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_【美】D. Q. 麦克伦尼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D. Q. 麦克伦尼
内容节选
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首先,学会逻辑意味着我们要对语言保持高度敏感,并且掌握有效运用语言的技巧,因为逻辑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其次,学会逻辑意味着我们要对所生活的世界保持正确的认识,因为逻辑关涉现实。最后,学会逻辑意味着我们要深刻理解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相互作用的方式,因为逻辑要反映真理。在本书的第一章,我将着重讨论这些认识、观点、实践是如何促成逻辑产生的。 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 伦纳德·尼莫伊 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编剧 01 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地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之前经历的简单重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俗话说,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力是有价值的。注意力要求我们对所处的每个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作出敏捷主动的反应。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不要对周边的事物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02 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所以有其客观性。我们需要主动去认识事实,一旦我们忽略事实的存在,它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例如,可以把“白宫”看作事物的代表,把“林肯被刺”看作事件的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在美国白宫举行国宴,首要条件是存在美国白宫和其他相关事物,否则这个事件就不会存在。无形事件的存在基础是有形的事物。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须实地去考察。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以“白宫”为例,为了证明白宫并非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你可以去华盛顿旅行,亲眼看看它,这是最直接也最可靠的方法。不过,你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来证明。例如,从值得信赖的人口中证实白宫确实存在于华盛顿特区,或者以照片为证也是个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类似“林肯被刺”之类的事件,如何证明其真实性呢?我们说这是一个事实,依据是什么?这个事件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直接找到证人求证。显然,我们自己不能证明其真实性,直接证据法已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事物。例如,官方记录(警局记录和死亡报告等)、当时的报纸、照片、回忆录、日记、国会档案等,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资料只能用“林肯被刺”是事实来解释。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上,我们确认了此事件的真实性,由此,我们确认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存在。 事实(fact)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主观事实受限于其主体对它的体验。例如,头痛就是一个主观事实,如果我体验过头痛,我就有第一手资料证明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是你头痛,我就只能听你描述头痛的情形来间接地建立我对头痛的概念。因此,主观事实的真实性完全依赖于体验主体的可靠性。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亲身体验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间接证据。同间接求证一个事物真实性的方法一样,在利用间接证据求证一个事件真实与否时,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源于主观体验的主观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自动呈现的。但是,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是否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 03 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虽然我们对观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无能为力。因此,我们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正确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或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
- 信息
- 中文版序
- 前言
- 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 第2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 第3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 第4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 第5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 后记
-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