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_彭凯平;闫伟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彭凯平;闫伟
内容节选
拥抱生活,不惧改变 网传某大公司裁员,34岁以上的员工被清退、分流或调岗;某企业招聘,不接受35岁以上的人员投递简历。尽管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划分,45~59岁才算中年人,但在国内,不少80后早就开始吐槽自己身陷“中年危机”了。 就像生活并非一成不变,职场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时代飞速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铁饭碗”“金饭碗”早已不复存在,我们需要以终身成长的思维不断学习,拓展能力的边界;另一方面,即便在做同一份工作,我们每天也要面对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因此错过了重要的客户会议,或公司变革内部流程,导致项目要重新审批。这些都会让我们在猝不及防中感到焦虑。 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曾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本章最后,我想聊聊“不确定”这个话题,希望通过一些心理学实验与分析帮你看清“变化”的本质,培养更积极的心态与更强的行动力。 在不确定的时代,更要创造未来 30多年前从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从没想过我会去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也没想过我会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更没有想过我会在十多年前来到清华大学,复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清华人。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生活的时代一直都在变化,我们自己一直都在变化,未来唯一可以确定的也一定是变化。而我们往往会低估这样的变化。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丹尼尔·吉尔伯特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提摩西·威尔逊(Timothy Wilson)发现,人的心理判断经常会出现一种误差,叫作“历史终结的幻觉”。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容易高估过去已经历的变化而低估未来会经历的变化,历史的变化到了自己所在的这一时刻好像就终结了。 为了测试“历史终结的幻觉”是否存在,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调查了全世界十余万人,从18岁的年轻人到68岁的老人,分别让他们报告自己过去十年以来的性格、价值观、爱好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同时请他们预测自己未来十年的性格、价值观、爱好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结果发现,他们报告的过去已发生变化的内容远远多于他们预测的未来会发生变化的内容。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历史终结幻觉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后果。也就是说,在低估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会发生的变化时,我们可能会为未来的消费付出更多的代价。 比如,请人说出他们现在喜欢的乐队和歌手,以及他们为未来十年之后去看这些乐队和歌手表演而在今天愿意交的定金,再比较一下他们十年前喜欢的乐队和歌手,以及他们今天为了听这些乐队和歌手的音乐会而愿意出的价钱,结果发现他们为前者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为后者付出的代价,这个差异值甚至高达61%。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会为未来想象的消费多付将近61%的钱。 仔细想想,历史终结的幻觉好像在学术大师身上也经常出现。尼采常说“上帝死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大师也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哲学的死亡”。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其他以“终结”命名的著作包括《意识形态的终结》(丹尼尔·贝尔)、《自然的终结》(比尔·麦克基本)、《时间的终结》(巴布雅)、《艺术的终结》(卡斯比特)、《农民的终结》(孟德拉斯)、《恋情的终结》(格雷厄姆·格林)、《现代医学的终结》(劳伦斯·福斯)等。甚至约翰·霍根在其著作《科学的终结》一书中居然得出了“科学已经终结,伟大而又激动人心的科学发明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的结论。 显然,我们能够比较轻松地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变化,但让我们想象未来的变化确实不太容易,即使天才如尼采、维特根斯坦也都不可能预测人类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巨大变化。 所以,站在心理学家的角度,既然人不能预测未来,那人就要敬畏未来,更要创造未来。顺着这一视角来看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其实高潮也好,低谷也罢,它们都是十分自然、正常的。从90后的“发际线问题”到80后的“中年危机”,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和压力,如果我们对未来更乐观一点儿,主动拥抱而非拒绝变化,努力培养与时俱进的能力,也许我们就不会困在原地自怨自艾。 当然,心态、视野、能力的提升绝非朝夕之间就能做到,需由日积月累的点滴进步累积而成。“上善若水”,也许我们应该像水一样迎接变化、适应变化、创造变化。 不安时,聚焦于你能控制的部分 我看过一部纪录片,它讲述了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拍摄电影《耶稣受难记》的故事。 刚开始,吉布森在跟好莱坞电影公司谈投资时,得到的答复都是否定的,因为对方认为这部描述耶稣在人间的最后24个小时的影片不符合商业大片的既定模式,肯定没什么票房,更别提吉布森还打算让演员们在影片中说阿拉伯语和拉丁语。 尽管这部影片不被看好,吉布森还是自掏腰包凑够了拍摄经费。这是他导演的第三部作品,然而好莱坞电影界却在一切都......
- 信息
- 自序1 以积极心态,重启2020
- 自序2 用感恩之心,领会生命的意义
- 第一章 幸福的陷阱:驱除心灵雾霾
- 如何正确地比幸福
- 财富幻象:“渴望”不等于“喜欢”
- 幸福的开关,在你手上
- 第二章 积极的力量:拯救“不开心”
- 做一个乐观的人
- 焦虑时,停一停
- 反转情绪,你需要方法
- 遇到挫折怎么办
- 第三章 职场幸福:如何过有效率的人生
- 选择:人生转角处的取舍
- 寻找工作的乐趣
- 福流:一种奇妙的体验
- 你可能是虚假疲惫
- 拥抱生活,不惧改变
- 第四章 人际心理: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成为“万人迷”
- 一切尽在不言中
- 召唤人心,动之以情
- 人性的邪恶
- 第五章 寻找真爱:生活不是偶像剧
- 理想中的他,只能来自星星吗
- 不可不知的爱情心理学
- 婚姻伴侣怎么选
- 如何让爱在婚姻中持续
- 第六章 积极养育:为孩子注入王者基因
- 母爱的本质是关爱
- 别用表扬“绑架”孩子
- 自控力不一定代表成就
- 感受知识之乐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这样激励,孩子才会主动
- 教育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