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_【美】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
内容节选
第5章真实的永生:物理永生的追寻Aldous Huxley, The Devils of Loudun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1952), 259. 历史的魅力和它神秘的发展历程在于:历经世世代代,没有什么改变,然而一切又完全不同。 ——阿道司·赫胥黎,《卢丹的恶魔》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第11块泥板 世界上最早用文字写成的故事是被刻在泥板上的。它来源于古老的苏美尔人的一首叙事性史诗,讲述了人类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永生的渴求。它的内容如下: 吉尔伽美什(Gilgamesh)是一位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国王,他统治着乌鲁克城(Uruk)——这个古老的城市距离哥贝克力石阵和恰塔霍裕克古城不远。他强壮、英俊、狂妄自大、充满激情,却凭借权势,抢男霸女,害得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苦难中的人们祈求天上诸神拯救自己,制裁这个肆意妄为的年轻国王。于是,天神就创造了一位狂放粗豪、身材魁梧、异常强壮的勇士恩启都(Enkidu)来与他搏斗,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陷入了激烈的争斗中。结果吉尔伽美什略胜一筹,但两人却又惺惺相惜,都佩服对方的勇敢和技巧,于是这两人迅速结为好友。The Epic of Gilgamesh, translated by N. K. Sandar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2;first published 1960), 97. 随后,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一起踏上了冒险的旅程。在冒险途中,吉尔伽美什拒绝了象征爱与美的女神伊师塔(Ishtar)的求爱。伊师塔恼羞成怒,派天牛去实施报复。两人公然违反天神的法律,杀害了这只神圣的灵物,还对女神大放厥词、肆意辱骂。天上的众神为了惩罚他们,裁定恩启都必须死。在逝世之前,恩启都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拥有不逊于自己的力量甚至有可能胜过自己的朋友死去了,这给吉尔伽美什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某种程度上,他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也是如此。他在沙漠里到处游走,哀伤痛哭:“我如何才能安心?我怎样才能平静下来?我的心里满是绝望。我兄弟现在的样子,就是我将来死去时的样子……我害怕死亡。” 对死亡的恐惧让他痴迷于追求永生。于是,吉尔伽美什开始寻找不死神乌塔那匹兹姆(Utnapishtim),乌塔那匹兹姆曾经在远古的一次大洪水之后被诸神赋予了永生的能力。历经千辛万苦,吉尔伽美什终于找到了乌塔那匹兹姆,他承诺如果吉尔伽美什可以连续六天七夜都保持清醒,他就说出关于永生的秘密。可惜的是,历经一路艰辛,吉尔伽美什精疲力竭,最终他昏睡了过去,没有达到乌塔那匹兹姆的要求。然而,他又从乌塔那匹兹姆那里了解到:有一种生长在海底的仙草可以使人重获青春,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大海里,最终找到了这个长生不老的灵药。他决定将灵药带回乌鲁克城,跟城里的老人们分享。但是在途中,当吉尔伽美什在冷水泉中洗澡时,他千辛万苦找到的仙草被一条贪婪的蛇吃掉了。于是,他的冒险旅程一无所获,又回到了原点。 有些旧石器时代的墓葬设计十分精巧,而且带有奢侈的陪葬品。这表明我们最古老的先祖就满怀着死而复生的愿望。《吉尔伽美什史诗》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据说它对《圣经》的旧约部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16世纪中国画家唐寅(唐伯虎)的名画《梦仙草堂图》中,一位贤士昏睡在桌前,在梦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仙人,在大地之上飞行。21世纪的“永生研究所”(Immortality Institute)宣称:该机构建立的宗旨就是要“战胜自然死亡”。 当谈到“超越死亡”的方法时,我们发现过去的4万多年里,人类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超越死亡”的愿望世世代代都在困扰着人们——无论是智者还是凡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人们想出了许多天才的方法来谋求永生,此类方法不断产生,并延续了下来,还有一些甚至是近现代人发明的新办法。所有这些尝试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否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或否认死亡是我们存在的终结,以此来减少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从历史角度来看,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用两种常常相互重叠的方式来追求永生。一种是“真实的永生”,这种“永生”试图让人们相信:人们可以在生理上长生不老或者人死后身体和灵魂中的某些重要部分还可以延续下去。人们可以通过精神途径来追求“真实的永生”,即相信死后的来世和灵魂不灭等。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科学途径来追求“真实的永生”,最初是古代的炼丹术,后来则有现代的“时光逆转”和“死后重生”等方面的技术,比如人体冷冻术等。Robert Jay Lifton, The Broken Connection:On Death and the Continuity of Lif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79). 另一种实现“永生”的途径则强调:人的死亡是不可......
- 信息
- 推荐序
- 序言
- 第一部分 应对恐惧
- 第1章 应对对死亡的恐惧的两条途径
- 第2章 世间万物的格局:死亡恐惧和文化信仰的由来
- 第3章 自尊:安全感的基础
- 第二部分 不同时代的死亡
- 第4章 从灵长动物到人类:死亡的历史
- 第5章 真实的永生:物理永生的追寻
- 第6章 象征性永生:死后依然活着
- 第三部分 现代的死亡
- 第7章 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文化差异为何带来攻击
- 第8章 身体与心灵:死亡恐惧与对肉体的疏远
- 第9章 近处和远处的死亡:对死亡的两种防御
- 第10章 盾牌上的裂痕:死亡与心理障碍
- 第11章 与死亡共生:如何解开死亡心理难题
- 致谢
- 心理学大师经典作品
- 欧文·亚隆经典作品
- 自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