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吃出来的 2_夏萌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夏萌

内容节选

人人都能用的糖尿病食谱,不用也罢 在我眼里,血糖高是一个现象,出现并发症才能说它是疾病。 就如同一条河,我们看到了河水中有一些塑料瓶子,这是一种现象,当瓶子越来越多,堆积到下游堵塞了出口,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现在的西医只管理下游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对症治疗,即便是看到了血糖高(中游现象),也是用药物去降低血糖,治标不治本。正确的做法是从上游进行治理,通过现象找到背后的诱因——河水里的瓶是从哪里来的?阻断来源,禁止人们往河里扔塑料瓶子,这才是真正的治本。 血液中的血糖含量我们可以测出来,当高于正常的血糖数值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要知道,这是现象,它的上游因素是什么?这个诱发因素是否还存在?是不是已经引起了下游某个器官的障碍、代谢的紊乱?严重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要关心的。 糖尿病,简单说就是患者体内的血糖值过高。造成血糖值高的因素是什么?是血糖的来源太多了,还是血糖的消耗受阻?在对身体状况有全面认知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 很多人都特别希望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糖尿病食谱,按照这个食谱安排每天的饮食,搞定血糖。但是我告诉大家,没有这样的食谱! 为什么? 首先,适合大多数人的是大众营养,而解决糖尿病问题用的是临床营养。 大众营养是指如何满足正常人的营养需求,强调适合大多数正常人使用的方法,而临床营养强调个体化的营养需求,讲究营养诊疗流程,要随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要看治疗效果。这样一来,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不仅仅看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还要看他血糖值变化的规律、体内胰岛素的储备情况,有没有合并症和并发症,平时的用药情况,运动、情绪等因素。总而言之,因人而异。 其次,疾病诊断和营养诊断不是一回事。 糖尿病是疾病诊断,不是营养诊断。同样是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营养状态会有很大差异,有的患者很胖,有的患者很瘦,有的患者有合并症,有的患者除了血糖高外没有其他问题。 糖尿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影响的器官程度不同,要进行管理的目标也不一样。 由于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诊断不一样,就决定了在营养调整方面不可能一个营养处方走天下。 最好的糖尿病食谱应该是个体化的、有治疗意义的、可执行的。 糖尿病前期,关注合并症和并发症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血糖超过正常值,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可以正常,也可以在6.1~7.0毫摩尔/升,如果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后血浆血糖值处于7.8~11.1毫摩尔/升。 糖尿病前期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人是不是已经有合并症和并发症。例如,是不是合并了高血压?是不是有明显的腹部肥胖?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下游问题,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脑卒中患者、肾病患者血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有很多。 我有个54岁的男患者就是这种情况。 他属于稍微胖一些的类型,BMI=27,有高血压症状5年了,血糖有轻度升高现象,空腹血糖值6.2毫摩尔/升,平时吸烟很多,饮酒很少,不爱运动,饮食上只管吃饱、吃好,不管是否吃对。他既往没有心脏病史,没有脑卒中史。 由于血糖升高得不多,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他一直很不在意。但在我们医生看来,这种患者属于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建议他做一下心脏方面的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堵塞70%。 所以,不要觉得血糖不算太高就毫不控制,这个信号给你的提醒,远不止是否诊断出糖尿病这么简单。 糖尿病期,还要关注用药问题 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值≥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值>11.1毫摩尔/升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引起的血糖高,比如,应激反应、慢性肝病、甲亢、应用激素等)。此时你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合并症和并发症问题,还要关注这个患者的用药问题。 一般患者到了糖尿病期,就要搞清楚他在用哪种降糖药,怎么吃的,打胰岛素打了多少单位,血糖最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胰岛素功能情况怎么样,还有没有修复的可能性,等等。 帮他调整饮食、鼓励运动的同时,一定要勤查血糖,防止低血糖情况。 在糖尿病的饮食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的不是饮食与药物的配合,而是药物与饮食的配合——以有效饮食结合运动为主,来平稳血糖,防止并发症出现,同时要严密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值下降的程度,逐渐减少药物剂量。 很多人查血糖很勤,血糖值低了多吃饭,血糖值高了少吃饭,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因为血糖值低了,很有可能是由吃药多了或者运动多了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前一顿吃饭不正确造成的,应该找到准确原因,再亡羊补牢。 很多人在这一点上都存在误区。 有一次,有个患者拿着化验单来问我:“夏医生,我这次血糖值是不是好多了?尿酸值也正常了?” 我看着这个瘦小干枯的老人说:“您是不是加药了?” 她说:“是的,降糖药和降尿酸的药都加量了。” 我没有为她高兴,而是很担心地问她:“您有什么不舒服吗?” 她慢慢地说:“最近总觉得头晕,尤其是站起来、走路的时候,而且夜里会......

  1. 信息
  2. 推荐序 科学吃好一日三餐,维护我们的自愈力
  3. 推荐序 人人健康,国家富强
  4. 自序
  5. PART 01 你一定要了解的营养诊疗流程
  6. 脱离流程谈营养调理,纯属忽悠
  7. 化繁为简,5分钟营养习惯自测法
  8. PART 02 高血压害怕我们这样做
  9. 一个月从出现并发症到血压恢复正常,我用了这四步
  10. 血压四怕:盐多、肉少、宅、情绪差
  11. 降压药治标不治本
  12. 高血压人群饮食黄金七则
  13. 怎么吃?全球都在用的DASH饮食清单
  14. 两类特殊类型高血压人群的饮食提醒
  15. 常见误区解答
  16. PART 03 吃对了,降血脂哪有那么难
  17. 饮食改变让他的颈动脉斑块化基本消失
  18. 血脂、体脂和食物脂肪,一一分清楚
  19. 胆固醇系统运行法则:两个和尚挑水吃
  20. 降低胆固醇,想3步做3步
  21. 高脂血症人群饮食建议
  22. PART 04 血糖稳定,一日三餐有讲究
  23. 每天散步1小时,不沾荤腥,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24. 我们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
  25. 血糖到底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26. 胰岛素以一敌五,做错了等于釜底抽薪
  27. 人人都能用的糖尿病食谱,不用也罢
  28. 只有医生知道的控糖诀窍
  29. 常见误区解答
  30. PART 05 别把肾脏吃成牺牲品
  31. 我的肾病是这样调好的
  32. 慢性肾病是这样发生的
  33. 抓大放小,肾脏健康吃出来
  34. 有一种骨折和肾病相关
  35. 常见误区解答
  36. PART 06 痛风饮食不简单
  37. 不吃肉不喝酒,痛风怎么会找上她
  38. 痛风是身体在报警
  39. 保持尿酸平衡是个系统工程
  40. 吃对食物不再痛
  41. 小习惯,大问题
  42. 常见误区解答
  43. PART 07 远离肿瘤,攘外必先安内
  44. 他肿瘤标志物值606单位/毫升,却在5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
  45. 十年磨一剑,肿瘤是身体里的坏孩子
  46. 防治肿瘤,提高免疫力最关键
  47. 得了肿瘤怎么办?
  48. 肿瘤患者食愈方案
  49. 好钢用在刀刃上
  50. 癌症三分之一可防,三分之一可治,三分之一可缓解
  51. 常见误区解答
  52. PART 08 养心就是养命
  53. 弄清部位和原因,看人下菜碟
  54. 心衰营养哪里来?低钠高营养
  55. 动脉粥样硬化营养治疗:好钢用在刀刃上
  56. 冠心病患者怎么吃?疗效藏在细节里
  57. 专治心律不齐的营养“三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