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第3版)_王家良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家良 主编
内容节选
第十一章疾病预后的循证评估与干预 疾病预后的问题是临床医生与患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患者之病可治吗?可痊愈否?容易复发吗?特别是有关慢性而不易根治的疾病,经治后患者预计平均可以存活多少年?5年生存率是多少?注意哪些有利的因素可以有助于延长寿命或者相反?我们临床医生有责任尽量正确地回答患者这些问题,与患者共同讨论治疗方案,综合考虑疗效、不良反应、经济承受能力等多个方面,然后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确定适合该患者的最佳方案,并告诉患者生活和治疗中要注意哪些影响因素,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预后(prognosis)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以概率表示,如治愈率、复发率、5年生存率等。预后因素(progno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其中有促进预后好的因素,但也有造成不良预后的因素。若患者具有这些预后因素,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率就可能发生改变。 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实践的目的,是在全面评估患者疾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与调动其有关积极的有利的预后因素,“扬长避短”,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健康的恢复。 第一节 循证评估预后的目的与意义 一、正确评估疾病预后以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临床医生对疾病预后要有正确的估计,但必须掌握患者所患临床疾病及其损害的证据,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以及相应的有效对策,才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作出及时、准确的预后判断以及相应的治疗决策。例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一个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通常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以上,属于唯一可以治愈的白血病类型。但是其起病凶险,进展快,早期死亡率高,特别是颅内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高,预后凶险,但是如果早期积极治疗,度过最初的1个月危险期,则治愈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所以AML-M3属于急诊范围。而白血病的另外一个类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85%,但是起病慢,发展慢,即使白细胞计数高达5万,也不属于急诊范围,可以在门诊治疗。 临床医生了解和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有关因素,有助于干预并改善疾病的预后。例如HER2受体在20%的乳腺癌患者中过表达,HER2阳性者预后较阴性者差,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联合应用常规化疗和HER2单抗可以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 【案例】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患者,先将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进行量化计分,然后依据分值分组,作预后判断及治疗决策。具体包括: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1分),年龄>65岁(1分),需要输血(2分),白细胞计数>25×109/L(1分),外周原始细胞≥1%(1分),根据这些指标计算积分,根据积分高低把患者分为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组,相对应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5个月、95个月、48个月和27个月,所以归入中危−2和高危组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低危和中危−1患者不主张立即移植,因为移植相关的死亡率比较高,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不良预后因素再进行移植也不迟。因而临床医生对预后因素的熟练掌握,可以及时给予干预,改善预后,如果临床医生对这些预后因素不了解,患者出现了不良预后因素,医生还是给予普通药物治疗,则预后不佳。 可见,正确认识,掌握疾病的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指导临床循证决策,有利于改善预后。 二、增强患者活力与提高生存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活着,还要高质量地活着,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例如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对患者疾病预后的正确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例如上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方法,但是移植有许多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对生存质量影响较大,临床医生决定移植的时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时机的选择就考验了医生对预后了解的程度。又如,夹层主动脉瘤诊断后早期病死率很高,但是1年以后病死率趋于稳定,如果有患者想要出去旅游,不能因为他是患者就永远剥夺了他旅游的权力,临床医生可以告诉他比较合适的旅游时间是什么,要注意哪些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提高治疗水平 临床上,许多疾病的预后不是很明确,治疗方案的效果个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现在美国和我国均开始了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的研究,其实也就是个体化治疗。正确评估每个患者的预后,是进行该类研究的基础。因此,对疾病预后的有关因素以及所患疾病之本身特质的研究,可以正确评定某项治疗措施的效果,从而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例如治疗AML-M3白血病,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案生存率高于全反式......
- 信息
- 前言
- 上篇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
- 第一章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础与方法
- 第二章 构建循证医学实践的临床问题
- 第三章 检索所需的文献证据
- 第四章 循证医学文献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 第五章 卫生经济学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与评价
- 第六章 循证医学实践的决策分析
- 第七章 循证病因学实践案例
- 第八章 临床循证诊断实践
- 第九章 疾病治疗的循证医学实践
- 第十章 临床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循证医学实践
- 第十一章 疾病预后的循证评估与干预
- 第十二章 循证医学实践的后效评价
- 下篇 临床循证研究的方法学
- 第十三章 循证医学研究的特点
- 第十四章 临床科研中应遵守的伦理学原则
- 第十五章 临床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十六章 临床科研中对照的设置原则与方法
- 第十七章 科学估算样本量
- 第十八章 临床研究效应指标的选择与评估
- 第十九章 防止偏倚因素对临床研究的干扰
- 第二十章 临床研究中医患间的依从与合作
- 第二十一章 临床科研中抉择与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
- 第二十二章 “大数据”时代对临床科研的机遇与挑战
- 第二十三章 实效研究概述和方法
- 第二十四章 撰写科研申请书与研究论文
- 主要参考文献
-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