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_宫玉振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宫玉振
内容节选
四、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曾国藩曾经说: 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 常有愧对之意、感恩之心,这是一个人的福分能够长久、一个人的境界能够提高的关键。像觉得老天对我过厚,我愧对于天;父母对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这样便能处处都获得正面的能量回报。 在中国文化中,一个人的成就往往被归于什么呢?祖宗的阴德。我们不是从迷信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以想一想,一个人如果把当下的成就都归于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不自我膨胀都难。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在于祖宗的阴德,一定会有一种感恩和敬畏之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所想的是如何将这份福报传续下去,才能对得起先人、对得起后辈。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就归于老天的眷顾、父母的关爱、朋友的支持,就会有感恩之心、愧对之意。而有感恩之心、愧对之意的人,最易保持头脑的清醒和自控的能力。〔日〕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论领导人的资质[J]. 商业评论,2012(7):63—64. 稻盛和夫在谈到领导者的资质时说:“领导人必须‘谦虚’。特别是有能力、有业绩、优秀的领导人,我更希望他们将‘谦虚’这项资质学到手。人一旦获得成功,往往就会过分相信自己,认为成功是由于自己能力强,因而傲慢起来,以致忘记了应该感谢周围的人,放松了努力。傲慢的领导人可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他的成功绝不可能长期持续。这一点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曾有多少英雄豪杰争相崛起,而一旦成功,他们就忘乎所以,忘却谦虚,傲慢不逊,因而从顶峰坠落。……我期望,各位企业家即使获得成功,也决不能忘却‘谦虚’,要抱着对周围人们的关爱和感谢之心,加倍努力。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打造永续成长的团队。” 对于优秀的领导者来说,谦虚是最可贵的品质之一。越是能成就大事的人,往往越是不张扬的人。伟大的企业一定是谦卑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家一定是充满危机意识的企业家。柳传志为人谦虚就是出了名的。2000年5月,在联想为分拆举办的誓师大会上,也是联想两代人交接班的历史时刻,柳传志专门对自己心爱的战将们讲了一句语重深长的话:“尽管你们已经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但是我们在交出大旗的时候,还是想千叮咛万嘱咐。所有的叮嘱最后凝聚成三个字:要谦虚。”刘澜. 领导力沉思录[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83—84. 英文中,“谦卑”(humility)一词的词源是拉丁语的泥土(humus)。谦卑就是脚踏实地。领导者往往是高高在上的,然而谦卑的领导者虽然身处高位,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自何方,始于何处,他们永远不会和一线员工失去联系,知道如果没有这些人,自己不会到达现在的位置,因此他们不会炫耀自己的财富,不会滥用自己的地位。 李嘉诚是华人企业家中少有的几位“没有天花板”的人,已经是九十多岁的人了,他的成功似乎依然没有到顶。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三十多位成员,包括傅成玉、郭广昌、李东生、马云、朱新礼、牛根生、江南春等,曾去李嘉诚的总部拜访过他。李嘉诚与这些来自内地的客人见面时,从口袋里掏出名片,一边握手,一边介绍自己:“李嘉诚,李嘉诚。”谁不知道他是李嘉诚?但他一定要以普通人的身份来与人打交道。 在座谈期间,三十多位企业家一共坐了四桌,李嘉诚保证自己每一桌一定要坐够十五分钟,以便与每一位企业家都有交流。内地这些企业家听不懂粤语,李嘉诚自始至终说的都是普通话。他的小儿子李泽楷因为年轻,不小心用粤语说了三次话。李嘉诚每次都是立即打断他,要求他“说普通话,说普通话”。座谈结束的时候,李嘉诚亲自把三十多位企业家送到电梯门口。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瞬间,这些企业家看到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李嘉诚向大家鞠躬告别。这一幕给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江南春后来在博客中专门谈了自己的感想。他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晚辈,李嘉诚能够接见我们,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李嘉诚那么忙,他让李泽楷送我们走,也绝对不失礼,但是他一定要亲自送到电梯门口,向我们鞠躬告别。像李嘉诚这样成功的人,对晚辈却这样尊重。这样的人,你不让他继续成功都难。” 李嘉诚在跟这些企业家座谈时,曾在开场白中说:“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地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时,也曾经专门讨论过“反思”的价值。他把成功者的傲慢比喻成“能力的溃疡”,他把时常自问是否过分自大等问题总结为自己成功的秘诀。他说,领导者一定要自信,但自信和自负就是一字之差,“在卓越和自......
- 信息
- 导语 曾国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
- 一、“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 二、大道至拙:以理念而非权谋为核心的领导力
- 三、一生三变:一个领导者的成长轨迹
- 四、内圣外王:本土领导力的典型案例
- 第一讲 重
- 一、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 二、谋定后动,审定而行
- 三、端庄厚重是贵相
- 第二讲 耐
- 一、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 二、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三、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
- 四、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妥善
- 五、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
- 第三讲 浑
- 一、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二、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 三、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四、“浑”则无往不宜
- 第四讲 明
- 一、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 二、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
- 三、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
- 四、当局则迷,旁观则醒
- 五、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 第五讲 辣
- 一、殊为眼明手辣
- 二、以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
- 三、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 四、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
- 第六讲 慎
- 一、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二、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 三、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而来
- 四、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 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第七讲 勤
- 一、“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
- 二、当为餐冰茹蘖之劳臣,不为脑满肠肥之达官
- 三、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 四、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第八讲 实
- 一、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
- 二、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 三、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 四、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五、不自欺,不欺人
- 第九讲 暇
- 一、此心必常有休暇之致
- 二、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 三、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
- 四、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 第十讲 裕
- 一、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
- 二、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 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四、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
- 第十一讲 恕
- 一、须从“恕”字痛下功夫
- 二、一言可以终生行
- 三、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 四、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 五、“恕”则不蔽于私
- 第十二讲 强
- 一、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 二、打脱牙,和血吞
- 三、天下事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
- 四、以“硬”字法冬藏之德
- 五、在自修处求“强”
- 结语 而困而知,而勉而行
- 附录 曾文正公嘉言钞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