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沟通更有温度:如何建立共赢式对话_【英】爱丽丝·谢尔顿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英】爱丽丝·谢尔顿

内容节选

第六章通过对话建立情感联结:创建无障碍对话 我们已经讲过如何带着同理心看待自己和他人,这样就可以理解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需要。现在我们要讲的是什么样的对话方式能顾及所有人的需要。 我们每次说话都是在为自己的潜在需要发声,而对话的方式能决定我们是否充分地传达了这些需要。也就是说,对话方式能决定我们的需要是否被别人全部听进去。如果我们在会话中采用一种会产生障碍的方式说话,我们就好似在双方间筑起了一堵墙。但是,如果我们的对话方式能够建立起情感联结,这种方式就可以缩小隔阂,留出畅通理解的空间。 如果我出于工作原因,需要造访某个正式场合,那么我会穿上西装。这不是因为我有融入那个场合的需要,也不是因为我喜欢穿西装,而是因为我认为这样最容易让对方知道我想要传递的信息。我不会因穿着不合适而无意间在自己与对方之间建立隔阂。我与人交谈时,也是如此。即使观点不一致,我也不想因为自己说的话而让人在心中筑起一堵墙来防御我或暗藏愤怒。我这样做并不是想埋没自己的想法或保持缄默,我当然希望别人能听到我的想法。如果我选择发怒的方式,我也会发怒或者咄咄逼人,但我尽可能使用让听者更容易听明白的方式说话,使对方充分理解我所重视的是什么。 本章我们将聚焦能够减少隔阂的对话方式: · 开启建立情感联结的会话 · 有效表达需要,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 · 通过分享感受促进理解 · 从责备转向自由:改变你的“因为” 这些方法旨在建立更高效的合作性会话,比起你以往的会话方式,这些方式更能令人感到融洽,还能解决某些困扰你多年的问题。对话方式的细微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开启建立情感联结的对话 情感联结往往是自发的。人们一起大笑、打趣、哭泣、分享共同兴趣或谈论日常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情感联结。但是,如果你感到对方厌烦你,或者你怀疑对方没有理解自己时,你觉得情感联结会发生吗?如果你觉得情感联结很难建立,可以试试换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对话方式。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在对话中建立情感联结。 对话前先保证自己准备充分 通常情况下,在进入棘手的对话前,我们一般不会先花时间自问一下自己的心态怎么样,适不适合会话。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事在你身上也发生过,那你可能会在会话前先思忖一下——有些对话开展得很顺利,而有些对话让所有人都不开心,它们之间大有不同。建议你在对话前自问以下问题,看看自己是否准备充分: · 我是否在一意孤行? · 我是否正被情绪左右? · 我脑海里是否出现了评判性想法? · 我是否想让对方痛苦? · 我是否在期待对方来解决我的问题? · 我是否缺少时间或精力? 你给出的肯定回答越多,对方就越不可能听到你的声音,对方可能会加重防备,更想保护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理解你的立场。那么解决方法是什么呢?对上述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就表明了你的需要其实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在与他人交谈之前,要连接自己的需要。一旦你产生自我共情,就能更清楚、更富有同情心地表达自我。 先倾听别人的故事,再讲自己的 当会话不顺时,首先应用同理心看待对方,这样做通常能减少隔阂。只有对方感到自己被倾听了,他才会倾听你的想法。 像跳舞那样对话 建立起情感联结的双方之间的对话就像一支舞蹈——每个人都在创造律动。如果你的话很多,请注意一下你占用的对话空间——你是否主导了整个对话?如果你大多时候都很安静,那你的注意力还在这个对话上吗?你是不是已经走神,打破会话的平衡了呢?高效的对话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说话的时长都要相等。有些人天生就不爱说话,一个人说得多、另一个听得多,有时也是一种顺畅的对话。更为重要的是说话或倾听的质量,而且会话还要满足双方需要。 使用真实的语言 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些推荐使用的词汇和短语类型,帮助你通过对话建立情感联结。但最关键的是一定要使用对你而言真实的语言,并且这一切里最重要的因素是你的意图。如果你的意图是通过关爱自身以及对方而建立情感联结,那么你具体用什么词其实并不重要。此外,从心而发的对话比费尽脑筋想一个词的对话更为难得,只是流于措辞的对话通常并不高效。因此,本书中的建议仅供参考,如果它们在现实情况中并不适用,你也可以根据这些建议探索其他对你更有效的表达。 有效表达需要,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 需要和感受是两个放之四海皆适用的情感联结点,因为所有人都有需要,所有人都有感受。“需要理解”的核心是如何建立情感联结,会话时关注需要和感受可以非常有效地消除隔阂,也让你避免误解,确保他人能够看到你所珍视的东西。本节将先探讨如何表达需要,然后再探讨感受。 与人对话时,表达自己的需要非常有用,即便是“我需要安稳”和“我需要目标”这种直截了当的话也很有用。但有的时候,下面几个建议或许能帮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真实地表达你的需要 很多人不习惯公开谈论自己的需要,从人类需要一览表中挑出一个并说出“我需要真相”或“我需要理解”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有点......

  1. 信息
  2. 读者荐言
  3. 序言 为什么学校没教这个?
  4. 第一章 极简秘诀:从需要的视角来理解世界
  5. 第一部分 带着同理心倾听
  6. 第二章 避免错误倾听:十种令人疏远的对话误区
  7. 第三章 如何正确倾听:建立共情和情感联结的方法
  8. 第二部分 带着共情理解自身
  9. 第四章 你的行为驱动力是什么?了解自身的需要
  10. 第五章 如何应对困境:实现自我共情的方法
  11. 第三部分 让别人听见你的声音
  12. 第六章 通过对话建立情感联结:创建无障碍对话
  13. 第七章 四个实用对话技巧: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
  14. 第四部分 行事时顾及所有人的需要
  15. 第八章 你的需要、我的需要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制订兼顾各方的策略
  16. 第九章 对错之外:从对抗到合作
  17. 结语 在充满竞争的世界里选择情感联结
  18. 后记 需要与自然界
  19. 附录 一览表大全
  20.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促成“需要理解”的前人思想
  21. 友情鸣谢
  22. 致谢
  23. 暂停框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