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_【美】伊莱恩·阿伦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伊莱恩·阿伦

内容节选

第一章敏感特质更好地甄别“害羞”和“难搞”的孩子 本章将帮你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是高度敏感儿童,并全面探究其个性特质,同时展现一些关于孩子先天个性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解除人们对敏感儿童的普遍误区,以及如何甄别高度敏感和行为失常。 “如果他是我的儿子,给他什么就吃什么。” “你女儿太沉默了——你有没有考虑过带她看看医生?” “小小年纪就这么成熟,他似乎想太多了?你难道不担心他容易不开心和忧虑吗?” “朱迪情感上很容易受伤。她看到其他孩子被取笑或被伤害时会哭,听到悲伤的故事也会哭,我们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 “在我的幼儿园班上,所有孩子都参加集体活动,但你儿子就一直抗拒加入,他在家也这样固执吗?” 以上对话听起来耳熟吗?这些都是我采访过的父母说的。亲戚、老师、其他家长甚至精神科专家都给过他们类似建议。如果你也听到过,或许你的孩子就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儿童。这些话当然令人心烦,因为他们对你孩子的评价有点负面,而你却发现他有非同寻常的洞察力,他关心别人,也很敏锐。假如你按别人的建议去做,比如强迫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物,不愿参加的活动或带他看心理医生,那他就是在受罪;如果你让他随性发展,他反而会健康顺利地成长。然而,类似建议一再出现,你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孩子的错误是否归咎于你。我常碰到这样疑惑的父母。 一定要记住,这一切不是你的错误,更不是孩子的问题。 ◆正视孩子的敏感 你可能会自我怀疑,也可能没人来帮你。你会发现大多亲子教育书籍都在关注“问题行为”——不安、走神、疯野或攻击。从这些角度看,你的孩子没有一点事。你正和书上常提到的问题“做斗争”——不好好吃饭、易害羞、做噩梦、忧虑以及突然爆发的没来由的激烈情绪。惩罚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的孩子可能因为惩罚或批评情绪崩溃。 在这本书里,你会从敏感孩子以及其父母(我也是敏感孩子的母亲)的角度得到专业建议。我的首要建议是不要听信那些说你孩子有问题的话,更不要让孩子听信,孩子的与众不同不是你的过错。当然,父母的教育方法总有改进空间,这本书就是帮助你改进的,因为它是特别针对此类“与众不同”的孩子写的。一定要记住,这一切不是你的错误,更不是孩子的问题。 ◆如何发现高度敏感 根据我个人的系统研究和专业经验,以及同僚不同形式的研究,这些孩子承袭了先天遗传气质的正常变化。15%~20%的孩子天生高度敏感——这个群体人数众多,不可能属于“不正常”的情况。在我们研究过的所有物种中都有同等比例的高度敏感群体,既然演变的结果如此,那这种性格特质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在讨论这点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如何发现“高度敏感”。 自1991年一位心理咨询师判定我是高度敏感人群后,我就开始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只是当时还没打算写一本书,或宣布我的发现。在我的社区和任教大学里,我访谈了少部分“对身心刺激高度敏感”或“高度内向”的人,最初,我觉得敏感和内向似乎是一回事,两者都喜欢有一两个可以谈心的至交好友,而非被一大群人围绕,或与陌生人打交道。相反,外向的人喜欢参加聚会,有很多朋友却不一定会深谈,他们更享受结交新朋友。事实证明,内向并不等同于高度敏感,尽管有70%的高度敏感人群很内向,但其余30%的人却策略性地表现为外向型,这正是我的新发现。 为什么高敏感度的人也会外向呢?在我的受访者中,这类人通常在亲密和友爱的氛围中成长。对他们而言,群体意味着熟悉和安全。还有一些人则被家庭培养成外向型人格——犹如一种使命,高度敏感者总是尽力达成别人的期望。一位女士回想起她愿意变外向是因为当时她失去了唯一的好友,她决定以后不再依赖谁,也不想只有一个朋友了。 自从知道敏感特质不等同内向后,我还发现敏感的人不一定天生腼腆或“神经质”,也即焦虑或抑郁。这些特征都不是天生特有的,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非敏感人群身上。 当我发出采访邀请后,志愿者踊跃不已。最终我遴选了40个年龄、性别和人生轨迹各异的敏感对象,每人谈话三小时。他们特别看重“高度敏感”这个词,而且觉得对自己意义重大。(很多人购买《天生敏感》这本书,就因为从书名中看到自己,正如你现在购买这本书也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可能是高度敏感儿童一样)。 “在我的幼儿园班上,所有孩子都参加集体活动,但你儿子就一直抗拒加入,他在家也这样固执吗?” 仔细消化了这些采访资料后,我设计了一份长问卷和一份短问卷(参见第26~31页),并发出了几千份问卷调查。其中20%的人能够立刻掌握那些描述他们的词汇,80%的非敏感人群却不能理解,有的人甚至每题都答“否”,电话随机调查结果同样如此。敏感人群的确与众不同。 从那以后,我在这个主题上深入研究、写作和教学,很快我发现这个社会需要一本探讨如何养育高度敏感儿童的书。太多敏感的成人经历过悲惨的童年,他们的父母并不知道如何养育敏感的孩子,他们在养育过程中也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于是我采访了......

  1. 信息
  2. 推荐序 那一群落入凡间的精灵
  3. 致谢
  4. 前言
  5.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6. 本书使用指南
  7. 给家长的一份问卷:你的孩子高度敏感吗?
  8. 第一章 敏感特质更好地甄别“害羞”和“难搞”的孩子
  9. 第二章 系好安全带特别的孩子引发特别的挑战
  10. 第三章 不敏感的家长更有福
  11. 第四章 如果家长也是高度敏感者其他家庭成员怎么做呢?
  12. 第五章 养育快乐的敏感儿童四大秘诀
  13. 第六章 一个好的开端安慰和回应高度敏感婴儿
  14. 第七章 家有幼儿适应改变及处理过度刺激
  15. 第八章 在外面的幼儿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中成功
  16. 第九章 家有学龄儿童
  17. 第十章 帮助孩子享受学校生活及社交生活
  18. 第十一章 敏感的青少年及年轻人让青春起航的艰难任务
  19. 附录 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