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_陈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晋

内容节选

第十二章边关韵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欣喜之状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甚至畅快设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毛泽东在捷报传来时的感受,却是“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儿女之情陡然转向风云之气,回到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本色。 让许多人纳闷的是,从1937年到1947年,在延安居住的整整10年的时间里,毛泽东留下了几百万字的文稿,这当中却只有一首诗作,一首追悼战死沙场的国民党军队抗日将领戴安澜的五律。 在陕甘宁边区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毛泽东似乎整天面对的是书桌、会议、电信、文件,再不就是讲话和接见。一束束阳光射进窑洞,不时还传来战士们和文化人欢乐的歌声。 不见了险关、急流,不见了马蹄、追兵。 耳边没有了枪声,身旁没有了鲜血,似乎也就缺少了酝酿诗情的动力和冲破空间的想象。 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写信回来,说很想读到爸爸新写的诗。毛泽东回信说:“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来。” 作为“马背诗人”的岁月似乎过去了。 毛泽东是怎样结束他的马背诗情的呢? 依然是以诗人的方式,向马背岁月作了告别。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赠给手下将领的诗。 1936年12月,在中央机关就要迁居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赠给中国作家的诗。 寄情于拿枪的将军和握笔的作家,期待着文治与武功的辉煌。 这是多么耐人寻味啊! 这或许就是那天骄的视野、统帅的胸襟。 1935年10月中旬,国民党两千多骑兵尾追红军到了陕北。 19日那天,毛泽东在保安县的吴起镇,部署了一场“割尾巴”的战斗。战斗打响前,他在一份电报中,指出战场的地理特征是“山高路远坑深”。21日,彭德怀率部在吴起镇附近的二道川击溃追兵,打胜了初到陕北的第一仗。 这一仗,也是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 捷报传来,欣喜的毛泽东循着电报中对地势的描述,给彭德怀写了一首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泽东写的最后一首身临其境、近在眼前的战争诗。 一位横刀立马的伟岸将领,越山驰骋,夺关斩将,赫然眼前,不觉让人想起在长坂坡上横矛怒喝,令木桥断裂、让河水倒流的张飞。 时任陕甘支队司令员的彭德怀后来回忆:“战斗结束后,我回到毛主席的住处看到桌子上放着这首诗。……我当时拿起笔来,把最后一句‘惟我彭大将军’,改成‘惟我英勇红军’,又放回了原处。” 这首诗后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彭德怀从井冈山开始,便统领一支人马,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且不说他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征程中立下的赫赫功劳,就说25000里的长征,他率领的红三军团和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始终是中央红军的两大主力,他们沿途夺关斩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彭德怀打仗,以勇猛敢拼闻名;林彪打仗,以谨慎机巧著称。 毛泽东时常问计于他们。 有的可打可不打的仗,如果连彭德怀都说不能打,毛泽东绝不会去打。 有的可打可不打的仗,如果连林彪都说能打,毛泽东会果断决策去打。 正是靠这样的英雄之师和忠勇之将,中国革命才走出绝境,赢得未来。 毛泽东赋诗激赏爱将,自在情理之中。 勇往直前的彭大将军,理应堪当盛誉。 堪当盛誉的,当然还有红军队伍里的执笔之士。 1936年11月初,刚刚在南京摆脱国民党囚禁的作家丁玲,来到了陕北保安。 她是第一个从国统区来到陕北苏区的名作家。在此之前,她已写出《莎菲女士的日记》《水》《母亲》等出色的小说,还担任过左翼作家联盟的党团书记。在遭到国民党特务绑架和囚禁后,一度传言遇害,鲁迅听到这个误传的消息,还专门写文章悼念她。 苏区来了名作家,对钻了近10年山沟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无疑是一件盛事。 中共中央以罕见的规格接待了丁玲,还用中宣部的名义在一个大窑洞里开了一个欢迎会。 那天,在保安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都来了。欢迎会后,毛泽东问丁玲愿意做什么工作,她回答:“当红军。”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呀,还赶得上,可能还有最后一仗。” 丁玲立刻随红一军团开往陇东前线去了。 她留给毛泽东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庆阳前线,丁玲收到一首词,那是毛泽东用电报发来的,后来发表时题为《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用电报写词,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恐怕也算一桩奇闻。 毛泽东当时对投奔苏区的文化人寄望厚爱之深,由此可见。 不久,丁玲从前线回来,毛泽东又亲笔抄录了全词给她。 让毛泽东振奋的是,落照下的边关孤城,不再寂寞,因为有了新人的到来。 让毛泽东高兴的是,舞文弄墨的书生,也不再柔弱,因为她加入了阵图滚滚的洪流,从“文小姐”变为“武将军”。 更让毛泽东称道......

  1. 信息
  2. 第一章 心路风景
  3. 第二章 “奇士”的青春
  4. 第三章 月亮吟
  5. 第四章 问乾坤沉浮
  6. 第五章 用兵纪实
  7. 第六章 狂飙图
  8. 第七章 战场看人生
  9. 第八章 悲壮的一跃
  10. 第九章 青山作证
  11. 第十章 和大地谈心
  12. 第十一章 天骄风流
  13. 第十二章 边关韵
  14. 第十三章 开国气象
  15. 第十四章 大海边的坐标
  16. 第十五章 击水新唱
  17. 第十六章 闲适情
  18. 第十七章 故乡感怀
  19. 第十八章 仙凡巡游曲
  20. 第十九章 新人赋
  21. 第二十章 冬天的歌
  22. 第二十一章 千年一叹
  23. 第二十二章 业未竟,鬓已秋
  24. 第二十三章 风骚行
  25. 第二十四章 诗人谢幕
  26. 后记
  27. 新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