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025年第14期)_《财经》杂志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财经》杂志社
内容节选
封面文章Cover Story 迎接全球资金,服务中企出海 ——专访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 香港投资推广署将深化“双向奔赴”策略,通过政策优化强化吸引力,并依托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市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成孟琦 记者 郭楠 编辑/陆玲 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图/香港投资推广署提供 尽管有地缘冲突、“对等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冲击,但2025年上半年,香港资本市场以一份逆势上扬的成绩单,在全球金融版图中重新成为焦点。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持续升温,完成43单IPO,募资额超1000亿港元,助力香港时隔四年重返全球募资冠军;截至6月30日,港股恒生指数以20%的涨幅领跑全球主要股指,恒生国企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9.05%及18.68%;南向资金年内已累计净买入7259.73亿港元,达到2024年全年的90%,而港股通累计净流入也突破4.35万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额22.5%。 这些数据不仅印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更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与全球资产东移的深层变局。为了更好地解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格局与改革进程,以及了解中国企业出海潮中“桥头堡”香港的作用,《财经》杂志专访了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 在刘凯旋看来,香港正凭借税率、货币、语言、法律等各方面的独特竞争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吸引全球资金涌入。“特朗普上任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迫使企业‘去风险’,香港因兼具中国属性与国际规则适配性,成为资金‘安全港’。” 6月23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香港管理的资产总额接近4万亿美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GDP)的10倍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二资金来自香港以外。此外,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立志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 近两年,全球富豪纷纷将家族办公室设立在香港。数据显示,香港家办管理着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家办平均规模超5000万美元。刘凯旋表示,此前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提出,2025年底前不少于200间家办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截至目前,经香港投资推广署引进的家办已达到190家,非常有信心在2025年底完成目标。 2025年,恰逢香港投资推广署成立25周年,作为香港特区政府招商引资“先锋”,投资推广署在25年间持续不断吸引企业落户香港,见证了香港的经济发展,更是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顾问”,全程参与并助力内地企业出海潮。 25年来,香港凭借制度优势与枢纽地位,成为全球资金配置中国的核心通道。刘凯旋告诉《财经》,过去25年间,投资推广署引资超过4400亿港元,今年更是超额完成《2022年施政报告》所订立的招商绩效指标。 近两年,在引入中东资本、带领中国企业出海方面,香港发挥了内联外通的巨大优势。 刘凯旋介绍,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下,投资推广署数次访问中东地区,2024年曾主办的“金融科技周”,邀请到多个中东主权基金和中东企业,促成其与中国企业签署合约并作出投资;资本市场上,沙特首只ETF在中国香港上市,中国香港的港股ETF也已经在沙特上市。 未来,香港投资推广署将深化“双向奔赴”策略,一方面通过政策优化(如家办税制、科创基金)强化吸引力,另一方面依托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市场,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全球资金安全港 《财经》:2025年,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得分大幅提升至760分,重回全球前三;同时,港股市场也在持续吸引全球资金,港股交易量增长,IPO被国际资金抢筹。香港核心竞争力是否已从“自由港”升级为“安全资产港湾”? 刘凯旋:首先,香港作为自由港,除资金自由流动外,税制简单且税率低,个人入息税17%封顶。其次,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还具有货币、语言及法律上的独特性,货币与美元挂钩,语言上中英文法定语言并行,法律上普通法体系与国际接轨。以上是构成香港金融、航运、贸易三大国际中心的竞争力来源。 2025年多项指标显示香港竞争力强劲,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指数全球第三(亚太第一)、世界竞争力年鉴排名第三、世界经济自由度排名全球第一、外资直接投资流入额全球第三。 其中最大的转折来自2023年初取消疫情管控。香港作为亚太航运枢纽,有150个以上的直航目的地,全都在疫情后逐步恢复运作。全球投资者重启经济活动后,增长重心转向中国及亚太地区。同期,欧洲受地缘冲突影响、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资金为寻求安全与增长,将中国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枢纽。特朗普上任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迫使企业“去风险”,香港因兼具中国属性与国际规则适配性,成为资金“安全港”。 《财经》:为吸引更多全球资金,港府在吸引家办方面推出了很多政策,近......
- 信息
- 本期文章
- 应高度重视全球稳定币的发展形势
- 智慧城市宜大力扩围
- 汽车价格战没有未来
- 外卖行业加速向“品质+健康”转型
- 个贷不良资产包价格有望回落
- 10万亿化债赶考
- 财政稳增长:负重前行、积极作为
- 下半年投什么?怎么投?
- 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
- 亚投行五年内将再投750亿美元
- 对话单伟建:贸易战未必是坏事,应更大力度刺激经济
- 港股何以东升
- 香港“超级联系人”进阶
- 保险境外投资过半进香港
- 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将强化
- 迎接全球资金,服务中企出海
- 券商资管新格局
- 保险预定利率失守2.5%
- 黄金再货币化进程延续
- 中东石油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下降
- 中国汽车依然主导俄罗斯市场
- 中国车加速驶向非洲
-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怎样的虚拟电厂
- 中国用药保障体系进入“双轨时代”
- 中国药企赴美吆喝减肥药
- 美国稳定币立法在争议中推进
- 稳定币热潮下的新思考
- AI何时能助人类从工作中解放
- 论国民教育
- 重温经典的价值
- 巨变时代:软阶层登场
- 蔡澜:活过
- Cover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