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的心理学_ 王明姬;姚兵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 王明姬;姚兵

内容节选

爱情也是有理论的,你知道吗? 在2017年的一部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里,有一位很有意思的人陈俊生,他与办公室的凌玲感情出轨,最终抛弃了结婚多年的妻子罗子君,另组家庭。 其实,凌玲既不年轻也不漂亮,也没有罗子君会打扮,自己还带着一个男孩,经济非常拮据。可就是这样一个单亲妈妈,却成功地从阔太太罗子君手中抢走了她的丈夫,住进了她的豪宅。当然,她是耍了一些手段的,可即使陈俊生与她结婚后发现了她的本来面目,也依然选择原谅,并没有抛弃她。 很多观众对陈俊生的情感背叛嗤之以鼻,甚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抨击其婚内出轨。尽管在后来,他力助前妻罗子君自力更生、重返职场,可身上依然贴着“负心汉”的标签。后来,陈俊生与凌玲重组的家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他感觉很苦恼,借酒浇愁,可是不少观众却在屏幕外大呼解恨。 在我看来,陈俊生是真的爱着凌玲的。因为,在陈俊生对待凌玲的态度上,我看到了爱情的存在。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情感现象,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不吝笔墨讴歌的炽热情感,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心如何变幻都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它比友情更浓烈,比亲情更深沉,比美酒更醉人,比毒药更伤神。 而在心理学家眼中,爱情又是什么呢?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心理学家鲁宾在1970年特别撰文分析了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爱情的依恋程度更高。在孤独时,你会高度特意性地去寻求你爱的那个人的陪伴,而其他人无法带来同样的陪伴效果,只有那个人才可以。 就像在《我的前半生》剧中,陈俊生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加班工作到很晚,而凌玲的默默陪伴给了他心灵的温暖和慰藉,让他感受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孤军作战。当然,办公室里加班的肯定不止凌玲一个,但是陈俊生却把她的这种陪伴看得很重。相反,妻子罗子君也是每天等着他下班回家,可是回家之后,他只感到妻子疑神疑鬼地不理解,感到她很烦。 就像陈俊生自己说的,“与凌玲两个人坐在车里,就算一句话都不说,心里也是觉得温暖的。”显然,陈俊生对凌玲的依恋程度很高。 第二,爱情的利他性更强。虽然对于你喜欢的人,你都愿意关心,但只有对与你陷入恋爱关系的人,你才会高度关怀对方的一切,甚至愿意为了对方的开心而放弃自己的需求。就像很多影视作品中的男二号,深情款款地为女主角倾尽所有,最后还心甘情愿地把女主角送入男主角的怀抱,送上祝福后,黯然离去。这就是爱情的利他性。 比如,最近的热播剧《南方有乔木》中的常剑雄,喜欢女主角十几年,总是在女主角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为了不给女主角增添负担,默默做了很多事情而不让对方知道。一发现女主心有所属,他就立刻退出,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远远看着她幸福就好”。 第三,爱情的亲密程度更高。性作为爱情的核心成分,是人类最亲密的肢体接触。虽然,当今社会性观念比以前开放得多,人们对于婚前性行为也不像过去那样排斥。可是,从珍惜自己的角度来说,性行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依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性依旧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自然行为,而非仅是肉体欢愉。 我之前曾遇过一位来访者,他与妻子已经情感破裂,打算离婚。我问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与妻子完全没有和好的可能呢?他说,为了孩子,两个人也曾试图修复感情,可是当他发现自己对妻子的裸体无动于衷、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彻底完了”。 爱情也分种类 斯腾伯格在1988年首次提出爱情三元论,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和承诺(决定稳定发展关系)三种成分构成的三角形。 其中,亲密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爱情的动机成分,而承诺是爱情的认知成分。由于这三种成分在爱情中所占的比例会不断变动,所以共有7种类型的爱情形式。 第一种,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双方仅仅是单纯的喜欢在一起,温情脉脉,但是情感并不浓烈,无论开始还是结束,这段爱情都像一杯淡淡的蜂蜜水,有点甜,仔细品味又似乎没什么。 爱情三元素论 我曾经遇到一位来访者,二十多岁,谈了至少10次恋爱。据他自己说,每次恋爱都是认真的,也都投入了感情,可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没有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种神魂颠倒、奋不顾身的感觉,分手后也不会痛彻心扉,只是有些淡淡的遗憾和伤感罢了。显然,他谈的都是喜欢式的爱情。 第二种,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两个人在一起总是激情四射、干柴烈火,看上去情意缠绵,但是不谈明天,不涉未来,合则聚,不合则散,一个比一个潇洒。 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在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多罗瑟的协助下,调查了37种不同文化层次的5000对夫妻,对他们大脑中产生爱情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后,哈赞提出:对大多数人而言,爱情最多只能维持18到30个月。此后,两人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着波澜不惊的情感生活。 这从另一角度证实了男女之间“激情”的保持时间是不易长久的。 第......

  1. 信息
  2. 序 言 读得懂、用得上的心理学
  3. 第一章 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4.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5. 成人大脑也可塑?我们一起“人老脑不老”
  6.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7. 你有几张“面具”?
  8. 提升心理资本,做自己的HERO
  9. 你眼中的世界,正是你内心的反映
  10. 手相、星座、塔罗牌,为什么你会相信它们?
  11. 走近抑郁症
  12. 焦虑症,离你有多远?
  13. 第二章 直面原生家庭“烙印”,与自己握手言和
  14. 送给想爱自己的你
  15. 中国家庭的八种暗伤
  16. 与父母决裂12年后,如何治愈与和解?
  17. 曾感到被“抛弃”,请从学会去爱开始!
  18. 输在了起跑线,如何超越?
  19. 为什么你总感觉幸福离自己很遥远?
  20. 暴饮暴食?烟不离手?其实都源于……
  21. 洁癖或邋遢,都不是你的错
  22. 是什么把你变成“社交透明人”?
  23. 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远离“心身性疾病”
  24. 驱散消极心态,让生命充满阳光
  25. “老年节后空巢症”,如何帮助父母面对孤独?
  26. 如何面对至亲的别离?
  27. 第三章 看清婚姻关系的本质
  28. 爱情也是有理论的,你知道吗?
  29. 关于择偶这件事,男人们都在想些啥?
  30. 关于择偶这件事,女人们都在想些啥?
  31. 营造亲密关系,你“露”得够吗?
  32. “爱无能”源于有条件的爱,怎么破?
  33.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34. “下嫁”的女人婚后难幸福?
  35. 为什么总把最坏的脾气砸向最亲的人?
  36.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因为“爱情沉默症”
  37. 第四章 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38. 快乐,从胎儿开始……
  39. 母婴依恋,生命最初的纽带
  40. 如何读懂婴儿的世界?
  41. 走进孩子飞速发展的思维
  42. 人格塑造,从天生“气质”开始
  43. 如何做理想父母——权威型教养父母?
  44. 最佳教育期,真的存在吗?
  45.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爱情”
  46. 对孩子予以积极的期望和信任
  47. 面对分离,怎样才能“不焦虑”?
  48. 读懂孩子发脾气的“潜台词”
  49. 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50. 经常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更需要帮助
  51. 宝贝的“性好奇”,怎么破?
  52. 如果你的孩子被虐待,请牢记这七条
  53. 谁管压岁钱?与心理账户有关
  54. 人到中年,风景此时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