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救援医学_侯世科;樊毫军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侯世科;樊毫军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二节现代医学救援技术体系 一、心脑肺复苏术 (一)概述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成人发生SCA最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他包括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脏性原因。SCA表现为4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最为常见。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电除颤转复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BLS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电除颤(D,defibrillation)。AC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本节内容侧重讲述基础生命支持。早期识别与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ACLS是构成SCA存活链的4个关键环节。脑复苏的前提是及时成功的心肺复苏,只有患者自主循环在有效时间窗内得到恢复,脑复苏才有可能,否则,如果脑缺血时间过长,超过脑神经细胞死亡阈值时间,即使自主循环恢复,脑复苏成功的可能性仍较小,有可能出现植物人状态或者进展至脑死亡。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dult basic life support,BLS) (二)现场复苏程序 1.判断患者反应 一旦发现患者无呼吸、意识丧失、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即可判定为呼吸心跳停止,应现场立即开始CPR。 2.启动EMS (1)条件允许时应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即开始CPR。 (2)对因严重创伤、溺水、中毒等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先行CPR再行电话呼救,并可由医务人员在电话里提供初步的救治指导; (3)如果有多人在场,应同时启动EMS与CPR。 (4)若无法确定救治程序,则应优先进行CPR。 3.患者的体位 将患者仰卧位放置在坚固的平面上,双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以便于实施CPR。对无反应但已有呼吸和有效循环体征的患者,应采取恢复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前臂位于躯干的前面,以维持患者气道开放,减少气道梗阻和误吸的危险。当怀疑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时,应保持轴线翻身,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能加重损伤,造成瘫痪。如图6-1。 4.循环支持 (1)脉搏检查: 当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立即开始连续胸部按压,无需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直至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和专业急救者到达现场。但对于专业急救者,仍要求检查脉搏,在10秒内确认循环状态,如果在10秒内没有或无法检查出脉搏,应立即开始胸部按压。 图6-1 摆放体位 1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比股动脉更易触及,触及方法是患者仰头后,急救者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如图6-2。 图6-2 判断脉搏 (2)检查循环体征: 专业急救者在检查颈动脉搏动的同时,要观察呼吸、咳嗽和运动情况,10秒内鉴别正常呼吸、濒死呼吸以及其他通气形式,如果不能肯定是否存在自主循环,则应立即开始胸部按压。 (3)胸部按压: CPR时胸部按压是在胸骨下1/2处实施连续规则的按压。对成人的胸部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幅度为使胸骨下陷4~5cm。每次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保证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按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推荐按压/通气比值为30∶2。如图6-3~图6-7。 (4)胸部按压技术要点 1)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患者的胸廓下缘。 2)手指向中线滑动......
- 信息
- 序
- 第一章 整合救援医学相关概念
- 第一节 突发事件
- 第二节 灾难医学
- 第三节 整合灾难救援医学
- 第二章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一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价值要素
-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科学要素
- 第三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技术要素
- 第四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管理要素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内部结构
- 第一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内部结构的特点
-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认识结构
- 第三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知识结构
- 第四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组织结构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灾难医学救援的系统特征
- 第一节 医学救援要素分析
- 第二节 医学救援阶段分析
- 第三节 医学救援关键关节分析
- 第五章 整合医学观下的救援管理学
- 第一节 传统救援应急管理
- 第二节 整合医学救援管理
- 第六章 整合救援观下的救援技术学
- 第一节 应急救援技术概述
- 第二节 现代医学救援技术体系
- 第三节 整合观下的救援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整合救援观下的医学救援装备学
- 第一节 医学救援装备概述
- 第二节 传统医学救援装备
- 第三节 整合观下的救援装备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整合自然灾害医学救援
- 第一节 自然灾害概述
- 第二节 传统医学救援
- 第三节 演化演变分析
- 第四节 整合观下的救援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整合事故灾难医学救援
- 第一节 事故灾难概述
- 第二节 传统医学救援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整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
-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 第二节 传统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
- 第三节 整合观念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整合社会安全事件医学救援
- 第一节 社会安全事件概述
- 第二节 传统社会安全事件医学救援
- 第三节 整合观念下的社会安全事件医学救援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