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岩年谱_张斯琦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斯琦
内容节选
一九一〇年(清宣统二年·庚戌)二十一岁 是年,余叔岩父余紫云卒。 按:余紫云去世时间,尚存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一说,今从果素英及余慧清回忆,当在宣统二年。 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辛亥)二十二岁 10月9日,上海《申报》广告,歌舞台夜戏有小小余三胜《钓金龟》;10月10日,上海《申报》广告,歌舞台夜戏有小小余三胜《四郎探母》;10月11日,上海《申报》广告,歌舞台夜戏有小小余三胜《白虎堂》。仅此三场。 此三场戏中“小小余三胜”是否为余叔岩,待考。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壬子)二十三岁 2月12日,清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清政府统治结束。 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余叔岩因与其子袁克定友善,入总统府担任随从武官,有时亦在总统府中登台演出。据薛观澜回忆,余叔岩曾在总统府堂会中为谭鑫培配演《四郎探母》之六郎。 余叔岩七年前曾在河南练兵,回京后曾得授文虎章。 (《时报》1920年10月2日第三版) 11月14—28日,谭鑫培携孙怡云、金秀山、德珺如、金少山等人在沪出演于新新舞台。 冬,余叔岩迎娶陈德霖之女陈淑铭为妻。 是年,余叔岩经陈德霖介绍,从陈彦衡学戏。 陈富年同志说:“叔岩跟先父学戏是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开始的。那时他天天到西四牌楼受壁胡同我家上课。清早就来了,先哼腔,跟着上胡琴吊嗓,足足要用三个钟头的功;然后,我母亲下一碗面给叔岩吃了才走。叔岩也教我打把子,一同练功的还有钱宝森。他第一出学的是《托兆碰碑》,第二出《琼林宴》,第三出《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先父觉得他天分极高,不但腔儿一学就会,对于出字收音,吞吐劲头都很能领会,也肯用心往深里钻,所以教得很有兴趣。当他学会了《琼林宴》以后,我父亲叫他上台试试看。叔岩因为嗓子没有把握,不敢唱。我父亲就鼓励他说:‘我给你拉胡琴,保险砸不了。’就介绍他在彦明允家堂会中首次演出《琼林宴》(《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先父为他操琴,那天还有谭派名票王君直的《托兆碰碑》,也是先父操琴。演出后的舆论:叔岩的嗓子虽不如王君直的清亮腴润,但唱做结合得好,《琼林宴》胜过《碰碑》。以后叔岩又陆续学了《捉放曹》《卖马》《桑园寄子》《连营寨》《八大锤》《探母回令》《武家坡》《击鼓骂曹》《定军山》《战太平》……十几出谭派戏的唱腔。” ▲余叔岩岳父陈德霖 ▲余叔岩之妻陈淑铭 陈彦衡(右二)、余叔岩(右三)、丁吉甫(右四)、陈富年(右一)在陈宅合影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二十四岁 1月11—17日,谭鑫培在沪出演于新新舞台。 1月18日《申报》广告,新新舞台夜戏有“北京客串”小余三胜、曹甫臣《空城计》,戏码排在倒三,大轴为麒麟童《独木关》,仅此一条。“小余三胜”是否为余叔岩,待考。 3月,在李准(字直绳)家演堂会,剧目有丁吉甫《落花园》,王君直《碰碑》,恩禹之、程继仙《群英会》,梅兰芳、王蕙芳《虹霓关》,余叔岩、黄润甫、金秀山、刘春喜、王长林《空城计》,陈彦衡操琴。 按:此次堂会陈彦衡在《旧剧丛谈》中记在民国二年春间,查李准自订年谱,当在公历3月。 陈彦衡 民二春间,李君直绳宅中堂会,挽余为提调一切。是日之剧,票友内行参半,有丁吉甫《落园》,王君直《碰碑》,恩禹之、程继先《群英会》,梅兰芳、王蕙芳《虹霓关》。最末则叔岩《空城计》,外串金秀山司马懿、黄润甫马谡、李顺亭王平、王长林老军,凡老谭配角,应有尽有。此剧上场,已逾午夜,坐客观至终剧无一去者,而叔岩之名遂喧腾于众口矣。叔岩天资聪颖,模拟谭派颇具形似,惟才力薄弱,鑫培之精采沈着处殊不能到。其加入春阳友社,与票友串演时,正刻意追随老谭,颇见进境。及后成名,唱法身段每好自出心裁,随意增易,谭氏规模相去越远。然较之他人,路数犹为纯正,故以今日之须生而论,叔岩可谓铁中铮铮者也。 (陈彦衡《旧剧丛谈》)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二十五岁 春,樊棣生成立春阳友会,地址在浙慈会馆,特邀钱金福、姚增禄、鲍吉祥、李顺亭、王荣山、曹二庚、律佩芳、诸如香等来此授艺和指导排练。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姚玉芙、刘砚芳、余叔岩等以会员身份参加活动。红豆馆主、卧云居士、郭仲衡、言菊朋、包丹庭、朱琴心、王又荃、贾福堂、松介眉、张小山、蒋君稼、赵子仪、恩禹之、乔荩臣、世哲生、林钧甫、铁麟甫、李吉甫、柏心庭、孙庆棠、赵翰卿、樊杏初、许松庭、文一舟、潘致忱、周裕庭、钱仲明、邱伯安、沈云阶、陈远亭等名票均在该处活动。 樊棣生先生说:“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我们在李经畬、丙庵父子家里聚会,有王君直、陈彦衡、程继仙、金仲仁等,还请了王长林教《琼林宴》《审头刺汤》《群英会》等戏。余叔岩也常来一起研究。民国三年,我发起成立春阳友会,叔岩是创办人之一,李经畬是名誉会长,还聘请梅兰芳、姜妙香、姚玉芙等为名誉会员。地点在三里河东大市浙慈馆,......
- 信息
- 自叙
- 凡例
- 谱前
- 正谱
- 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九岁
- 一九一〇年(清宣统二年·庚戌)二十一岁
- 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庚申)三十一岁
-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三十二岁
- 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庚午)四十一岁
- 一九四〇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五十一岁
- 谱后
- 参考文献
- 代后记:今月曾经照古人——兼怀刘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