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九败:优衣库风靡全球的秘密_【日】柳井正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柳井正
内容节选
“手册经营”的局限性 在这一节里,我想说一下决定企业灵活性的人事考评制度。在这之前,先对我们公司如何扩大人员结构,如何把公司的功能逐步分解细化的过程,做一次回顾与整理。 通过回顾公司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对人的评价机制。我进入公司不久,原来的一些员工相继辞职;为了生存,为了把公司经营下去,我自己什么都得做。 后来,公司雇用了一些员工。于是我就开始做计划、考虑方案,具体的执行就委托别人去做。到了发展连锁经营业务时,每开一家新店,就必须任命店长,雇用店员,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店铺运营、商品采购等机制。如果说,我是主管营业(店铺运营、市场营销和商品采购)的话,那么管理这一领域也是需要一个人统筹掌握的。管理的范围很广,主要有财务、人事、信息系统、总务等工作,还包括店铺开发及促销。刚开始时,我们员工的数量有限,往往需要一人身兼数职。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职能部门需要相应的增加。如商品采购员人数增加到4~5人时,就成立了商品部。原来由公司外部的专家团队,或者是由我亲自担当的一部分工作,逐步地分摊到了几个员工的手里。 公司的组织架构发展到这一步,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去评价某个部门,以及如何去评价整个公司的问题。在门店扩张的最初阶段,我们是通过“手册经营”,即遵循所谓的“连锁店理论”来实施经营管理的,根本没有对每个职能部门进行考核的评价制度。当时,我们称这种管理方式为“切饼干”方式,日语中称之为“金太郎糖果方式”。也就是说,按照规范进行一家家的复制。结果,全国每一家优衣库店都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信息和指令发布,都是中央集权式地从上到下发号施令。 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系统越完善,店铺和总部对决策的执行就越彻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优势和弊端各占一半。虽然执行力得到了加强,但公司因此而形成了每日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工作的文化。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就会使员工逐渐丧失创新能力,思考方式也会日益僵化。 店铺的工作不可能全部按照标准化规则来实施。但是,员工们在店铺里遇到一些细小的事情,还是会提出诸如“希望这个能够写进手册”“手册里没有,不知道该怎么做”等的要求。也就是说,员工们丧失了自主判断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觉得,比起自作主张做事情,似乎还是遵循总部的方针,按照手册办事更稳妥些。但是,员工一旦陷入只做分内事、只扫门前雪的思维定式,做什么事都会变得墨守成规,企业组织也就会迅速僵化,缺乏活力。企业毕竟与军队以及衙门式的官僚组织不一样。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某一个下雨天,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店里,好像是说孩子突然生病了,想借店里的电话用一用。店长以公司规定店里的电话不能打私人电话为由,拒绝了这位母亲的请求。几天后,总部接到了孩子父亲的电话,对我们一顿臭骂:“你们公司是怎么回事,知道孩子生病连借个电话打打都不肯,是什么狗屁经营方针。”这位父亲骂得好,因为这些店员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一些基本的企业道德常识。那个时期,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发生了好几起。为此,我说了好几次,绝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依照员工手册来判断执行的;遇到员工手册中没有规定的事情时,首先应该依据“做人的常识”来做判断。员工手册中写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低标准线。卖场做生意必须靠自己思考,自己做判断,这是关键。 再说,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在这种按部就班的、一切服从员工手册和总部指令的氛围中工作,也会逐渐丧失对工作的激情。渐渐地也就没有人愿意担任店长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让人感受不到快乐和激情。 公司每年两次把全国各地的店长和公司总部人员汇聚到一起举行“店长大会”。很早就有人提出,应该建立店长负责制,通过店长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取得更好的经营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在1999年2月的“店长大会”上,我发表了关于建立“超级明星店长”制度的决定,并宣布建立新的总部和店铺之间的协作体制,改变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求总部改变以往居高临下、单方面发号施令的做法,强调店铺和总部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双向的对等关系。在做生意方面,店铺是主角,总部是处于支持地位的配角。不建立这样一种新的制度,显然是不行的。 为了形成以店铺为中心的公司运营模式,我们在1998年7月,对公司总部的组织架构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将全国划分为14个大区,每个大区设一个区域经理,在大区之下的每个地区再设一个地区主管,管理这个地区的几家门店,形成对门店全力支持的体制。然后,在1999年2月,推出了“超级明星店长”(SS店长)制度。那一年3月,由我直接面试,确定了以久留米店的弥永为代表的16位首批“超级明星店长”。这些明星店长被赋予了以下权力:可以根据当地门店的地理位置、客源层次,自行调整和决定订货量,可以自行决定商品陈列、店铺运营模式、广告宣传单的印制等。同时还推出了奖金与绩效挂钩......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脱胎换骨
- 企业的生命期限
- 优衣库为什么能快速成长?
- 父亲的影响
- 玩具商的梦想
- 继承家业
- 男式西服向休闲服转变的预兆
- 海外商品专卖店
- 优衣库一号店
- 卖得最好的店什么样?
- 走向郊外
- 自己开发商品
- 招募加盟店
- 寻求企业上市
- 第二章 挑战与实践
- 从生意人到经营者
- 制订经营计划
- 清理关联公司
- 银行交易和担保
- 稳定人才队伍
- 建立信息系统
- 商品规划
- 担心的事
- 好的地段在哪里?
- 外部力量的协助
- 终于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
- 到关东地区开店
- 统一为“优衣库”品牌
- 纽约设计子公司的失败
- 收购VM公司的教训
- SPOQLO、FAMIQLO的失败
- 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
- 人才力量的加强
- 被宣传
- 摇粒绒的电视广告
- “匠工程”
- 让“手脚”学会做“头脑”
- 跨越1 000亿日元的壁垒
- 可以畅所欲言的氛围
- 第三章 企业转型
- 在原宿开店
- 摇粒绒面料
- “每件1 900日元”
- 有效利用广告代理公司
- 日美两国创意者之间的差异
- 大增产
- 23条经营理念
- 快速发展的企业危险吗?
- 大企业中的种种不满
- 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 卖场和总部的关系
- 速断速决
- 向互联网组织架构转型
- 拆除部门之间的隔离墙
- 第四章 大家的优衣库
- “手册经营”的局限性
- 店长是公司的主角
- 成为店长
- 总部是培养专家或经营者的地方
- 不需要半吊子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专家
- 组建团队的秘诀
- 每天都想改变的组织架构
- 季度考评
- 人事评价与待遇
- 股东资本主义
- 因被肯定而工作
- 一人说了算的经营会导致企业过早僵化
- 真正的领导不用在卖场
- 女性职工
- 太太突然说想去做女演员,怎么办?
- 股票交易的现实
- 第五章 希望之芽
- 摇粒绒衫的网上销售
- “从失败中学到的教训”
- 成为下次实践参考的经营
- 成功中隐藏着失败的胚芽
- 交班给年轻社长
- 从日本走向世界
- 为何到伦敦开店
- 败因之一
- 败因之二
- 到上海开店
- 今后的海外拓展战略
- FR FOOD’S食品公司
- 向其他事业进军
- 自我创新
- 引退宣言
- 与多田先生的缘分
- “速度”和“执行力”
- 后记
- 附录
- 附录一 创业者十诫
- 附录二 经营者十诫
- 附录三 经营理念
- 附录四 Fast Retailing(迅销) 株式会社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