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套装(全四册)_武志红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武志红
内容节选
人善被人欺!为什么?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是一句众所周知的谚语,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人善被人欺”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要不要因此再也不做善人? “你是我的替代品。” 在广州电视台心理类节目《夜话》的录制现场,特邀嘉宾蔡敏敏对广州薇薇安心理医院的咨询师于东辉如是说。 21岁的蔡敏敏是河南女孩。她曾在珠海做过5年保姆,受到了河南老乡雇主魏娟长时间、高密度的可怕虐待,并被严重毁容。 这一事件在2005年年底被媒体曝光后,魏娟已被绳之以法。蔡敏敏也得到了一些帮助,正准备在广州继续接受免费的整容手术,而她的容貌也比刚被发现时好多了。 不过,她的心理创伤并未得到安抚。她现在的情绪不稳,晚上总做噩梦,梦见魏娟折磨她、羞辱她,且严重失眠,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小时。为此,她的家人和救助者联系了《夜话》,希望能得到心理救助。 在对蔡敏敏做了一些辅导后,于东辉使用了一个“角色互换”的技术:他让蔡敏敏扮演魏娟的角色,而他扮演蔡敏敏的角色,并让“魏娟”对“蔡敏敏”说话。结果,“魏娟”一开口便说出了本文一开始那句话。 这句话表明,魏娟是把蔡敏敏当成了她的替代品,或者说,将蔡敏敏当成了另一个“我”。从事实的角度看,是魏娟在虐待另一个人,但从心理上看,是魏娟在虐待自己的替代品,是魏娟的一个“我”在虐待另一个“我”。 2006年,我就这一事件写过两篇文章《施虐狂是怎样炼成的》和《她为何甘愿受虐五年》(详见我的博客blog.sina.com.cn/wuzii),分别分析了魏娟施虐和蔡敏敏受虐却不敢逃跑的心理。 在《施虐狂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我谈道,魏娟施虐时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细节:有时施暴后,她会哭着抚摩蔡敏敏的伤口,说自己多么喜欢她,对她多么好。 有人会认为这表明了魏娟的阴险,但在我看来,她这样做时很真诚,她其实是将蔡敏敏当作了自身的一部分。她心中有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暴虐的养育者”,一个是“内在的受虐的小女孩”。她折磨蔡敏敏,就是她的“内在的暴虐的养育者”在折磨“内在的受虐的小女孩”;她为蔡敏敏哭泣,就是她的“内在的受虐的小女孩”在哭泣。 名词解释:角色互换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常用到的一个技术,即让来访者扮演另外一个人,而心理医生(或治疗室中的椅子等)扮演来访者自己,然后让来访者以那个人自居,并对“来访者”说话。 如果来访者进入了角色,他会进入一个常常令人匪夷所思的境地:真的以那个人自居,并说出那个人的真实想法。 来访者做到这一点后,心理医生会再带着他做回自己。这时,他就会很深地理解那个人为何那样对待自己,从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和那个人的人际关系的互动。 这个技术很简单,但如果进行得顺利,可以认为,来访者扮演另一个人的角色时,他的感受和表达,的确就是那个人所感受和所表达的。 譬如,我们可以假定,当蔡敏敏扮演魏娟的角色时,“魏娟”所说出的,的确就是真正的魏娟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想法。 你像小孩,唤起了强人的痛苦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我”,它们组成了我们特定的内在关系模式,并且,我们会将这个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人际网络中。于是,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外部人际关系网络。 魏娟的内在关系模式中一个重要部分是“内在的虐待者”对“内在的受虐者”施虐,她将这个施虐与受虐的关系模式淋漓尽致地投射到了她与小保姆的外部关系上。她内在的这个关系模式有多病态,她对小保姆的折磨就多残酷,这是基本匹配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内在的父母”和一个“内在的小孩”,那么,我们是怎么把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上的呢? 答案是,如果对方像自己“内在的小孩”,就将“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自己以“内在的父母”自居;如果对方像自己“内在的父母”,就将“内在的父母”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自己以“内在的小孩”自居。 这是最基本的投射规律,由此,就引出了“人善被人欺”的结果。 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有包容力的强大,但更常见的善良是绵羊一般的软弱和顺从。假若你具备的是这样的善良,那么,别人很容易将他“内在的小孩”投射到你身上,而他以“内在的父母”自居。 如果这个人的“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是羞辱与被羞辱的关系,那么,当他把“内在的小孩”投射到你身上时,就会忍不住羞辱你。 读书时,一个老师才华横溢,我尊敬他。一次在校园里遇见他,我毕恭毕敬地站在路边,将主路让给他,对他说:“老师,您好。”没想到,他不仅没做任何回应,反而头向旁边一扭,好像很蔑视我一样地走过去了。 这让我很受伤,也不禁怀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 后来发现,不仅我在他面前得到了这种待遇,大多数同学和他打招呼时都得到了相同的待遇。 显然,这个老师的内心世界有一些问题。当我毕恭毕敬地和他打招呼时,他对我表示了蔑视。那么可以推测,他忍不住和我建立一个蔑视与被蔑视的外......
-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 信息
- 序言 成为你自己
- Part 1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 Part 2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轮回
- Part 3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 Part 4 七个心理寓言
- Part 5 心灵成长书吧
- 为何越爱越孤独(升级版)
- 信息
- Part 1 拆掉自恋的高墙
- 我们心中都有一堵超级自恋的墙
- 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
- 我们都是受虐狂吗?
- 我们为什么爱评价?
- 尊重你的选择,走出自恋幻觉
- Part 2 为何我们越爱越孤独
- 打破迷思——“你爱我就该按我想的去做”
- 支配欲太强的人内心逻辑是怎样的?
- 因为强加,爱成了咫尺天涯
- 过火的自信=自卑?
-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
- Part 3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 低挫折商是怎么被炼成的?
- 调皮的孩子更有能量
- 他们为什么好吃?
- 成熟意味着同时接纳好与坏
- 人善被人欺!为什么?
- Part 4 故事是追寻现实的载体
- 誓死的忠诚可能是爱的炮灰
- 天才为什么自甘堕落?
- 永远保持一颗柔软的心
- 多少感情因逃离孤寂而生?
- 没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羞愧
- 感情寂灭的一代宗师
- 阿凡达:一个万物有灵的童话
- 蝙蝠侠的俄狄浦斯情结
- 每个人都以为他的逻辑是正确的
- 如何在自我与现世间达成一个平衡?
- 雨果的“悲惨世界”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升级版)
- 信息
- 新版序 拥抱内心的暗夜
- 序 拥抱你的不完美
- CHAPTER 1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 CHAPTER 2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 CHAPTER 3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
- CHAPTER 4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
- CHAPTER 5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
- CHAPTER 6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
- CHAPTER 7 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
- EPILOGUE 结语 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段征程
- 为何家会伤人
- 信息
- 升级版序 这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
-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 2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 4 中国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