。视界是指我们能够通过经验进行学习的视野界限。如果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呈现结果之间间隔的时间太长,我们就很难从中学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洗澡的时候,出水开关分为冷水和热水。打开水龙头,觉得水冷了,我们就拧向热水;水不热,再一拧,好烫!于是,再往回拧,加冷水,反反复复要好多次,才能调整到合适的水温。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调水温的行为要反复很多次? 答案是,拧水龙头的行动和出水的结果之间有10秒钟的延迟。 因为结果不是即时反馈的,因为有这10秒钟的差距,我们学习其规律便产生了困难。10秒钟的延迟,就让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其因果关系在时空上并不是密切联系的,甚至相距......
- 信息
- 本书所获赞誉
- 再版序言
- 序一 准备好,在临界点爆发 脱不花
- 序二 术从简,道从心 徐金琪
- 自序
- 引言
-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 第四章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 复利效应
- 概率论
- 黄金思维圈
- 进化论
- 系统思考
- 二八法则
- 安全空间
- 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
- 结语 认知优势的未来
- 附录 推荐阅读书单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