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2019~2020)_傅才武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傅才武 主编
内容节选
重庆市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罗智敏,研究馆员,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梅,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调研编辑部主任。 罗智敏 杨梅 摘要:新时代,了解基层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及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现状,发现基层公共文化产品普遍存在供给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扩大总需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建立群众需求表达机制,加快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及引导群众自主开展文化活动等建议。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 产品供给 文化需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的要求,根据重庆市文化委《关于印发全市文化系统大调研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文委发〔2018〕58号)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实际及公共文化服务调研课题任务,制定细化调研方案,组织公共文化理论研究调研组于3月至4月上旬先后赴梁平区荫平镇、金带镇,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丛林镇文化服务中心、镇村社区等地开展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及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调研。 一 重庆市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现状 在调研重庆市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过程中,通过对基层群众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活动类型、活动频率、获取信息途径以及表达意愿的渠道等问题进行调查,得出如下调查结果。 (一)群众参加艺术活动的兴趣 由调研结果可知,在问及“对参加艺术活动有没有兴趣”时,有80.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有参与兴趣,这表明在基层尤其是乡镇群众的文化需求旺盛,农村文化供给的缺失和错位使这一群体对参加艺术活动有极大兴趣。同时,在有兴趣参加艺术活动的被调查者中,有95%的人表示愿意作为志愿者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这表明居民对于艺术活动参与以享有性为主,不但愿意作为活动主体参与,也愿意作为志愿者参与。但需注意的是,有10.7%的群众对自己是否愿意参加艺术活动表示说不清楚,有9.1%的表示没有兴趣,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这表明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对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有显著影响。文艺部门还需进一步丰富艺术活动类型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 图1 群众参加艺术活动的兴趣 (二)群众最想参加的艺术活动类型 根据调查结果,在被调查者中,有超过半数的人(51.7%)想参加“表演艺术类”文艺活动,20.3%的想参加“视听艺术类”的文艺活动,10.2%的想参加“视觉艺术类”文艺活动,而仅有1.2%的人表示想参加“造型艺术类”的文艺活动,13.2%的想参加“语言艺术类”文艺活动,3.4%的想参加“综合艺术类”文艺活动。总体而言,“表演艺术类”活动和“造型艺术类”活动的被选率差距最大。所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应当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多开展一些广大群众喜爱的音乐、舞蹈,电影、电视,绘画、讲座等相关的艺术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群众最想参加的艺术活动类型情况 (三)不同年龄段人群最想参加的艺术活动类型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者中,各个年龄段人群对各类艺术活动的偏好不一:在青少年和儿童人群(0~17岁)中,有将近六成(57.1%)的人最想参加“表演艺术类”和“视觉艺术类”活动(分别占35.7%和21.4%),而想参加“视听艺术类”和“综合艺术类”活动的人最少,均只占7.1%;在18~65岁人群中,人们最想参加的艺术活动类型主要是“表演艺术类”和“视听艺术类”,二者占到总数的56.2%,18~65岁人群对“造型艺术类”活动表现出的兴趣同样不强,仅占3.8%,对于“视觉艺术类”“语言艺术类”和“综合艺术类”活动,18~65岁人群中想参加的人数占比在14%左右;“视听艺术类”活动和“表演艺术类”活动颇受老年人群(66~79岁)的喜爱,占到了总数的近六成(56.3%),没有老年人对“造型艺术类”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群体对“视觉艺术类”活动的兴趣,相比其他两个年龄段人群而言更低。 总体而言,三个年龄段人群对“表演艺术类”活动都比较喜爱,而对“造型艺术类”活动表现出的兴趣不高。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龄段人群最想参加的艺术活动类型 (四)群众希望的文艺活动举办频率 如图3所示,在被调查者中,有41.1%的人希望“一个月”举办一次文艺活动,24.7%的人希望“两周”举办一次文艺活动,15.1%的人希望“一周”举办一次文艺活动,其他选项占比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绝大部分群众都十分希望文化部门多开展文艺活动,只有极少数人希望开展文艺活动的频率为两个月及以上开展一次。因此,文化部门应当适度提高......
- 信息
- 《中国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2019~2020)》编委会
- 摘要
- 序
- Ⅰ 总报告 Ⅰ General Report
- 2019~2020年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
- Ⅱ 专题篇 Ⅱ Special Reports
- 我国群众文化机构服务区域均等化实证研究
- 文化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国际经验研究及其启示
- 关于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效能的对策与意见探究
- 公民阅读权利保障的法治化进程:构建、更新与实施
- 中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第二次转型发展刍议
-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探讨
- 我国园艺园林博览事业的热发展与冷观察
- 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中国蹴鞠演进史的考古诠释
- 推进秭归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 潜江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Ⅲ 区域篇 Ⅲ Regional Research Reports
- 重庆市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
- 关于云南省保山市文化改革创新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分析
- 广西桂林市农家书屋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山东省博物馆美育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 十堰市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路径探析
- 十堰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鄂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究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创新——以西安“曲江模式”为例
- 麻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价值开发研究
- Ⅳ 案例篇 Ⅳ Case Reports
-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以需定供”模式研究——以泸县创建四川省首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例
- 关于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的思考——以重庆市博物馆系统优秀展览评选活动为例
- 浅谈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共建新模式——以武汉博物馆为例
- 鄂州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手工教具制作活动初探
-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探索——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
- 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探析——以襄阳市图书馆“齐悦读”读书会为例
- 文化馆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以青岛市文化馆为例
-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文化惠民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 关于优化基层文化机构人员结构的经验与启示——以十堰市选拔聘用社会文艺辅导员为例
- “戏曲院线”联盟模式初探——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与黄冈保利剧院管理公司合作为例
-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