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_朱建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朱建军
内容节选
第五节 领悟和释放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注意到,我们的指导重点并不在于使来访者学习行为模式,而在于使她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相。对内心中真相的了解,不是概念性的了解而是全身心的了解,这就叫作领悟。意象对话高度重视领悟的作用,和所有心理动力学流派一样,我们认为在没有领悟的情况下,即使来访者学习了新的行为方法,其作用也是不持久的。而有了领悟,来访者就可以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方法,可以有持久的、真实的转变。 理论部分,我们提出情绪在受到压抑后可以转向,而后还可以再转向。在意象对话中,每一次转向后的情绪都有相应的一个意象,而且几次转向所产生的意象之间的关系将能反映这几个情绪。意象对话所重视的领悟,主要是让来访者能体会到这些意象背后的情绪和感受,并看到由几个意象的关系所反映出的内心情绪转化的过程。这样,来访者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情绪是如何转化的;看到自己是如何回避真正的、根本的问题,而这样做又是如何阻碍了对真正问题的解决的。这样来访者自己就知道了,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没有领悟的时候,来访者会做无用的努力,但是并不能真正有作用。只有在有领悟后,他的努力才可以越来越准确地面对真实的问题方向。精神分析治疗中,宣泄是一个使治疗生效的关键要素。意象对话中,我们更明确地指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宣泄虽然能起到释放被压抑的心理能量的作用,但是宣泄的效果好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情绪是转化后的情绪而不是本源的情绪,则宣泄的释放作用是有限的。转化的次数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少。 举一个例子,某母亲在心中有大量的悲哀,也许这是因为她生活的不幸福,因为得不到爱,因为生活中的压力太大等。但是她习惯于把悲哀压抑,转化为愤怒。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她非常愤怒,于是把孩子打了一顿。这个过程中,她的宣泄并不能使情绪缓解,她发现自己越打越生气。这就是因为宣泄的能量是转化能量。打孩子虽然可以把愤怒释放一点,但是在她的悲哀中,有消极能量源源不断地补充,而且打孩子这个事件更会激发悲哀,所以她不能得到宣泄的作用。如果她意识到了自己愤怒后面是悲哀,不要去宣泄愤怒而去宣泄悲哀,则宣泄就可以有更好的释放效果。 意象对话还认为,如果没有觉察力,宣泄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只有在觉察力的作用下宣泄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领悟中包含着巨大的觉察力,因此,没有领悟的宣泄作用非常有限,而有领悟的宣泄作用则非常巨大。 下面这个例子是接受意象对话培训的心理治疗师的个人经历。某年春天,前往北京西郊“戒台寺”游玩,正于牡丹园中徜徉,偶抬头,深灰色天空中一群“蟒蛇”遮天蔽日而来,已到头顶,我大惊,大叫一声“啊!”感觉倒在地上(实际往后踉跄了数步)。片刻后,魂归窍,方见头顶一大片树枝树干交错,每根树枝都有水桶般粗细,树皮闪着银光,狂舞着腾向苍穹,气势非比寻常,无比茂密的树叶遮住一方天空。慢慢走近“它”,还需攀缘一段城墙,才见到树身,基柢奇粗,需几个人合抱,上挂一牌曰“九龙松”。树龄一千多年,树皮银白底上间有银灰色的云状斑纹,光滑而闪亮,确像蟒蛇,不过粗大非一般巨蟒可比,气势恢宏,苍劲有力。我被震撼得像通了电流,兴奋、窒息,心跳得喘不过气来……想起这“戒台寺”始建于隋代,依山势而立,距今已1400多年,“九龙松”是早于此寺生于山中的吗?无人知晓矣!面对这历经沧海桑田的根柢,那曾经无数的欢乐与悲哀、希望与憧憬、想象与情感、爱与恨、生与死……我仿佛化为枝头一片树叶,虽树叶翠绿,但秋天便会坠落了。与千年相比,转瞬即逝,还像“自我意识”面对“集体无意识”时的碎片感……我轻飘飘地返回了家。虽然疲倦、昏沉,但睡不着,于是做意象。有几个状态大致如下——第一阶段身体感觉:全身紧张,打冷战,两肩向内收,胸部往里陷,心提到嗓子眼,快出来了,上下牙乱碰。意象:①一只灰色小鸟,瑟缩于枝头,战战兢兢,仿佛暴风雨将临般害怕,惊恐的眼神;②出现一个特别乖巧的女孩,柔弱忧郁的眼神,敏感,对周围保持高度警惕,以备突变,极其害怕冲突和暴力,喜欢宁静,叫“小不点”。这时灰白小鸟变为黑灰色,叫“精卫”,振翅飞向远方。主情绪:恐惧、愤怒。第二阶段身体感觉:胸中燃烧着熊熊火焰,明亮的红黄色,火势凶猛,身体挺得很直,呼吸快而粗重,火焰几乎随呼吸吐出来,全身很热,出汗。意象:“九龙松”基座化为一个头。无数黑色粗大的树干变为缠绕于头上的蛇——红色——红色火苗腾空跳动。圆睁的双眼(红色),张大的嘴(黑色),极具张力的画面持续很长时间,“她”叫“美杜莎”。主情绪:愤怒。第三阶段身体感觉:全身变软,往下坠,想躺下,无力感布满全身,哭泣,发冷。意象一:①棉花;②灰烬,灰白色;③很小的小孩,缩成一团,叫“灰灰”。主情绪:悲哀。意象二:一副包着皮的骨架,总在睡觉(昏睡),不愿醒来,不喜欢明亮、嘈杂的环境。主情绪:抑郁。以上几个阶段的深入体会,历时2......
- 信息
- 前言 意象对话在长大
- 第一版前言 我与如来神掌
- 第一部分 作为意象对话基础的心理学
- 第一章 心理现实
- 第二节 觉察:可以不通过信息加工吗?
- 第三节 通过符号化的觉察
- 第四节 心理现实及其相对性
- 第五节 会心、理解和传达
- 专栏
- 第二章 符号化过程
- 第二节 否定性符号化:分辨
- 第三节 符号联系及其任意性
- 第四节 错误的符号化
- 第五节 不同符号体系
- 第三章 心理意象
- 第二节 意象的象征性
- 第三节 运用意象的认知活动特点
- 第四节 运用意象的认知方式
- 第四章 心理能量
- 第二节 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固结
- 第三节 心理能量的转化
- 第二部分 意象对话看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学
- 第五章 心理障碍的形成
- 第二节 情结的形成
- 第三节 心理能量转化
- 第四节 情结、原型与心理意象
- 第六章 心理障碍的维持
- 第一节 恶性因果循环
- 第二节 执着的倾向
- 第三节 沾染的原因
- 第七章 心理障碍的消除
- 第一节 心理治疗有效的原因
- 第二节 积极事件改变循环
- 第三节 变消极意象为积极意象
- 第四节 消极意象的消解
- 第五节 减少执着
- 第六节 减少沾染
- 第七节 运用共情的态度
- 第三部分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操作
- 第八章 意象对话的基本方法
- 第一节 引入的过程
- 第二节 进入想象过程
- 第三节 对意象的分析和体会
- 第四节 治疗性的意象互动
- 第五节 结束过程
- 第六节 简单总结并布置作业
- 第九章 引入的方法
- 第一节 应用起始意象中的问题
- 第二节 从梦引入的方式
- 第三节 从比喻和日常意象引入
- 第四节 从身体感觉或姿势引入
- 第五节 阻抗问题
- 第十章 意象的象征意义
- 第二节 动物意象的象征意义
- 第三节 植物和自然物的象征意义
- 第四节 人造物的象征意义
- 第五节 人物和鬼神的象征意义
- 第六节 发现意象象征意义的方法
- 第十一章 意象对话干预技术
- 第一节 替代与修改
- 第二节 面对
- 第三节 接纳
- 第四节 意象支持和指导
- 第五节 领悟和释放
- 第六节 其他技术
- 第十二章 人格意象分解
- 第一节 人格意象分解原理
- 第二节 人格意象分解基本操作
- 第三节 人格意象分解与治疗
- 第十三章 意象对话中的评估
- 第一节 心理问题和障碍种类的评估
- 第二节 对人格的评估
- 第三节 心理健康程度的评估
- 第四节 咨访关系的评估
- 第五节 心理转化过程的意象标志
- 第十四章 意象对话常见问题
- 第一节 建立关系的要点
- 第二节 语调和语速的运用
- 第三节 心理治疗师的包容能力
- 第四节 心理治疗师自我调节
- 第五节 来访者自我练习的方法
- 第六节 重复使用起始意象
- 第七节 对意象对话的神秘化
- 第八节 意象对话中的其他问题
- 第十五章 意象对话治疗过程
- 第一节 初始阶段
- 第二节 矫正阶段
- 第三节 结束阶段
- 第四部分 意象对话与心理障碍的治疗
- 第十六章 意象对话治疗神经症
- 第一节 抑郁症的治疗
- 第二节 强迫症的治疗
- 第三节 恐怖症的治疗
- 第十七章 意象对话治疗心身疾病
- 第二节 作为意象的身体
- 第三节 从身体感受获得的意象
-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形成
- 第五节 心身疾病的治疗
- 第十八章 意象对话与人际关系咨询
- 第二节 人际关系咨询的原则
- 第三节 恋爱婚姻问题咨询
- 第四节 家庭关系咨询
- 第五节 偶像崇拜的治疗
- 第十九章 其他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咨询与治疗
- 第一节 意象对话与发展性心理咨询
- 第二节 意象对话减肥和治疗厌食
- 第三节 意象对话治疗性心理障碍
- 第四节 意象对话治疗癔症性质的心理障碍
- 第五节 意象对话治疗成瘾性行为
- 第六节 企业意象对话咨询
- 第五部分 意象对话理论与实践问题
- 第二十章 意象对话与心理治疗师训练
- 第一节 意象对话对心理治疗师的要求
- 第二节 应用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原理
- 第三节 应用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方法
- 第四节 对督导者的要求
- 第五节 避免滥用意象对话
- 第二十一章 意象对话相关问题
- 第一节 意象对话的适应证
- 第二节 意象对话与来访者年龄
- 第三节 意象对话的特点
- 第四节 意象对话可和其他心理疗法结合
- 第五节 意象对话的危险
- 第六节 意象对话的创新性
- 第七节 意象对话的研究
- 第八节 意象对话在中国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