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_朱建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朱建军
内容节选
第二节 意象的积极转变 不学心理学,人们容易有一个误解,误以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误以为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在同一个时间、地点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也是同一个;假如几个人同看一场舞蹈,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演员;同读一本书,读到的是同样的内容。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们的眼睛虽然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的心都不同,所以在每个人心中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正如鲁迅说,同一本《红楼梦》,有人(经学家)看到的是易,有人(道学家)看到的是淫。同样的人间四月天,喜悦者看到的是风和日丽,而抑郁者看到的花落春将去。在人内在的心理世界中,这不是什么文学的比喻,而是切切实实的现实。眼睛看到的形象是外在现实,但是眼睛看到的东西进入大脑后,必然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加工后形成的意象就人各不同了。或者说,经过大脑指挥的眼睛看到的就不是外在的客观现实了,这个现实是他内在的现实。经过大脑的“污染”,每个人眼中的形象(严格说是脑中的形象)才是他的现实”。 同样的一片麦田,在梵高不同时期画出来就完全不同,是因为他的心态不同。所以有时麦田是生机勃勃的,有时是充满了死亡气息的(艾伦·弗朗西斯,迈克尔·弗斯特.《精神自诊手册》)。画出来的大致是他心中的意象。 意象对话过程中,来访者想象出的就是他们心中的意象,就是因为他们的意象很消极,所以他们会有许多烦恼。 明明是大好山河,在他眼中是愁云惨淡;明明是良师益友,在他眼中是心怀叵测。外人会很奇怪地说,这不明明是很美的风景吗,你怎么会看作地狱一样?对人恐怖症经常会说,“别人都在用轻视的眼光看我”,而在旁观者看来,别人根本就没有这眼光。旁观者(或者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者)也许就会对他说,“你再仔细看,哪里有什么轻视的眼光,没有啊?”这旁观者不知道,他就是看千万次,看到的也一样是“轻视的眼光”。因为每一个“看”的时候,他的脑子都在参与。 他脑中有消极的意象原型,所以他想象的、看到的都转化为消极的。 意象会相互吸引(这可以说是心理的“同类相吸定律”或“鱼找鱼、虾找虾”)、相互沾染或感染(这可以叫“感染定律”或“近朱者赤”)。脑中原来的意象是消极的,他看同一个世界的时候,就被消极的景象吸引,而且同样的景象,在他眼中也沾染了消极的色彩。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就是改变他们脑中的消极意象的过程。 改变的方式,是在现在的意象基础上,改变其特质、内容和意义,组合不同的意象,或者和外在的意象相作用。 第一种方法是在现有意象基础上改变其特质。 比如,想象中是一个阴暗的房子,心情也是忧郁的。心理治疗者可以指导来访者把想象中的房子变明亮。房子明亮了,心情也就转好了。 还有,想象中恐惧的时候,提高亮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想象的是一个晚上的深山,想象中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鬼影,这就是恐惧的表现,如果在想象中提高了亮度,恐惧的心理自然也就减少了。 意象对话的这种方法和其他方法如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身心语言程序学)技术有同有异。NLP中也有改变意象的亮度来调节心理的方法,但是NLP的亮度调节是为了增加或减少这个意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它用的是“亮度越强,一般来说感受越强”的原理,让这个意象的影响力减少。而意象对话的方法是增加意象的亮度,用的是“亮度越强,一般来说感受越积极”的原理。NLP和意象对话的原理表面上是冲突的,在情绪是消极的时候,比如,一个抑郁的意象出现后,按NLP原理,应该减少它的亮度;按意象对话技术,应该提高亮度,才会减少抑郁。但是,实际上是不冲突的。NLP是平均地增加或减少整个画面的亮度,所以是影响了这个意象给我们的感受的大小;而意象对话技术往往不是平均地增加画面中的亮度,而是有模式地增加。比如,我会对来访者说,“你可以想象窗帘打开了,房子变亮了”,“房子中点了灯,房子亮了”。意象对话中,是“房子中更亮了”;而NLP中,是“关于房子的心理图画更亮了”。 正是因为意象对话的这个特点,意象对话中是要有内容的改变的。房子中多了灯,就是一个内容的改变了。 内容改变是意象对话技术的重点之一。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可以在来访者的意象中添加新的事物,改变某些事物,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目的。 我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咨询。来访者是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一个白领,收入较好,可以说是中产阶级。她主诉问题是在现在单位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做简单的“房子”意象时,她想象中的房子中有桌椅,但是桌椅上满是灰尘。另外,房子中有许多的钟表,放得很乱,钟表上的时间是在下午1点半左右。 桌椅上的灰尘当然就是她低落情绪的象征,而屋子中的钟表表示她有时间紧迫感,她感到时间不够用。 从这里出发,来访者陈述了她自己的生活史。她家里是姐妹两个。姐妹两个的性格不一样,她自己是姐姐,她好学努力,从小学习好,读了大学又读了硕士研究生,现在在工作上也是很优......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版前言 心有心的语言
- 第一部分 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
- 第一章 意象与象征性
- 第一节 梦、文学形象、童话、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等各种意象的象征性
- 第二节 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的相似性
- 第三节 象征是“心的语言”
- 第四节 为什么不能说艺术家是疯子
- 附 心的容貌
- 第二章 生命之流——心理能量
- 第一节 心理能量及其产生
- 第二节 生命力的释放
- 第三节 化身为意象的压抑和沉溺
- 附 悄悄去看小精灵
- 第三章 心有挂碍——谈心理障碍
- 第二节 本能是人共有的情结
- 第三节 情结和本能化身为意象
- 第四节 理解和解开情结
- 第五节 能量流的转向和转化
- 附 洋娃娃的故事
- 第四章 意象可以调心
- 第二节 “下对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 第三节 人类认知的基本模式
- 第四节 心理障碍的形成
- 第五节 心理障碍的维持
- 第六节 执着
- 第七节 改变意象
- 附 魔鬼是化了妆的天使
- 第二部分 意象对话技术
- 第五章 意象对话过程概述
- 第一节 引入的过程
- 第二节 来访者做想象
- 第三节 心理咨询师分析意象
- 第四节 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诱导
- 第五节 强化练习
- 第六节 辅助技术:区分想象和现实
- 第七节 意象对话为什么会有效
- 附 永远也擦不干净的地板
- 第六章 认识意象
- 第二节 原型:心中的“神灵”
- 第三节 原型的结合
- 第四节 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 第五节 性的象征
- 第六节 分辨意象
- 附 我认识的“女鬼”
- 第七章 实战中的意象对话——做心理咨询和治疗
- 第一节 起始的意象
- 第二节 意象的积极转变
- 第三节 心心相通——意象对话中的共情
- 第四节 在意象中直观移情和反移情
- 第五节 在意象中直观阻抗
- 第六节 意象对话不做分析
- 第七节 意象对话中的“语言”技巧
- 第八节 心理学家的态度
- 第九节 人格意象分解
- 附 她险些变成美人鱼
- 第八章 各种心理问题的意象对话治疗
- 第一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神经症
- 第二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心身疾病
- 第三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儿童心理障碍
- 第四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性心理障碍
- 第五节 婚姻心理咨询
- 附 “圣女”和“魔鬼”:永远不会分开
- 第九章 意象对话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心理治疗的异同
- 第二节 意象对话和其他心理疗法
- 第三节 意象对话技术的危险
- 附 一边美丽,一边等待
- 第十章 意象对话的心得
- 第一节 学习意象对话
- 第二节 凤凰的诞生
- 第三节 卜德班希米拖的成功和失败——谈共情
- 第四节 河水和渠道
- 第五节 咬住和挺住
- 第六节 从抱怨丈夫的妻子说起
- 第七节 和心说话
- 第八节 心理防御机制
- 第九节 控制感
- 第十节 对立统一
- 第十一节 情绪基调与意象原型
- 第十二节 心理现实
- 第十三节 “密宗”的心理学
- 附 观想本尊法
- 第十一章 生活中的意象对话
- 第一节 自我完善——心房和守护者
- 第二节 解脱痛苦——用水和阳光
- 第三节 人际交往——互访和分享
- 附 你怎么对付“老烦”
- 第十二章 故事中的意象对话
- 第一节 善良者的悲剧:枣花和刘惠芳
- 第二节 孙悟空到天宫去闹什么
- 第三节 图兰朵的谜
- 第四节 谁把白素贞压在塔下
- 附 作为佛教方便法门的意象对话
- 参考文献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