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研究_刘斌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刘斌

内容节选

第二节 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的风险分析 知识产权风险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过程中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着深刻的内在根源和鲜明的特征,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中打上了显著的时代特征。2014年移动端网购市场爆发,网络应用模式创新实现了精确性、个性化销售,电子商务在移动端的大力布局和推广使移动电子商务成为主流趋势。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带来了诸多风险。 一、移动网络交易平台的风险分析 参见[美]凯斯·R.孙斯坦:《风险与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72页。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技术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于信息接受较少的(或者说是信息接受不充分的)人来说,如果获取信息成本太高的话,那么他们避免风险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经受风险影响的这部分人缺乏选择的自由。可见,在技术领域,尤其是移动网络交易,风险的大小不仅仅是和人的主观选择相关,更重要的是和信息成本相关,尤其是和降低风险的成本及伴随性收益的相关。相较不可控性风险而言,可控性风险是人类可以理性地进行选择和思考的。因为移动电子技术是人类技术产生的结果,其所带来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防范移动网络交易中的成本风险。所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当处于危险中的人缺乏相关的信息或者避免风险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时候,就应当给予该风险以特别的关注;或者处于危险中的人拥有相关的信息或者避免风险的成本较低时,就较少关注该风险。 参见杨雪冬等:《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0页。2016年10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其实就是针对这类移动网络交易行为缺乏制度规范的风险而制定的。《2014—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载豆丁网,https://www.docin.com/p-128123774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3年5月15日。《2014—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载豆丁网,https://www.docin.com/p-128123774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3年5月15日。 吉登斯认为风险可以分为自然具有的风险、技术引发的风险、制度引发的风险、政策或决定造成的风险以及个人造成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又可以被归纳为两大类:外部风险,即自然具有的风险;人为风险,包括其他所有的风险。 移动电子技术带来的商业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上述技术风险、制度风险、政策或决定风险、个人造成的风险等,这些都属于人为风险,都属于可以控制的风险范畴。而移动网络领域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存在于这些人为风险中,集中表现为制度风险、行为风险等。例如移动网络约车在为我们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网络侵权的风险,这里既存在网络约车立法规范真空的制度风险(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出租车规范), 也存在个人侵权行为无法认定的行为风险。如移动网络专车第一案的“滴滴提供专车服务行政处罚案”“滴滴打车与滴滴的商标诉讼案”等。 再如,在移动网络订餐服务领域中,移动网络平台提供商之间为了竞争平台客户资源,不正当地利用其他平台商的网络图片,进行复制、展示、传播,进而牟取利益。这些因为移动数码摄影而形成的便捷服务背后却存在大量的人为风险(如网络盗图风险),“美团网起诉大众点评网案”就是其中典型案例。 可见,移动网络交易平台中主要存在人为风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监管风险、侵权风险、不正当竞争风险、制度规范风险等。这些风险属于非自然风险,是可以控制的,真正的问题在于防范移动网络交易中的成本风险。而如何有效地甄别移动网络交易平台知识产权风险,进而控制已经发生的风险,强化预防风险,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话题。 二、移动网络交易平台知识产权风险类型的甄别 《2014—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载豆丁网,https://www.docin.com/p-128123774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3年5月15日。参见谢绍静、刘斌:《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与应对策略》,载《知识产权》2016年第5期。 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的快速成长,而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商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又是影响移动电子商务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2014—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发布了“年度十大电子商务领域典型法律案例”, 其中“浙江省第一起利用微信平台售假入刑案”“滴滴打车和滴滴的商标诉讼战”“美团与大众点评互诉图片侵权案”等典型法律案件反映出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中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正在急剧增大。那么,这些电子商务企业是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中通过防范知识产权风险来实现其移动电子商务的最大价值呢?移动交易平台提供商又面临着......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电子商务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4.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内涵与理论现状
  5. 第二节 电子商务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6. 第二章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探索与制度设计
  7. 第一节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挑战
  8. 第二节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需求与实践困境
  9. 第三节 完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框架与制度设计
  10. 第三章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研究
  11. 第一节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的基本架构
  12. 第二节 平台商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障机制中的法律定位与权力来源
  13. 第三节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的现实缺陷
  14. 第四节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监管机制的完善建议
  15. 第五节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维权机制的对策建议
  16. 第四章 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的风险控制
  17. 第一节 移动电商的新时代特征
  18. 第二节 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的风险分析
  19. 第三节 当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维权体系风险控制
  20. 第四节 当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监管体系风险控制
  21. 第五节 当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风险控制
  22. 第六节 当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法律规范体系的风险控制
  23. 第七节 构建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多元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建议
  24. 第五章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困境及其反思
  25. 第一节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26. 第二节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27. 第三节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路径
  28. 第六章 电子商务领域恶意投诉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29. 第一节 电商知识产权投诉机制的运行障碍
  30. 第二节 “通知—删除”规则在电商知识产权投诉机制中的局限性
  31. 第七章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恶意投诉的实例分析
  32. 第一节 “王垒诉江海商标恶意虚假投诉构成不正当竞争一案”的裁判分析
  33. 第二节 案例评析
  34. 第八章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恶意投诉的法律规制
  35. 第一节 “通知—删除”规则在电商知识产权投诉机制中不适当扩张
  36. 第二节 电商知识产权投诉机制规制途径:分类监管、重视利益平衡原则与担保规则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