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九败:优衣库风靡全球的秘密_【日】柳井正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柳井正

内容节选

“手册经营”的局限性 在这一节里,我想说一下决定企业灵活性的人事考评制度。在这之前,先对我们公司如何扩大人员结构,如何把公司的功能逐步分解细化的过程,做一次回顾与整理。 通过回顾公司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对人的评价机制。我进入公司不久,原来的一些员工相继辞职;为了生存,为了把公司经营下去,我自己什么都得做。 后来,公司雇用了一些员工。于是我就开始做计划、考虑方案,具体的执行就委托别人去做。到了发展连锁经营业务时,每开一家新店,就必须任命店长,雇用店员,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店铺运营、商品采购等机制。如果说,我是主管营业(店铺运营、市场营销和商品采购)的话,那么管理这一领域也是需要一个人统筹掌握的。管理的范围很广,主要有财务、人事、信息系统、总务等工作,还包括店铺开发及促销。刚开始时,我们员工的数量有限,往往需要一人身兼数职。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职能部门需要相应的增加。如商品采购员人数增加到4~5人时,就成立了商品部。原来由公司外部的专家团队,或者是由我亲自担当的一部分工作,逐步地分摊到了几个员工的手里。 公司的组织架构发展到这一步,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去评价某个部门,以及如何去评价整个公司的问题。在门店扩张的最初阶段,我们是通过“手册经营”,即遵循所谓的“连锁店理论”来实施经营管理的,根本没有对每个职能部门进行考核的评价制度。当时,我们称这种管理方式为“切饼干”方式,日语中称之为“金太郎糖果方式”。也就是说,按照规范进行一家家的复制。结果,全国每一家优衣库店都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信息和指令发布,都是中央集权式地从上到下发号施令。 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系统越完善,店铺和总部对决策的执行就越彻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优势和弊端各占一半。虽然执行力得到了加强,但公司因此而形成了每日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工作的文化。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就会使员工逐渐丧失创新能力,思考方式也会日益僵化。 店铺的工作不可能全部按照标准化规则来实施。但是,员工们在店铺里遇到一些细小的事情,还是会提出诸如“希望这个能够写进手册”“手册里没有,不知道该怎么做”等的要求。也就是说,员工们丧失了自主判断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觉得,比起自作主张做事情,似乎还是遵循总部的方针,按照手册办事更稳妥些。但是,员工一旦陷入只做分内事、只扫门前雪的思维定式,做什么事都会变得墨守成规,企业组织也就会迅速僵化,缺乏活力。企业毕竟与军队以及衙门式的官僚组织不一样。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某一个下雨天,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店里,好像是说孩子突然生病了,想借店里的电话用一用。店长以公司规定店里的电话不能打私人电话为由,拒绝了这位母亲的请求。几天后,总部接到了孩子父亲的电话,对我们一顿臭骂:“你们公司是怎么回事,知道孩子生病连借个电话打打都不肯,是什么狗屁经营方针。”这位父亲骂得好,因为这些店员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一些基本的企业道德常识。那个时期,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发生了好几起。为此,我说了好几次,绝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依照员工手册来判断执行的;遇到员工手册中没有规定的事情时,首先应该依据“做人的常识”来做判断。员工手册中写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低标准线。卖场做生意必须靠自己思考,自己做判断,这是关键。 再说,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在这种按部就班的、一切服从员工手册和总部指令的氛围中工作,也会逐渐丧失对工作的激情。渐渐地也就没有人愿意担任店长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让人感受不到快乐和激情。 公司每年两次把全国各地的店长和公司总部人员汇聚到一起举行“店长大会”。很早就有人提出,应该建立店长负责制,通过店长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取得更好的经营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在1999年2月的“店长大会”上,我发表了关于建立“超级明星店长”制度的决定,并宣布建立新的总部和店铺之间的协作体制,改变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求总部改变以往居高临下、单方面发号施令的做法,强调店铺和总部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双向的对等关系。在做生意方面,店铺是主角,总部是处于支持地位的配角。不建立这样一种新的制度,显然是不行的。 为了形成以店铺为中心的公司运营模式,我们在1998年7月,对公司总部的组织架构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将全国划分为14个大区,每个大区设一个区域经理,在大区之下的每个地区再设一个地区主管,管理这个地区的几家门店,形成对门店全力支持的体制。然后,在1999年2月,推出了“超级明星店长”(SS店长)制度。那一年3月,由我直接面试,确定了以久留米店的弥永为代表的16位首批“超级明星店长”。这些明星店长被赋予了以下权力:可以根据当地门店的地理位置、客源层次,自行调整和决定订货量,可以自行决定商品陈列、店铺运营模式、广告宣传单的印制等。同时还推出了奖金与绩效挂钩......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脱胎换骨
  4. 企业的生命期限
  5. 优衣库为什么能快速成长?
  6. 父亲的影响
  7. 玩具商的梦想
  8. 继承家业
  9. 男式西服向休闲服转变的预兆
  10. 海外商品专卖店
  11. 优衣库一号店
  12. 卖得最好的店什么样?
  13. 走向郊外
  14. 自己开发商品
  15. 招募加盟店
  16. 寻求企业上市
  17. 第二章 挑战与实践
  18. 从生意人到经营者
  19. 制订经营计划
  20. 清理关联公司
  21. 银行交易和担保
  22. 稳定人才队伍
  23. 建立信息系统
  24. 商品规划
  25. 担心的事
  26. 好的地段在哪里?
  27. 外部力量的协助
  28. 终于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
  29. 到关东地区开店
  30. 统一为“优衣库”品牌
  31. 纽约设计子公司的失败
  32. 收购VM公司的教训
  33. SPOQLO、FAMIQLO的失败
  34. 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
  35. 人才力量的加强
  36. 被宣传
  37. 摇粒绒的电视广告
  38. “匠工程”
  39. 让“手脚”学会做“头脑”
  40. 跨越1 000亿日元的壁垒
  41. 可以畅所欲言的氛围
  42. 第三章 企业转型
  43. 在原宿开店
  44. 摇粒绒面料
  45. “每件1 900日元”
  46. 有效利用广告代理公司
  47. 日美两国创意者之间的差异
  48. 大增产
  49. 23条经营理念
  50. 快速发展的企业危险吗?
  51. 大企业中的种种不满
  52. 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53. 卖场和总部的关系
  54. 速断速决
  55. 向互联网组织架构转型
  56. 拆除部门之间的隔离墙
  57. 第四章 大家的优衣库
  58. “手册经营”的局限性
  59. 店长是公司的主角
  60. 成为店长
  61. 总部是培养专家或经营者的地方
  62. 不需要半吊子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专家
  63. 组建团队的秘诀
  64. 每天都想改变的组织架构
  65. 季度考评
  66. 人事评价与待遇
  67. 股东资本主义
  68. 因被肯定而工作
  69. 一人说了算的经营会导致企业过早僵化
  70. 真正的领导不用在卖场
  71. 女性职工
  72. 太太突然说想去做女演员,怎么办?
  73. 股票交易的现实
  74. 第五章 希望之芽
  75. 摇粒绒衫的网上销售
  76. “从失败中学到的教训”
  77. 成为下次实践参考的经营
  78. 成功中隐藏着失败的胚芽
  79. 交班给年轻社长
  80. 从日本走向世界
  81. 为何到伦敦开店
  82. 败因之一
  83. 败因之二
  84. 到上海开店
  85. 今后的海外拓展战略
  86. FR FOOD’S食品公司
  87. 向其他事业进军
  88. 自我创新
  89. 引退宣言
  90. 与多田先生的缘分
  91. “速度”和“执行力”
  92. 后记
  93. 附录
  94. 附录一 创业者十诫
  95. 附录二 经营者十诫
  96. 附录三 经营理念
  97. 附录四 Fast Retailing(迅销) 株式会社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