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_朱建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朱建军

内容节选

第二节 意象的积极转变 不学心理学,人们容易有一个误解,误以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误以为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在同一个时间、地点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也是同一个;假如几个人同看一场舞蹈,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演员;同读一本书,读到的是同样的内容。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们的眼睛虽然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的心都不同,所以在每个人心中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正如鲁迅说,同一本《红楼梦》,有人(经学家)看到的是易,有人(道学家)看到的是淫。同样的人间四月天,喜悦者看到的是风和日丽,而抑郁者看到的花落春将去。在人内在的心理世界中,这不是什么文学的比喻,而是切切实实的现实。眼睛看到的形象是外在现实,但是眼睛看到的东西进入大脑后,必然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加工后形成的意象就人各不同了。或者说,经过大脑指挥的眼睛看到的就不是外在的客观现实了,这个现实是他内在的现实。经过大脑的“污染”,每个人眼中的形象(严格说是脑中的形象)才是他的现实”。 同样的一片麦田,在梵高不同时期画出来就完全不同,是因为他的心态不同。所以有时麦田是生机勃勃的,有时是充满了死亡气息的(艾伦·弗朗西斯,迈克尔·弗斯特.《精神自诊手册》)。画出来的大致是他心中的意象。 意象对话过程中,来访者想象出的就是他们心中的意象,就是因为他们的意象很消极,所以他们会有许多烦恼。 明明是大好山河,在他眼中是愁云惨淡;明明是良师益友,在他眼中是心怀叵测。外人会很奇怪地说,这不明明是很美的风景吗,你怎么会看作地狱一样?对人恐怖症经常会说,“别人都在用轻视的眼光看我”,而在旁观者看来,别人根本就没有这眼光。旁观者(或者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者)也许就会对他说,“你再仔细看,哪里有什么轻视的眼光,没有啊?”这旁观者不知道,他就是看千万次,看到的也一样是“轻视的眼光”。因为每一个“看”的时候,他的脑子都在参与。 他脑中有消极的意象原型,所以他想象的、看到的都转化为消极的。 意象会相互吸引(这可以说是心理的“同类相吸定律”或“鱼找鱼、虾找虾”)、相互沾染或感染(这可以叫“感染定律”或“近朱者赤”)。脑中原来的意象是消极的,他看同一个世界的时候,就被消极的景象吸引,而且同样的景象,在他眼中也沾染了消极的色彩。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就是改变他们脑中的消极意象的过程。 改变的方式,是在现在的意象基础上,改变其特质、内容和意义,组合不同的意象,或者和外在的意象相作用。 第一种方法是在现有意象基础上改变其特质。 比如,想象中是一个阴暗的房子,心情也是忧郁的。心理治疗者可以指导来访者把想象中的房子变明亮。房子明亮了,心情也就转好了。 还有,想象中恐惧的时候,提高亮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想象的是一个晚上的深山,想象中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鬼影,这就是恐惧的表现,如果在想象中提高了亮度,恐惧的心理自然也就减少了。 意象对话的这种方法和其他方法如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身心语言程序学)技术有同有异。NLP中也有改变意象的亮度来调节心理的方法,但是NLP的亮度调节是为了增加或减少这个意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它用的是“亮度越强,一般来说感受越强”的原理,让这个意象的影响力减少。而意象对话的方法是增加意象的亮度,用的是“亮度越强,一般来说感受越积极”的原理。NLP和意象对话的原理表面上是冲突的,在情绪是消极的时候,比如,一个抑郁的意象出现后,按NLP原理,应该减少它的亮度;按意象对话技术,应该提高亮度,才会减少抑郁。但是,实际上是不冲突的。NLP是平均地增加或减少整个画面的亮度,所以是影响了这个意象给我们的感受的大小;而意象对话技术往往不是平均地增加画面中的亮度,而是有模式地增加。比如,我会对来访者说,“你可以想象窗帘打开了,房子变亮了”,“房子中点了灯,房子亮了”。意象对话中,是“房子中更亮了”;而NLP中,是“关于房子的心理图画更亮了”。 正是因为意象对话的这个特点,意象对话中是要有内容的改变的。房子中多了灯,就是一个内容的改变了。 内容改变是意象对话技术的重点之一。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可以在来访者的意象中添加新的事物,改变某些事物,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目的。 我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咨询。来访者是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一个白领,收入较好,可以说是中产阶级。她主诉问题是在现在单位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做简单的“房子”意象时,她想象中的房子中有桌椅,但是桌椅上满是灰尘。另外,房子中有许多的钟表,放得很乱,钟表上的时间是在下午1点半左右。 桌椅上的灰尘当然就是她低落情绪的象征,而屋子中的钟表表示她有时间紧迫感,她感到时间不够用。 从这里出发,来访者陈述了她自己的生活史。她家里是姐妹两个。姐妹两个的性格不一样,她自己是姐姐,她好学努力,从小学习好,读了大学又读了硕士研究生,现在在工作上也是很优......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版前言 心有心的语言
  4. 第一部分 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
  5. 第一章 意象与象征性
  6. 第一节 梦、文学形象、童话、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等各种意象的象征性
  7. 第二节 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的相似性
  8. 第三节 象征是“心的语言”
  9. 第四节 为什么不能说艺术家是疯子
  10. 附 心的容貌
  11. 第二章 生命之流——心理能量
  12. 第一节 心理能量及其产生
  13. 第二节 生命力的释放
  14. 第三节 化身为意象的压抑和沉溺
  15. 附 悄悄去看小精灵
  16. 第三章 心有挂碍——谈心理障碍
  17. 第二节 本能是人共有的情结
  18. 第三节 情结和本能化身为意象
  19. 第四节 理解和解开情结
  20. 第五节 能量流的转向和转化
  21. 附 洋娃娃的故事
  22. 第四章 意象可以调心
  23. 第二节 “下对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24. 第三节 人类认知的基本模式
  25. 第四节 心理障碍的形成
  26. 第五节 心理障碍的维持
  27. 第六节 执着
  28. 第七节 改变意象
  29. 附 魔鬼是化了妆的天使
  30. 第二部分 意象对话技术
  31. 第五章 意象对话过程概述
  32. 第一节 引入的过程
  33. 第二节 来访者做想象
  34. 第三节 心理咨询师分析意象
  35. 第四节 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诱导
  36. 第五节 强化练习
  37. 第六节 辅助技术:区分想象和现实
  38. 第七节 意象对话为什么会有效
  39. 附 永远也擦不干净的地板
  40. 第六章 认识意象
  41. 第二节 原型:心中的“神灵”
  42. 第三节 原型的结合
  43. 第四节 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44. 第五节 性的象征
  45. 第六节 分辨意象
  46. 附 我认识的“女鬼”
  47. 第七章 实战中的意象对话——做心理咨询和治疗
  48. 第一节 起始的意象
  49. 第二节 意象的积极转变
  50. 第三节 心心相通——意象对话中的共情
  51. 第四节 在意象中直观移情和反移情
  52. 第五节 在意象中直观阻抗
  53. 第六节 意象对话不做分析
  54. 第七节 意象对话中的“语言”技巧
  55. 第八节 心理学家的态度
  56. 第九节 人格意象分解
  57. 附 她险些变成美人鱼
  58. 第八章 各种心理问题的意象对话治疗
  59. 第一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神经症
  60. 第二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心身疾病
  61. 第三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儿童心理障碍
  62. 第四节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性心理障碍
  63. 第五节 婚姻心理咨询
  64. 附 “圣女”和“魔鬼”:永远不会分开
  65. 第九章 意象对话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心理治疗的异同
  66. 第二节 意象对话和其他心理疗法
  67. 第三节 意象对话技术的危险
  68. 附 一边美丽,一边等待
  69. 第十章 意象对话的心得
  70. 第一节 学习意象对话
  71. 第二节 凤凰的诞生
  72. 第三节 卜德班希米拖的成功和失败——谈共情
  73. 第四节 河水和渠道
  74. 第五节 咬住和挺住
  75. 第六节 从抱怨丈夫的妻子说起
  76. 第七节 和心说话
  77. 第八节 心理防御机制
  78. 第九节 控制感
  79. 第十节 对立统一
  80. 第十一节 情绪基调与意象原型
  81. 第十二节 心理现实
  82. 第十三节 “密宗”的心理学
  83. 附 观想本尊法
  84. 第十一章 生活中的意象对话
  85. 第一节 自我完善——心房和守护者
  86. 第二节 解脱痛苦——用水和阳光
  87. 第三节 人际交往——互访和分享
  88. 附 你怎么对付“老烦”
  89. 第十二章 故事中的意象对话
  90. 第一节 善良者的悲剧:枣花和刘惠芳
  91. 第二节 孙悟空到天宫去闹什么
  92. 第三节 图兰朵的谜
  93. 第四节 谁把白素贞压在塔下
  94. 附 作为佛教方便法门的意象对话
  95. 参考文献
  96.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