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全新升级版)_李忠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李忠秋

内容节选

第三章重构 ——显性思维结构化 有一次,我在一家国企上课,课后一位处长兴奋地告诉我:“我终于知道怎么让下属改报告了。”我特别好奇他为什么这么说。原来他每次到总部开会,都会让下属写一份工作报告,但每次他都觉得写得不好,要求下属拿回去改,但跟下属又说不清楚修改的标准,结果改完还是觉得不好,最后只能自己去改这个报告。 我相信在读此书的你,可能与那位处长一样天生结构思考力就很强,但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自己不知道在思考和表达时就已经在使用结构思考力,只是觉得想的时候就该这么想,说的时候就该这么说,为什么却不清楚。人的思考过程是复杂且隐性的,所以这一章将首先跟大家分享结构思考力都有哪些基本特点,它的理念和标准是什么,从而让大家做到将隐性思维显性化,不但能做好而且知道为什么能做好。 现在给大家看一个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例子。假如你是董事长,你的秘书早上一上班就给你打电话。仔细听,你会有什么感受。 董事长您好!刘经理来电话说系统出现突发状况,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小张说他晚一点开会没关系,明天再开也可以,但最好别在11点30分之前开。可是会议室明天已经被别人预订了,但周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需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把会议的时间定在周五的10点,您看行吗? 她说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一个字“乱”。你可能会说:“你去人力资源部结算一下工资吧。”今天你心情比较好,希望辅导一下这位秘书,告诉她这个话不能这么说。如果给你3分钟的时间(暂停下来,不看答案),你觉得这段话应该怎样说才不乱呢? 要求:把上述现有的内容表述清晰,信息相对完整,符合商务语言的沟通环境。 __________ 相信你已经得出自己的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这段话到底该如何表达。 是先说原因,还是先说结果 这个问题很容易达成共识——先说结果。因为在商务沟通中时间比较紧迫,所以一定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这样会更有效率。不过,当结果让人难以接受时,你也可以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例如,作为医生,你需要告诉患者,他还有三个月的生命,如果直接说结果,患者可能受到打击连一个月都活不了。这只是特殊情况。而在职场中,原则上还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所以,这里应该先说:“董事长,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改在周五上午10点开吗?”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达成了第一个共识:在商务沟通的表达中要先说结果后说原因。 原因是否可以被分类 在这个案例中有多少原因?这些原因是否可以被分类?其实,可以很直观地分为人和会议室两类原因,表达时应该把同类原因放到一起。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达成了第二个共识:原因是可以被分类的。 原因是否可以被总结概括 这些原因是可以被总结概括的。例如,人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刘经理、小张和王总等参会人员的时间都不方便或者周五都方便。同时考虑总结概括后是得出肯定的理由更有说服力,还是否定的理由更有说服力。体会一下,我们说参会人员今天不能参加会议是不能得出周五开会这个结论的,所以要得出肯定的理由“参会人员周五上午10点都可以参加”会更有说服力。我们达成第三个共识:原因分完类以后是可以被总结概括的,且给出肯定的理由支撑结论更有说服力。 在表述时这三个人有顺序吗 在这个案例中,最直观地还是按照职务顺序进行排列,例如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不能参加会议。我们达成第四个共识:同类原因中的要素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织。 基于达成的四个共识,我们一起看一下参考答案: 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周五上午10点吗?因为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订。 或者按照上面的讨论,还可以把具体原因再概括一下: 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周五上午10点吗?因为参会人员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订。 你可能说,花了这么大篇幅带着我讨论一段话,意义何在呢?这个意义一定不在于这句话,而在于它背后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金字塔结构(见图3-1)。 图3-1 秘书汇报背后的金字塔结构 G叫作中心思想,A和B叫作支撑中心思想的理由,A1、A2、A3叫作支撑理由的子理由。它是从上到下不断延伸,从下到上逐级支撑,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金字塔结构。 具备结构思考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表述清楚。如果老板只给5秒,可以直接说结论;如果老板给了30秒,可以说到二级目录;如果老板给了1分钟,就可以说到三级目录;如果老板给了15分钟,是不是可以把所有内容做出PPT详细汇报一下了?在你具备结构思考力以后,无论对方给你多少时间,你都可以把问题说得清晰且全面,只是深入程度不同而已。 基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即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为了便于记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论”“证”“类”“比”四个关键字,它们与四个基本特点一一对应:“论”对应结论先行;“证......

  1. 信息
  2. 全新升级版前言
  3. 第1版前言
  4. 第一部分 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
  5. 第一章 结构思考力,作用非凡
  6. 第二部分 结构思考力的方法
  7. 第二章 理解
  8. 第三章 重构
  9. 第四章 呈现
  10. 第三部分 结构思考力的应用
  11. 第五章 描述问题定方向
  12. 第六章 基于目标定主题
  13. 第七章 纵向结构分层次
  14. 第八章 横向结构选顺序
  15. 第九章 形象表达做演示
  16. 写在最后
  1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