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风险管理:开公司必知的128个实操陷阱_陈睿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睿峰
内容节选
第6章借贷担保风险:别让好心担保变成替人还债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创业者进行借贷融资或为他人做担保是常有的事。创业者必须了解借贷担保风险,别让好心担保变成替人还债。借贷担保的风险表现在许多方面:为他人做担保可能会引发连带风险,融资过度可能会引发企业经营风险,遭遇套路贷可能会使企业深陷危机等。创业者需要了解借贷担保的诸多风险,并谨慎防范风险。 39 做贷款担保人承担什么风险 一些创业者可能会受朋友、合作方的委托做其贷款担保人。对此,创业者需要保持谨慎,了解做贷款担保人需要承担的风险。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规定:“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由以上法律条款可知,创业者作为贷款担保人签订保证合同要承担一定的担保风险。 同时,《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上述条款表明,如果债务人未按时还款,担保人需要承担责任。如果担保人在签订保证合同时约定了在债务人不能还款的情况下,自己才需要还款,则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担保人在债务人无力还款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责任;如果担保人在签订担保合同时没有做任何约定,则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或担保人承担责任。担保人在还款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虽然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担保人才承担偿还责任,但担保人仍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是具有法律风险的。因此在为他人做担保前,创业者需要考虑自己能否承担责任,以免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 40 为其他企业担保,引发连带风险 为他人做担保是很多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因资金困难需要借贷时,往往会请创业者为其做担保,而其中的一些创业者出于对两人交情的考虑,会盲目地同意为其做担保,结果使自己背上债务,甚至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为公司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创业者丁亮创立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经过两年多发展,公司运营逐渐稳定。这天,他的一位合作伙伴,另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管理者罗军找到了他。罗军的公司因生产周转困难,打算向王明借款6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同时请丁亮为其做担保。 罗军表示,他和王明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月利率2%,借款期限为2019年11月6日至2020年2月5日,在这3个月期间,罗军会每月向丁亮支付2万元作为担保回报。丁亮为了赚取6万元担保费用,以自己的房屋作抵押为罗军提供了担保,与王明签订了保证合同。同时,丁亮还和王明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在政府相关部门办理了房屋抵押登记。 谁知3个月后,罗军下落不明,其公司也被列入不良企业名录。王明一纸诉状将罗军及担保人丁亮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判决罗军即日起15天内偿还王明的借款本金及2019年11月6日至判决生效之日的利息,同时担保人丁亮对以上借款本金及利息具有连带赔偿责任。 这就意味着,如果罗军不能履行债务,负有连带责任的丁亮需要以抵押担保的房屋偿还债务。如果丁亮拒不偿还,还会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对个人工作生活以及公司运营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创业者遇到他人请求自己为其借贷做担保时,一定要仔细考虑担保的风险。在为他人做担保之前,创业者也要对借贷双方做一个详细调查,如果借款人的信誉并不好,就不能盲目同意。规避为他人做担保的风险,才能避免自己遭受损失、影响信誉,从而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 41 融资过度,小企业也许是“撑”死的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融资是其经营中的一大难点,许多企业都曾遭遇过贷款难题或融资难题。与此相对的,企业过度融资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现实中,许多创业型企业或小企业不是因为资金缺乏“饿”死的,而是一时无法有效管理融资而“撑”死的。 企业过度融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超过企业实际承受能力,二是融资超过企业实际需求。例如,许多企业在不同的银行进行债权融资,同时也会寻找创投机构进行股权融资,甚至除了在本地融资外,还会利用企业业务或市场布局在异地融资,多方融资的最终结果是融资额度远远超过其实际资金需求。 过度融资可能会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增加了不必要融资成本的财务风险,面临超预期可支配资金后管理失控......
- 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1章 注册风险:前期“马大哈”,后期焦头烂额
- 第2章 场地风险:一次搬家不当,公司动荡半年
- 第3章 代理记账风险:专业代理记账才能事半功倍
- 第4章 税务风险:把好“税”关,别让风控变稽查
- 第5章 现金流风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金流放倒企业家
- 第6章 借贷担保风险:别让好心担保变成替人还债
- 第7章 合伙风险:合伙人需懂得保护自己的“奶酪”
- 第8章 人事风险:劳动争议最容易“一地鸡毛”
- 第9章 管理风险:公司既要“走得快”也要“走得稳”
- 第10章 产品风险:产品只有对路才能畅销
- 第11章 营销风险:不是所有的营销都能为公司宣传增色
- 第12章 合同风险:谨防一纸合约变成公司的“催命符”
- 第13章 客户风险:客户多真的能保证公司万无一失吗
- 第14章 市场风险:怎样降低非预期损失
- 第15章 投资并购风险:并购怎样才能保证强强联合
- 附录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