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心理学通识课_曹日昌 等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曹日昌 等

内容节选

第一讲心理学研究什么? 曹日昌 (1911—1969) 西南联大哲学心理学系教员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领域有开创性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主编《普通心理学》,翻译艾宾浩斯的《记忆》,主译武德沃斯、施洛斯贝格的《实验心理学》等。 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意识规律的科学。意识的含义很广,正如不是所有关于物质的问题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是所有关于意识的问题心理学都进行研究。心理学所研究的,大致是关于意识的下列三方面的问题: 1. 意识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物质发展到什么阶段产生了意识?意识又如何由低级状态发展到高级形态? 2.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人经由什么过程和机制反映客观世界产生意识? 3. 人的意识活动的特征。人的意识活动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是怎样产生的? 一、意识的起源、发生和发展 研究意识的起源、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动物心理学的任务(儿童心理学和人类心理发展史也有关系)。动物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例如,它的研究表明:如以条件反射的形成作为具有心理活动的指标,那就可以看到心理现象是同神经系统相联系的,因为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在适当条件下大都能形成条件反射。可以说,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表现,是神经系统的机能。动物神经系统的原始形态是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网状神经是由低等腔肠动物的神经——肌肉细胞发展来的,后者又是由低等多细胞动物的普通细胞分化出来的。 一切生物机体组织(细胞)都有感应性。当营养物或伤害性刺激直接作用于机体组织时,机体就会发生反应。例如,植物的叶向光和根向水生长,变形虫以至水螅攫取食物和避免伤害性刺激,都是如此。有了神经系统之后,动物就可以感受同生命有间接关系的、远距离的刺激,或“信号”刺激。条件反射就是对信号刺激的反应。神经系统的活动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即兴奋和抑制,它们都同生命的基本机能——代谢作用联系着。兴奋是神经细胞的分解作用的特殊形式,抑制则是合成作用的表现。所以神经系统的机能是生命的基本机能之一,它使动物扩大生活环境,反映环境情况,以适应环境,保障生命生活。 随着动物演化阶梯上升,神经系统趋于复杂,心理活动也趋于灵活、丰富。 低等动物所能反应的环境变化的范围很窄,它们只能对于那些同生活直接有关的事物才发生反应。动物在演化阶梯上位置越高,所能反应的环境变化的范围越广,如猿猴搜索和玩弄同生活不相干的东西,从而也丰富了它的生活内容。 动物在演化阶梯上位置越高,反应活动越灵活。低等动物即使动作无结果也不易停止。例如,蜘蛛结网捕虫,虽无小虫落网,蜘蛛每次都趋向网振动的来源方位。虎豹虽也因风吹草动做捕猎的准备动作,但如无捕获对象,虎豹就立刻停止行动。低等动物很难改变它的本能活动,如灯蛾扑火,至死不变。虎豹本来怕火,能吃人,但马戏团中的虎豹能钻火圈,唯训练者的命是从。所以越到高等的动物,越能由个体的经验适应环境。 心理活动趋于灵活和丰富,是由于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低等动物只能反应环境事物的单一性质上的变化,如只要蜘蛛网一振动,蜘蛛就趋向网振动的来源方位,不管有无小虫。高等动物能综合有关事物的多种变化,给予适宜的反应。蜘蛛不能区别小虫落网同其他原因使网振动,虎豹则极易辨别附近有无捕获对象。这一切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属性,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神经系统出现时的产物。意识也是由萌芽状态、低级阶段有规律地逐步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动物心理的演化发展为人的意识出现准备了前提条件,人的心理同动物的心理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了解动物意识的发展对于研究人的意识活动是有帮助的。例如,达尔文由于对动物的研究,了解了人类许多种情绪表现(如愤怒时的咬牙切齿)的由来。意识发展的研究更有理论意义。 二、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心理活动或神经系统的机能是反映环境情况,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动物特别是人如何反映客观现实而产生意识,这是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人在接触客观事物时,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由感觉器官到大脑和反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的神经活动历程,在大脑发生神经活动时人便感觉到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这就是感觉。由感觉的痕迹形成表象,同类的表象经过概括形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思维,通过思维,人对客观现实可以有更深入的反映。人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满意、不满意(情感)、躲避、斗争、改造(意志)等,这是对人自己和客观事物的关系的反映。对这一系列的反映过程,心理学都进行了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找到了一些规律。例如,感觉相互阻抑和助长的规律,差异感觉的规律(韦伯律),分配识记优于集中识记的规律,遗忘速度的规律(遗忘曲线),等等。这些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它们的获得使人对于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也就......

  1. 信息
  2. 写在“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出版前
  3. 编者的话
  4. 第一讲 心理学研究什么?
  5. 第二讲 意识
  6. 第三讲 记忆
  7. 第四讲 性与爱的心理学
  8. 第五讲 梦的心理
  9. 第六讲 弗洛伊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
  10. 第七讲 青年的心理病态和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