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杨帆理论法攻略·金题卷_杨帆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帆
内容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法考考查政治性内容,始于2008年。2008年司法考试首次考查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初只考查一道简答题,后来逐渐扩及选择题。2008年至2014年,这部分内容命题的依据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14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被更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其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掌握《决定》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决定》的结构不复杂:基本原理、基本格局、保障措施,但是在基本格局部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中的具体措施纷繁复杂,要仔细厘清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记忆。 2.把《决定》的内容和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不要孤立地就《决定》背《决定》。这部分题目一般都是和其他学科,比如法理、宪法、诉讼法、行政法结合起来考查,掌握并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是答对这部分题目的关键。 3.平时注意对主观题的训练。令大多数考生头疼的是不会答主观题。之所以有此困惑是因为训练少。好多考生平日复习,只做选择题,几乎不做主观题,这就决定了考场上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解决此困惑的方法除了多练习外,没有别的捷径可走,至于坊间流传的各种模板是否有用,谁用谁知道。 4.尽早开始复习,不要一直往后拖。短短的十几页内容,40多分的分值,绝对是法考中性价比最高的内容,大家应该尽早着手复习这部分内容,未雨绸缪,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分值分布情况: 考点1 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解决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问题。下列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2016/1/86,不定项) A.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立法部门化倾向 B.改进行政执法体制,消除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 C.大力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 【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A项针对的是立法、B项针对的是执法、C项针对的是司法、D项针对的是守法,四个选项的说法都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ABCD)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5/1/1,单选)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这样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的: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如此论述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当然要重视法律的作用,法律要发挥首要作用,但是法律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并不适宜用法律来调整,“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片面夸大了法律的作用,犯了法律万能论的错误。 综上所述,D项错误。(D)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据此,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2015/1/66,多选) A.建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B.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规范和减少政府立法活动 C.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加强立法后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 D.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分析】《决定》指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由此可见,对宪法监督制度是完善的问题而非建立的问题。故A项的说法与《决定》......
- 信息
- 前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法理学
- 中国法律史
- 宪法
-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