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里的商人社会: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1919—1929_彭南生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彭南生
内容节选
第四章 组织衍变:商总联会的形成、分立及重组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历史舞台上,以各马路商联会为基础形成的商总联会是一个十分活跃,而且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商人团体。一方面,它“要求修改洋泾浜章程,力争市民权,产生华人纳税会,选举华顾问,提倡义务教育,广设夜校,反对实施界内印花税,力办各种慈善事业,不为无功”[1]。另一方面,商总联会内部纷争不断,甚至闹到公开分裂、对峙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在商人社会中造成了负面影响。学术界对此虽有过一些分析,但仍显不足,且分歧较大,还有进一步分析的余地。本章主要以《申报》《民国日报》等报刊文献的记载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材料,拟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商总联会的形成、重组及各路性质加以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刊,《申报》曾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将20世纪20年代上海商总联会及各路商联会的活动作为热点新闻,进行了大量跟踪报道,本章将以《申报》记载为主,并结合《民国日报》等报刊上的相关记载和当事人的有关回忆,仔细加以爬梳、解读,基本上能重新建构商总联会形成、重组的真实历史图景,并揭示商总联会的性质,从而进一步丰富近代商人团体史的研究。 一、从分散到集结:抗捐与争权斗争中商总联会的形成 商总联会是在各马路商联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商总联会正式成立之前,已经设立的马路商联会组织达19个。[2]各路商联会的成立,基本上改变了各街区内中小商家的涣散局面,在维护各路商户利益的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路商联会仍自成一体、各自为政,不利于商人力量的进一步团结,增加了华商在与租界当局抗争中的组织与协调成本,尤其是随着租界市民权运动的开展,迫切需要各马路商联会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以对外不可无统率机关,对内不可无集权枢纽”[3]。因此,在商总联会成立之前,各马路商店代表频繁集会,以会议机制协调租界内华商抵制工部局增捐的行动。 工部局的增捐案,经1919年4月召开的纳税人年会讨论通过。该案决定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赴欧从戎的协约国国籍的雇员,以每人至多8000元为限,自其离职时起到1918年12月31日止,依照其离职时所领薪额,打对折补偿。此举导致1919年度的工部局预算难以平衡,于是决议将房捐(即市政捐)捐率增加至7‰,并按1%的捐率另征特别房捐,一次付清,从1919年7月起实行。[4]增捐之举立即引起了租界华商的强烈抵制。1919年7月12日,南京路、福建路、北四川路、北京路、浙江路等马路代表赴总商会谒见会董沈仲礼、祝兰舫等,请求总商会与工部局交涉,恳求免加房捐。[5]7月25日上午,汉璧礼路、西华德路、浙江路、河南路、五马路、南京路等16条马路的代表同赴交涉公署“声述商艰,请为转致租界当道,免予加增房捐”[6]。次日,各路商店代表数十人齐赴总商会,商讨解决办法,决定由北海路、北四川路、西藏路、南京路、浙江路、福建路等24路的代表共24人联名聘请佑尼干律师为总代表,采取统一行动。[7]8月10日,各马路商店代表为加捐问题召开特别会议,与会代表27人,陈则民、胡鉴人担任主席,经过讨论,各代表在否认加捐上达成了两点共识:“一因商业凋敝,开支浩大,而纳税西人会议加捐时未就吾人负担能力一加考量,二因吾人既为市民,徒负纳捐义务,对于市政无可以发言之机会。”[8]他们借鉴西方“不出代议士不纳租税”的原则作为批判的武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各路商店代表会议既是华商抵制租界加捐的一种重要协调机制,也是商总联会的雏形。8月15日,各马路代表20余人集议,陈则民担任临时主席,经过讨论,一致主张“新加之捐非得律师满意答复,不能缴付,议决由各代表归告各商店一致进行”[9]。从此,各马路商店对租界增捐的抗争进入新阶段,《字林西报》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变化,指出收捐人“遇一种新性质之反抗,大约此系各街联合会领袖之布置,当时游民多人随收捐人往来,对于收捐人之职务表示非常之注意,高声大呼,劝人勿缴,群众聚集渐多,颇呈扰攘之象,收捐人不得已多自退去,于是一日之职务遂为此般游荡无责任之徒所阻挠”[10]。次日,在总商会为加捐问题举行的茶话会上,各路代表60余人与会,会前举定陈则民、张汉傑、朱一笙、金馥生四人为发言人,英人代表费信惇、马师德企图说服马路商界代表先行缴捐,陈则民以“无确实可信之凭证”为由予以拒绝。随后各路代表齐集总商会议事厅开会,通过三条办法——“(1)展缓两礼拜,俾可以此期间内另举议董共商解决,(2)各路代表会同敝会请愿政府修正租界章程,(3)聂云台君提议会同各公团组织租界华人纳税会,推举代表与各领事交涉”,并以总商会的名义转致工部局。[11] 但是,工部局拒绝了华商展期征收的要求。此后,在加捐问题上,总商会与各路商店代表会议的分歧逐步加大,总商会主张妥协,先行纳捐,会长朱葆三表示:“今次暂为下台,俟下季纳捐时......
- 封面
- 书名页
- 页
- 作者简介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自序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风云际会:上海马路商联会的兴起
- 第二章 多样化建构:各马路商联会的创立与发展(上)
- 第三章 多样化建构:各马路商联会的创立与发展(下)
- 第四章 组织衍变:商总联会的形成、分立及重组
- 第五章 草根性社团:上海马路商联会的组织形态
- 第六章 争权和维权:商联会与租界当局的斗争
- 第七章 在商言商:商联会与中小商人的经济利益
- 第八章 隔空喊话:商联会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表达
- 第九章 与邻相恤:商联会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 第十章 曲终人未散:商联会的重组
- 结语
- 附录一 各路商联会的创立及存续时间表
- 附录二 马路商联会组织演变情况简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