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鸿沟(重译版)_【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内容节选
刊登于2013年8月11日的《纽约时报》。从底特律破产中获得的教训 当我在印第安纳州加里市长大的时候,接近四分之一的美国工人还在制造业工作。那时候有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可以做到一人养家,用一份工作就能实现一家四口的美国梦。一个男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并且能够供子女上大学,甚至看着他们成长为专业人士。 像底特律和加里这样的城市依靠制造业繁荣了起来,这不仅因为制造业创造财富,还因为它有与其伴生的团结社区、优质税基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受进步主义教育改革家约翰·杜威思想的影响,加里市拥有非常优秀的公立学校。凭借在那里打下的牢固基础,我先就读于阿默斯特学院,毕业后又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院。铁锈地带是一个由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组成的老工业区。该地区曾经是美国工业的中心地带,被称为美国制造业的中心,但在经历了重工业化时期的繁荣后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其中包括:纽约州西部、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北部、艾奥瓦州东部、威斯康星州东南部等地区。——译者注 如今,从事制造业的美国工人占比还不到8%,并且很多“铁锈地带” 的城市都仅剩骨架了。底特律的窘境如今听起来几乎是老生常谈了:在今年春季的时候有40%的路灯坏了,数以万计的建筑物遭废弃,很多学校都关闭了,当地人口仅在过去十年里就减少了25%。去年的暴力犯罪率在所有的大城市中是最高的。当底特律的人口在1950年达到185万时,全市有29.6万个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而到了2011年,全市人口刚刚超过70万,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剩下还不到2.7万个。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市政破产案,底特律破产这一戏剧性事件包含了太多的信息,这值得我们停下来思考它对美国不断变化中的经济和社会意味着什么,以及对美国的未来又预示着什么。 现如今,世人皆知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失败之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不足,导致铁锈地带的穷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社区都被边缘化的地理隔离,妨碍机会公平的贫困代际传递,以及将金钱利益(比如公司高管和金融服务企业)置于工人利益之上的种种特权。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每天都有公司倒闭,也有新公司的诞生,这就是资本主义机制的一部分。所以,城市也是一样的。也许底特律和像它这样的城市,其所处的地域并不适合为21世纪的美国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但这样的一份诊断结论是错误的,最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底特律的消亡不单纯是市场的必然结果。 首先,这种地域观上的解释是不全面的:底特律最严重的问题仅限于市区内。在大底特律都市圈的其他地区,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在像密歇根州的布卢姆菲尔德希尔斯这样的郊区,家庭收入的中位数超过了12.5万美元。密歇根大学的所在地安娜堡距离底特律只有45分钟的车程,那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研究和知识生产中心之一。 美国独具特色的经济和社会割裂也是造成底特律困境的一部分原因。正如社会学家肖恩·里尔登和肯德拉·比肖夫所指出的那样,这个国家在经济上日益加剧的隔离可能比种族上的隔离更加致命。底特律是富裕精英阶层(主要是白人)聚集居住在城郊富人区的一个典型城市。如此的泾渭分明,其背后存在的道理是:富人因此可以确保自己不必为不太富裕的邻居支付本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任何份额,而且他们的孩子也不必与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打交道。 这种自我强化的不平等趋势在教育上尤为明显,而接受教育向上流动的阶梯正在不断地缩窄。较为贫困地区的学校越来越差,有钱的父母要搬到更富裕的地区,因此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不仅在这一代人之中,而且在下一代人之中)变得越来越大。 经济差距导致的居住隔离也加剧了成年人之间的不平等。穷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邻近社区,想尽办法才能在遥远的工作地点找到一份工资很低的临时工作,而且这样的机会变得越来越稀缺。城市如此的无序扩张结合不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不难想象欣欣向荣的工薪阶层社区迟早会变成人口不断减少的贫民区。 除了如此缺乏规划的城市群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一个糟糕的事实就是大底特律都市圈被划分为不同的政治管辖区域。因此,穷人不仅在地域上被隔离,在政治上也被隔离。最终,由于能提供核心税基的工业工厂被关闭,在独立的、更穷困的市区里,原本就资源稀缺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申请市政破产保护的决定是由凯文·奥尔做出的,他是由共和党州长里克·斯奈德任命的紧急财政管理人,负责底特律市的财政事务。现任市长戴夫·宾是民主党人,他已经决定不再寻求连任,这一决定并不出人意料,因为他和其他的本地官员早就被边缘化了,他们城市的未来(以及该市拖欠债权人的巨额债务)正在法庭上商讨裁定。1967年7月23日,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爆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种族暴乱,被称为底特律骚乱或第十二街骚乱。骚乱始于警方对一家无......
- 信息
- 巨大的鸿沟 不平等的社会以及我们的应对之法
- 引言
- 前奏 裂痕初显
- 小布什先生的经济恶果
- 资本主义的蠢货
- 一桩谋杀案的剖析:是谁扼杀了美国经济
- 如何走出金融危机
- 第一部分 全景思考
- 1%的人的民有、民治和民享
- 1%的人的问题
- 缓慢的增长和不平等是政治选择,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 不平等蔓延全球
- 不平等是一项选择
- 21世纪的民主
- 假冒的资本主义
- 第二部分 个人反思
- 马丁·路德·金如何引导我的经济学研究
- 美国黄金年代的神话
- 第三部分 不平等的诸多方面
- 机会公平:美国的国家神话
- 学生债务和美国梦碎
- 部分人的公正
- 拯救美国房地产的最后一招:大规模抵押贷款的再融资
- 不平等与美国儿童
- 埃博拉与不平等
- 第四部分 美国不平等日益加剧的原因
- 美国的富人社会
- 不利于99%的人的税收制度
- 全球化不仅带来利润,还影响税收
- 罗姆尼逻辑的谬误
- 第五部分 不平等的后果
- 从底特律破产中获得的教训
- 我们不信任任何人
- 第六部分 政策
- 政策如何促成经济上的大鸿沟
- 为什么该由耶伦而不是萨默斯来领导美联储
- 美国粮食政策的错乱
- 全球化的不利一面
- 自由贸易的把戏
- 知识产权保护是如何加剧不平等的
- 印度对专利的明智判决
- 消除极端不平等:2015~2030年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 危机后的危机
- 不平等并非无可避免
- 第七部分 地区视角
- 毛里求斯的奇迹
- 新加坡经验对美国的启示
- 日本应当警惕
- 日本是个典范,而非前车之鉴
- 中国的发展路线图
- 麦德林:照亮城市的一缕光
- 澳大利亚的美式妄想
- 苏格兰的独立
- 西班牙的萧条
- 第八部分 让美国回归正常
- 如何让美国恢复就业
- 不平等正在拖累经济复苏
- 就业之书(约伯记)
- 富足时代的匮乏
- 向左求增长
- 创新之谜
- 后记
- 访谈
- 出版社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