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在呼救:一个儿少精神科医生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_谢依婷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谢依婷
内容节选
“医生,有没有办法让我更专心?” ——少年穿着全身迷彩、戴头盔、背刺刀,坐在书桌前面念书 随着COVID-19肺炎疫情越演越烈,人心惶惶,儿心科门诊也变得相对冷清。在这非常时刻仍准时来到儿心科门诊的人,往往都是有着多年革命情感的老面孔。 阿浩母子就是其中之一。 白净清秀的阿浩总是由气质颇佳的妈妈陪着来。初诊时他才初二,来我门诊三年多,他现在已经长成高大、帅气的高中生了。 ﹌﹌ 刚开始,妈妈的主诉是阿浩总是不专心,不管在学校上课还是在家里读书都如此。乍听之下很像单纯的注意力问题,但在进一步会谈之后,发现阿浩背后还暗藏着其他有趣的特质。 “他很喜欢军事的东西。你知道有多夸张吗?有一天晚上,我进他房间,差点被他吓死,”妈妈口沫横飞地描述,“他竟然全副武装地在念书!” 阿浩白皙的脸唰地红了,那神情真可爱。 我忍住心底的惊讶,问:“你是说他穿着军装在读书吗?” “对啊!全身迷彩,戴着安全帽,还背着一把步枪。” “我戴的是头盔,背的是刺刀!”阿浩有些结巴地辩解,妈妈翻了个“那是重点吗”的白眼。“我这样才能比较专心啊!” 拥有特殊局限的兴趣,投入程度异于常人,常常搞不清楚旁人在意的重点——看来阿浩除了不专心之外,还有一些亚斯伯格特质。 我接着厘清其他的亚斯特质,然后对他们说明。阿浩和妈妈从头到尾不停地点头,点到头都酸了。 ﹌﹌ 接下来的日子,阿浩有规律地一个月回诊一次。除了以药物处理注意力不足的状况外,母子俩每次总是带着这个月内两人最难沟通的问题来考我。 “他最近在跟我吵着要用网络。谢医生,你觉得我应该开放吗?”妈妈率先抛出议题。 接着,我请阿浩发表看法。 “这个礼拜,我和表哥、表姐见面,他们的手机都可以无限上网,只有我不行,我真的觉得很不公平!”他愤愤不平地表示。 “我们有约定每天用一个小时,到周末增加为两个小时,我觉得这样已经很多了,而且你每次都不遵守规定,每次都说等一下等一下。” “可是哥哥他们都可以一直用。” “那你怎么不看看哥哥他们的成绩比你好多少。” “为什么每次都要拿我和哥哥他们比成绩!” 开始陷入混战了,我连忙举起左手,打断他们两人的唇枪舌剑。 “好,我先就目前听到的,整理一下。你们原本是约定平日每天一个小时、周末每天两个小时,对吗?是用电脑,还是手机?” 经过一番厘清之后,他们原本的约定是:无论电脑或手机,周一到周四,每天可以使用一个小时,周五到周日是两个小时。 阿浩花了很多时间查阅军事的信息,并不是在玩游戏。 另外,妈妈在意的其实不是阿浩的成绩,而是希望他多花点时间读书,希望至少看得见他的努力。 这些信息看似琐碎,但是对于接下来如何制定新的规则来说,非常重要。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最好要考量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且视情况作弹性的调整。 “还是如果我多读书一分钟,你就多让我上网一分钟呢?”阿浩提出蛮有创意的建议。 但是妈妈立刻又翻了个白眼。“读书是你本来就该做的事,好吗?!” “我倒是觉得阿浩这个建议蛮不错的欸。”我表示,“但可能还有一些细节要讨论。” 经过一番锱铢必较的讨论后,“网络条约”的最终版本是:阿浩每天把原本该完成的作业做完后,额外读书的时间可以乘以三分之二变成网络使用的时间。加上原本就可以使用的一个小时,平日每天总使用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并且要在十二点以前上床睡觉,而尚未用完的时间,可以累积到周末使用。但书,法律上的专门用语,当同一条款的后段要对前段内容作出相反、例外、补充或限制规定时,往往使用“但是”一词,“但是”以后的这段文字被称为“但书”,也引申为有条件的协约。 接下来几个月的回诊,“网络条约”又逐渐新增了几项但书 ,如:帮忙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折抵网络使用时间;上网时间由阿浩自己管控,但妈妈会不定时地突袭检查,等等。就这样,经过滚动式修正,“网络条约”总算渐渐从门诊议题排行榜上消失。 尔后,我们又共同经历了阿浩和同学一起上台北玩耍加外宿、和女生讲电话讲很久(据阿浩本人表示他们只是朋友)、会考结束后到底要选高中还是高职…… 不知不觉间,阿浩从稚气的初中生,变成了稳重许多的高中生。 ﹌﹌ 这次回诊,不知为何,气氛有些许严肃。 “他最近好像有点太认真念书了。”阿浩的妈妈提出了这个可能会让很多人听起来像是炫耀的担心。 我听了,差点没从椅子上跌下来。 “医生,我想问有没有办法让我更专心一点?”阿浩皱着眉头问我。 “怎么了?你最近已经很认真读书了欸。”阿浩上了高中之后,不知为何,比初三时还认真读书。段考,在台湾地区,不论什么阶段的学习,每一个学校在学期内都会主办几次段考,绝大部分是3次,还有期末考。 “上次段考 ,我已经很拼命念了,考前一个礼拜,我每天都熬到两点才睡,可是成绩还是只有物理进步了,我想要在班里排名更前面一点。” “好像太拼了喔!你不是早上六点多就要起来坐校车吗?这样睡眠时间有点不够,也会影响到大脑,白......
- 信息
- 家长的回馈 孩子的燃料,来自我们的肯定
- “没有人看见一个少年正在被强暴”
- “这样他就会死掉了!”
- “好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 “我好怕自己做出傻事,伤害身边的人……”
- “我就是不知道要怎么才能不乱想……”
- “如果我马上送她去医院,说不定她就不会死了”
- “其实我也知道不该妨碍爸爸追求幸福……”
- “有时候我真的好讨厌自己”
- “我觉得一切都好假……”
- “算了,我自己和自己玩也可以很开心”
- “医生阿姨,我真的好想我阿嬷……”
- “有时候我都觉得根本就是我来看诊……”
- “医生,有没有办法让我更专心?”
- “我哪有乱讲话,书上明明就是这样写的”
- “我再也不要踏进校门一步”
- “我在家也可以有志于学啊”
- “妈妈,为什么你眼睛会流出液体?”
-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我的孩子不可能是孤独症!”
- “我从小数学就用背的”
- “有人陪我玩,我好开心”
- “是不是我太常打他,这孩子才变这样?”
- “我希望变得更聪明,以后赚大钱,盖一间大房子”
- “我自己是老师,结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
- “我太自私了,只顾自己难过,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作者后记 这是我的儿心科素描本
- 出版后记 听懂孩子的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