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江南小说论_韩松刚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韩松刚
内容节选
第三节江南世界:现实与想象 从文学层面看,江南世界的风景呈现至少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想象的(即虚构的)。现实的世界是日常的、平凡的,透着浓浓的烟火气,汪曾祺、林斤澜、陆文夫、高晓声等的创作,就是扎根于这种世俗的喧闹中,取一瓢安静于大千世界。而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等的创作,显然是另一个路数,他们于日常世界的喧嚣中向过往烟云处回眸,寻找历史的魅影,并通过想象加工制造新的时代命题。简单来说,一个趋向现实,一个趋近现代;一个回归日常,一个走向历史。他们是当代江南小说的两翼,以现实与想象共同呈现烟雨迷蒙、诗情飘逸的江南世界。陆文夫:《过去、现在和未来》,载《陆文夫文集》第五卷,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陆文夫:《微弱的光》,载《陆文夫文集》第四卷,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陆文夫说:“你要去和别人的灵魂碰撞,首先要看准别人的灵魂在什么地方,灵魂不在天国,也不在内心,是隐藏在现实的世界里。是的,人人都有个内心世界,这内心世界恰恰是世界在他内心的反映。” 因此,他十分关注现实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于小巷深处,于园林内外,探索思想的奥妙,寻找人性的光辉,“因此我总觉得负有一点什么历史的责任,有义务写出各种人生的道路和社会的变迁,把自己的心血和曾经流过的眼泪注入油盏内,燃烧、再燃烧,发出一点微弱的光辉,让那些走向幸福的人们在夜行中远远地看到一点光时,感到一点安慰:快了,前面又到了宿营地” 。文学要表现现实,但文学最迷人之处不是现实,而是现实之上的想象。江南、江南世界、江南文化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遐想和期待,根源于文学世界中诗意的想象。嘈嘈杂杂的现实在经历了想象的磨砺之后,变得平静而深邃、纯粹而深刻,这是江南世界赋予作家的一种天然艺术品质。陈晓明:《诡秘的南方》,载《移动的边界——多元文化与欲望表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144页。 难捱的阴雨日子对阳光的渴望变成对阴雨的敌视,这确实是酝酿各种阴谋诡计的好时光,更何况透过那个窥视窗户,外面的世界在霏霏细雨中变得如此不真实,以至于想象力在越过难捱的界线迅速变态,它可能进入神奇的隐秘之处,可能陷入暴力的欲望满足之间。南方人的那种精明算计已经和“南蛮子”的原始冲动奇妙地混合在一起,它除了使想象变得疯狂和奇异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作为呢?异想天开进入那个虚构的世界,无止境地怀疑“现在”的真实,去辨析事物性状改变的任何差异,在无望的梅雨季节里开始重温末世学的原理,怀旧、损毁历史或者掠夺“现在”。“梅雨季节”如果没有充分培养这种诡秘的心理,至少也磨砺了这种奇怪的感觉力和想象力。 尤其是在苏童、格非、余华等人的身上,这种诡谲之气几乎伴随始终。苏童的《罂粟之家》、格非的《欲望的旗帜》、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江南小说在现实与想象中自由穿越的叙述能力。但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的,它必然有一定的现实作为依托和基础,苏童就曾说道:苏童、张学昕:《回忆·想象·叙述·写作的发生》,《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6期。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有种自然的“街头气”,不管你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是温和的还是刚烈的,但确实是在街头长大的。所谓“街头”是指从小就跟人打交道。当然有可能是孩子跟孩子,孩子跟大人,所以他的心灵深处是开放的,那时代的孩子,比如对美感的培养,对事物价值的判断的培养是没有教科书的,教科书就是别人。暴力的孩子拿另一个暴力的孩子做自己的课本。一个有小流氓基因的孩子,他的经典则是大流氓。这样的学习过程给那时的青少年留下了更多的故事。现在的孩子没有多少来自街头的故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身不在街头生活了。 这无疑道出了一种写作的困境,也同时预示了自我创作的难题。当作家在穷尽了自我的现实和经验之后,想象力又从何而来呢?下面主要以苏童的创作为例来看小说叙述过程中现实与想象间的博弈和互动。 一 江南世界的未尽之美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苏童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着极其耐人寻味的“江南”色彩。尽管这位出生于苏州并长期居住于南京的作家最早是以先锋小说主将的身份为人所称道的,但其小说中所弥漫的忧伤的孤独情绪和唯美的江南意蕴每每令人折服。张学昕说:“苏童最具个性的文学魅力在于他的写作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南方气质、‘南方想象’形态以及与之相映的美学风范。这种气质和风范,也成为贯注苏童写作始终的内在底色和基调,形成别具风貌的文学叙事。” 那么,这种文学叙事的依据是什么呢?在张学昕看来,一是想象,一是江南文化。想象带来的天马行空般的思维方式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浪漫情怀,与江南文化所独有的自然、飘逸、宁静、暧昧的气质和神韵的融合,形成了决然不同于北方的艺术风格。因此这......
- 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小说:如何是江南?(代序)
- 导论
- 第一章 江南及其文化想象
- 第一节 关于江南和江南文化
- 第二节 承继与变迁——江南文化内涵的当代表征
- 第二章 江南文化与当代江南小说
- 第一节 江南文化与江南作家群的建构
- 第二节 彰显与遮蔽:文化影响与小说创作
- 第三节 江南文化视域中的当代江南小说
- 第三章 当代小说思潮中的江南小说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异质”
- 第二节 先锋小说的古典精神或复古倾向
- 第三节 寻根小说与文化寻根
- 第四节 “新”的起源:发生与发声
- 第四章 地理景观的文学再现及意义
- 第一节 江南作家的自然之爱
- 第二节 景观叙事及其象征意义
- 第三节 江南世界:现实与想象
- 第五章 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确认
- 第一节 “自由”的重申
- 第二节 江南士风与小说精神
- 第三节 “惊异的思想”:言情传统与女性书写
- 第四节 江南悲歌:苦难与激情的自传
- 第六章 诗性的体操:一种审美立场
- 第一节 含混的诗意
- 第二节 水乡的诗学
- 第三节 浪漫的诗情
- 第七章 寻找语言的力量
- 第一节 走出黑暗的语言
- 第二节 朴素与华丽:“确切”的两个面向
- 第三节 语言风格与叙事策略
- 第八章 文体自觉与文体形态
- 第一节 自传体小说:个人经验与主体自觉
- 第二节 诗化—散文体小说:抒情传统与小说叙事
- 第三节 新笔记小说: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 第九章 共性与差异:江南情结中的多元艺术求索
- 第一节 “南方精神”:共识的想象
- 第二节 当代江南小说中的“另类美学”
- 第三节 “无边”的江南:困境、局限及可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