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吃出来的_夏萌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夏萌

内容节选

人人都该懂点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共发布了3次膳食指南,呈递阶性,一段时间的问题解决了,又会根据新的问题继续调整。国家卫计委和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2007年和2016年分别发布了三版膳食指南。他们每一次颁布前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全国人民的饮食变化,发现营养方面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近一段时间的膳食指导意见。 1997—2016年版本:从强调食物种类到重视食物结构 1997年以前,由于当时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普遍处于温饱,饮食以粗茶淡饭为主,人们需要健康饮食方向的指导。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首先要保证粮食的供应(每人每天300~500克),同时明确将食物分成五大层,每一层所代表的营养素不一样,尽量每一层都吃到,保证食物多样。 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保证蛋白质的供应。此外,建议食量应与体力活动平衡,保持适宜体重,且清淡少盐,饮酒限量,食物要保持卫生清洁,防止变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1997) 1997—2007年,这个阶段人们生活条件开始有所好转,许多人开始吃西方食品,面包等精米精面制品开始增多,但人的运动量却越来越少,各种各样的饮料充斥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人们的饮食中蛋白质缺乏仍然存在,维生素A、铁和钙的缺乏非常普遍。因此2007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的基础上修改了一些内容,比如:粮食总量有所减少,并鼓励吃些粗粮;牛奶摄入量建议大家增加到300克;肉类和鱼虾类的总量基本没变,但是希望大家增加一些鱼虾类,水果的建议摄入量也比1997年增加了一倍。1997年以前人们的运动量比较大,而这之后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便利,高血压问题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里增加了每日食盐量不要超过6克,并且提出来需要增加运动量,要每日步行6000步,做到吃动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2007) 2007—2016年,这10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多研究资料显示工业化加工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同时,蛋白质、维生素A、铁、钙的普遍缺乏仍然存在,营养不平衡成为普遍现象。大家在享受各种美味食品时,往往忘记了食物多样化以及正确的膳食结构给健康带来的益处,所以,这一版的膳食指南除了宝塔外,还增加了膳食餐盘,提醒人们重视食物结构。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 这一版的膳食餐盘建议,每个人每一餐中的谷薯类占总重量的26%~28%,蔬菜类占34%~36%,蛋白质类(鱼、肉、蛋、豆)占13%~17%,水果类占20%~25%。同一类食物中不同食物是可以互换的,比如蔬菜类可以是菠菜、柿子椒、西红柿等,蛋白质类可以是牛肉、鱼肉、鸡蛋等,谷薯类可以是米饭、土豆、山药、老玉米等。此外,每一天要喝一杯300克的牛奶,奶制品作为加餐可以不算在正餐中。 下面,我为大家重点分析一下2016版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2016版本中关于平衡膳食特征的定义:多样化,谷类为主 各版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1条都是讲要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以谷物为主,2016版的具体要求有以下4点: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大家可以看到,膳食指南对于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做了明确的限定,强调的是每一天要包括这么多种食物,不能图简单,少一类或者两类,强调食物种类越多越好。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指的食物种类,不是膳食品种。比如说山西人吃面,用面做了烙饼,又做了面条,然后又做了馒头,看着是三种食物,实际上是同一种食物,提供同一种营养素。 有人看到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会有些纳闷:为什么数值的跨度这么大?这是因为中国人有体力劳动者,有脑力劳动者,有小个子,也有大个子,大家所需的量其实不一样。脑力劳动者和小个子的人最好选择低值,体力劳动者和高个子的可以选择高值。 一个人一天吃的谷类应该一半是细粮,一半是粗粮。其中粗粮这部分薯类占一半,其他粗粮占一半。照此推算,一个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果没有额外运动的话,建议一天的细粮不要超过150克。 2016版本对蔬果、奶制品和豆制品的要求:多吃 中国人对蔬菜的定义,不同地域有很大差别。例如,南方吃绿叶蔬菜较多,但是北方尤其西北部的居民常常把咸菜和泡菜当作蔬菜。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大多数慢病患者吃蔬菜很少,因此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普遍缺......

  1. 信息
  2. 序言
  3. 前言
  4. PART 01 慢病时代——饮食革命带来防治新契机
  5. 我们活在快餐当道的世界,身体却困在了石器时代
  6. 防治慢病吃什么:35%动物类食物+ 65%植物类食物
  7. 防治慢病怎么吃:注重结构型营养素和营养密度
  8. PART 02 不生病的奥秘——七大营养素平衡
  9. 能量平衡:比例合理更重要
  10. 蛋白质平衡:选对优质蛋白,事半功倍
  11. 碳水化合物平衡:体力消耗量是重要参照
  12. 脂类平衡:每日摄入量不能低于总能量的30%
  13. 维生素平衡:极容易缺乏,很难过量
  14. 矿物质平衡:四两拨千斤
  15. 膳食纤维平衡:粗粮吃多了会营养不良
  16. 水平衡:不是每天8杯水那么简单
  17. 七大营养素平衡小结:学会听懂身体的语言
  18. PART 03 中国式平衡膳食
  19. 全世界平衡膳食标杆——地中海式饮食
  20. 人人都该懂点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1. 世上最好的药:早餐、午餐和晚餐
  22. 选对食物是一门技术活儿
  23.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食谱
  24. PART 04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25. 肉蛋奶类:普遍吃得太少而不是过多
  26. 粮食:中国传统饮食过于注重主食
  27. 食用油:闻油色变的我们往往忽视了油的质量
  28. 蔬菜:太多人不清楚什么是菜
  29. 水果:吃得实在太少了
  30. PART 05 病了怎样吃?知道这四点就够了
  31. 上皮组织:人体80%以上肿瘤的发生地
  32. 结缔组织:不只和美容相关
  33. 肌肉组织:肠胃、心脏等器官动力不足都可以由此入手
  34. 神经组织:最容易被饿着的指挥系统
  3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