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修炼手册(全四册)_【法】西尔维·田纳本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法】西尔维·田纳本

内容节选

如何设置界限 1.观察。要与周围人建立健康的边界,第一步是记录下那些你突然觉得被欺骗、受挫、受伤、生气、被利用或不被尊重的场景。 2.认识到设置边界是需要时间的,这既是种技能,也是种心态。不是某一天睡醒了说一句“我要与全世界所有人、在每个接触的场合都设置边界了”就可以。这样是没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设置所有你需要的界限,但请耐心些,一点点地推进。 3.限制他人冲击界限时“钻空子”。一位女士说:“我发现很难不留空子。第一次设置界限时并非每个人都会遵守,他们表现得就像没听见或没听懂。”的确,设置界限往往需要反复表明自己的立场,但不要超过三次。那些界限终结者会企图磨你、耗你,甚至假装没听见。如果你声明了三次,他们也听到了,就不要再试图寻求他们的理解,直接设置界限就好。 4.总是使用第一人称“我”。用第一人称“我”来表明界限,有助于防止对方辩解。即使对方与你起了争执,你也可以回应:“我只是在说我的感受。”而你有什么感受,在任何关系里都是正当的。 5.设置界限时,最好保持对话简单明了。人们总是问我,当被要求做解释时该说什么。太多缺乏界限感的人都会调用过度解释的习惯,或者认为必须阐明自己的立场,必须让对方理解。其实不然。如果你不想,你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我的一个教练客户跟一个界限终结者度假,她已经受够了这个人不尊重她,践踏她的情感,告诉她要做什么。这个人太烦了,下次活动她也不想参加了。她问我:“我要撒个小谎吗?”我回答:“不用,你就直接告诉对方你不去了。”她说:“如果对方想要一个解释呢?”我说:“除非你想与一个根本不尊重你的想法和感受的人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否则根本不必解释。你就说‘抱歉,我去不了了’,其他不用理会。” 6.当他人迫切要求一个解释时,你会有不舒服,甚至慌乱的感觉。一位博客读者就准确描述了在开始设置界限时会有的普遍体验。 这不是设置界限的问题,而是找到正确说法来表达的问题。当了许久的和事佬,碰到要讲令人不爽的信息我就感到不安。有时我没办法像我希望的那样自信地说话。我不想让事情恶化(或升级)成一场战斗。我觉得自己很笨拙,像个冒失鬼。我想,等我有了更多为自己辩护的经验时就会好一些,但在这期间,我有时觉得自己好蠢。 有时你会觉得自己像个“蠢货”。最初的尝试也许显得“笨拙”,有时因免不了去做解释而败下阵来。但重要的是,要继续尝试。请设置界限,不必进一步解释,这是你的权利。 7.准备:明智地选择自己的方式。想想你最需要设置界限的地方,现在集中在这些领域。选择两三处开始,要明白你为什么选择这些领域。哪个界限议题对你的生活来说最紧迫?记下设置界限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与结果。 8.如果不能一以贯之,就不要表明界限、发最后通牒或给出相应的逻辑后果。设置界限的关键是让人们知道你所需的身心空间的边界。如果你不清楚这一点,那么其他人也不清楚。如果你设置的界限连自己都不能遵循,那对你的生活也不会有作用,更不会改变你的生活面貌。 9.不要担心触犯他人的感受。你不能一边设置界限,一边还要照顾他人的感受。这样你既不是在设置界限,也不是在关心他人。如果有人因此生你的气,那你需要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共处,因为这才意味着你在照顾自己。其他人感觉不好不要紧,你自己要感觉良好。记下自己的感受,肯定自己拥有设置界限的资格。 在与特定的人设置界限之前,做好准备是关键。例如,妈妈总是星期五给你打电话,让你星期六给她跑腿办事,这让你心烦。虽然最开始你就很无奈,但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以前你总试图找借口来逃避,甚至还对她撒过几次谎,但就是不敢说“不”。 在日记中写写你将如何与妈妈设置界限。你可能会说:“很抱歉,星期六我不能去。”她可能会说:“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都不能星期六来跑一趟。”想象你在说:“很抱歉妈妈,这周不行。”写下你妈妈以前为了让你有罪恶感、为了操控你所做的一切。写下所有她可能对你说的话,以及你可以怎样回应。你可以对此进行练习,在头脑中演练、观想。确认与妈妈设置界限是可以的,对妈妈说“不”也是可以的。 也许以前妈妈会质问你(有时甚至会不停地问),你不给她跑腿要去做什么。这时别被带进去。不要觉得你需要向她解释,事实上,别向她解释。记住这点,免得你又掉进解释的陷阱里。你只需要说:“对不起,妈妈,这个星期我不能给你跑腿。”她可能会说:“你怎么不回答我。”你可以说:“我没打算回答。我是说我很抱歉,这周不行。”她可能会揪着你不回答问题不放,或者和你讨价还价——能不能提前、推后或改到星期天。这就是你开始设置界限时,那些“界限终结者”常用的“套路”,他们会想方设法地突破你的界限。请退后一步,观察“界限终结者”碰到你要设置令其不悦的界限时,会有怎样的疯狂举动。听到其中操控和恐吓的伎俩,你会吓一跳的。 一位参加戒酒匿名会的女士告诉我:“当我们停止讨好时,别人会不爽。”确实......

  1. 戒掉恋爱脑: 战胜情感依赖,找回独立自我
  2. 信息
  3. 导论
  4. 第一章 关系的病态:对爱上瘾
  5. 不惜一切代价取悦他人
  6. 地狱三角
  7. 当情感依赖者是“拯救者”时
  8. 当情感依赖者是“受害者”时
  9. 当情感依赖者是“迫害者”时
  10. 情感不成熟
  11. 第二章 摇摆不定的感觉:爱的黑洞
  12. 为何会产生过度情感依赖
  13. 那么多痛苦的情绪
  14. 共生依赖
  15. 拒绝现实
  16. 第三章 摆脱情感依赖:承担爱的责任
  17. 心理治疗师的作用:给予内在小孩存在的权利
  18. 摆脱否认的困境
  19. 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
  20. 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21. 迈向情感成熟
  22. 总结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如何结束一段关系 亲密关系的丧失与重建
  26. 信息
  27. 内容提要
  28. 本书收获的赞誉
  29. 推荐序一 亲爱的,你可以
  30. 推荐序二 获得自我关怀能力,疗愈创伤
  31. 前言 为什么写这样一本书
  32. 第1章 我的故事
  33. 生活是一地鸡毛
  34. 说分手之后
  35. 原来我一直在讨好
  36. 不快乐的关系模式
  37. 寻求帮助
  38. 令人痛苦的双人舞
  39. 艰难地主张权利
  40. 创建确定感
  41. 吸引“对的”人
  42. 第2章 自我疗愈路线图:本书将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43. 分手后的艰难
  44. 自我疗愈路线图
  45. 自我疗愈的主要途径
  46. 你要的生活与爱情,可望可及
  47. 第3章 解脱的第一要务:“断联”
  48. 令你泥足深陷的七大借口
  49. 成功“断联”的步骤
  50. 保持“断联”的练习
  51. 第4章 面对失去:哀伤疗愈
  52. 哀伤是什么
  53. 第一个周期:震惊、不相信
  54. 第二个周期:回想、自弃、心烦意乱
  55. 关于哀伤第二个周期的额外建议
  56. 第三个周期:认可、整合与接纳
  57. 第5章 善待自己: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58. 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59. 写日记:写出来
  60. 肯定语与积极的自我对话
  61. 如何练习肯定语
  62. 感恩清单
  63. 与强迫性思维对峙
  64. 设定目标
  65. 劳逸结合
  66. 自我关照:学习善待自己
  67. 第6章 父母的新任务:帮孩子面对父母分手
  68. 对孩子坦陈你们的分离
  69. 示范健康行为
  70. 前任还是孩子的家长
  71. 等待介绍新伴侣的时机
  72. 和孩子彼此支持
  73. 继续当好家长
  74. 孩子喜欢高品质的时光
  75. 育儿不易:借力使力
  76. 第7章 发现关系模式:亲密关系梳理与生命盘点
  77. 亲密关系梳理
  78. 生命盘点
  79. 对亲密关系梳理、生命盘点的深化
  80. 举行放手仪式
  81. 关于原谅的最后寄语
  82. 第8章 适当的距离:设置界限
  83. 界限是什么
  84. 为什么设置界限
  85. 何时设置界限
  86. 如何设置界限
  87. 设置界限是正当的
  88. 是谁的事
  89. 界限设置小结
  90. 第9章 全新的亲密关系:走上真爱的坦途
  91. 恋爱,还是单身
  92. 分手之后的初次约会与交往
  93. 恋爱
  94. 真爱的“是是”与“非非”
  95. 第10章 读者来信和提问
  96. 第一封信:大家认为是你导致了分手,所以你想挽回
  97. 第二封信:网络空间剧情与社交媒体秀场
  98. 第三封信:写日记与写作时没有思路
  99. 第四封信:你在遵循“断联”原则,前任找你了
  100. 第五封信:周年纪念日的哀伤
  101. 第六封信到第十二封信:成功故事
  102. 致谢
  103. 感受亲密:在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艺术
  104. 信息
  105. 自序 当我开始靠近你
  106. 探索篇 关系的六个阶段
  107. 第一章 初始期
  108. 第二章 磨合期
  109. 第三章 稳态期
  110. 第四章 分化与独立期
  111. 第五章 共同创造期
  112. 第六章 分离与告别期
  113. 进阶篇 关系的本质
  114. 第七章 关系模式:寻找你内心的关系剧本
  115. 第八章 关系结构: 从“我和我”“我和你”到“我和你们”
  116. 参考文献
  117. 依恋的练习:亲密关系修炼手册
  118. 信息
  119. 引言
  120. 第一章 你属于何种依恋类型
  121. 你希望从人际关系中收获什么
  122. 什么是依恋理论
  123. 依恋理论有何作用
  124. 确认你的依恋类型
  125. 第二章 焦虑型依恋
  126. 焦虑型依恋的特征
  127. 自我感知
  128. 对他人的感知
  129. 学会接纳
  130. 健康的沟通和交流
  131. 强化你的情感纽带
  132. 第三章 回避型依恋
  133. 回避型依恋的特征
  134. 自我感知
  135. 对他人的感知
  136. 学会接纳
  137. 健康的沟通和交流
  138. 强化你的情感纽带
  139. 第四章 安全型依恋
  140. 安全型依恋的特征
  141. 自我感知
  142. 对他人的感知
  143. 学会接纳
  144. 健康的沟通和交流
  145. 强化你的情感纽带
  146. 第五章 不同依恋类型间的相互作用
  147. 本章学习内容
  148. 焦虑-焦虑型组合
  149. 回避-回避型组合
  150. 焦虑-回避型组合
  151. 安全-焦虑型组合
  152. 安全-回避型组合
  153. 安全-安全型组合
  154. 第六章 打造安全稳固的未来
  155. 一生的旅程
  156. 治愈焦虑的自我
  157. 治愈回避的自我
  158. 持久的安全感
  159. 参考资料
  160.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