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三十年:从“土狼”到“狮子”的生死蜕变_程东升;刘丽丽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程东升;刘丽丽
内容节选
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诞生已经18年了,以前,企业界和学术界仅仅把它当作“华为的基本法”来看待和研究,而它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意义却被忽略。如今,《华为基本法》的历史价值已被重新认识。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包括任正非)目前都到了选择“接班人”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但是,凡是成功者,都会有一个超越自然生命的追求,那就是他所创办的企业,能够在他们百年之后继续前进和成功。人们常提的“百年老店”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传承的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思想。 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组织不仅仅是“经济动物”,还是一个能思想的“人”。企业的发展过程,表面上看,是物质不断积累、销售额不断增加的过程,但是决定表面结果的,是企业思想的形成和扬弃。其实,企业的领导者每天都在不自觉中进行着企业思想的形成和扬弃的循环。但是,像任正非这样,通过“基本法”的形式,把企业思想的循环过程固化下来,形成动力机制,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 任正非后来总结道:起草《华为基本法》的目的是“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初衷并非基本法 分析“华为发展史”,可以看出,任正非并非先知先觉,从一开始就要搞一部基本法。而是企业的战略和战术的负面作用,随着规模的膨胀而同步膨胀,首先对企业的营销人员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压力,迫使任正非寻找解决方案。 华为的营销体系是典型的自建营销网络体系,这种营销网络的优势是贴近终端,反应速度快,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但是到了1994年,随着C&C08机的研发成功,华为采取人海战术,大面积进入农村市场,销售人员急剧增加。销售额达到近9个亿,公司员工从1992年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七八百人。随着网络的扩张,营销网络与人员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如何对营销人员的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激励,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他企业对销售人员的激励,通常采取“提成”的奖励办法。但是,华为认为,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销售提成是一种“刺激”方式,可以提高他增加短期收益的积极性,但是却无助于他和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而普遍客户关系和长期客户关系,是华为的看家法宝,所以,明确规定不给销售人员提成。那么,怎么予以激励呢?1994年,营销副总裁张建国牵头设计了“销售人员奖励分配方案”,开了华为业绩评价的先河。 销售人员激励问题撬动思想变革 1994年11月,万门交换机在首届中国国际电信设备展览会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华为开始从农村市场向城市市场转型。当时的主要经营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市场机会,运用超常规的市场运作手法抢占市场先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市场的扩张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矛盾,这导致员工人数成倍增加。当时,任正非给很多中层干部都扔下一句话:“先封你一个团长,没有兵可以招嘛!”由于市场空间足够大,企业高速成长和发展,张建国所制定的销售人员激励措施已明显落后于需要。 1995年1月,华为还在深圳市南山区深意大厦六楼办公。彭剑锋、包政等5名人大教授被华为请去讲授企业二次创业与企业的战略转型、市场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经几名华为原副总裁回忆,最初华为主要是请人大教授去协助总结企业文化,期间主要与任正非等中高层领导接触,交流思想。任正非在听了彭剑锋教授讲授的企业二次创业与人力资源课程之后,召集华为的高层干部讨论,认为教授们在授课中所揭示的二次创业问题正是华为公司在高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值得大家认真研究。 进入1995年,华为出了很多新事情,也碰到了很多新问题。年初,华为紧跟当时潮流,在全公司范围内大规模推行ISO9001标准,但在重整后的业务流程体系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如何定位成了问题。 为了大发展的需要,公司对工资分配重新设计,但是,问题马上也出来了:分配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提的都有,让改革小组无所适从。 这一年,面对规模扩大的大好形势,任正非慷慨激昂地写下了华为的“精神纲领”: 秉承毛泽东搞“两弹一星”的气魄和决心,响应党中央“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跟随五中全会跨世纪的宏伟规划,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立和发展华为产品体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专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以充分满足用户的最高需求。用建立在国家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集体奋斗,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但是,“纲领”的精神,华为员工是否都能深刻领会呢?1995年9月,华为公司发起了“华为兴亡,我的责任”企业文化大讨论。凡是视察过华为的上级领导,都称赞华为的文化好。可是任正非逐渐发现,干部员工也常把企业文化这个词挂在嘴上,但到底企业文化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于是由宣传部出面组织了几次企业......
- 信息
-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了解华为
- 推荐序一 世界的华为
- 推荐序二 中国企业的骄傲
- 推荐序三 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
- 修订版前言
- 上编 华为真相
- 走进华为
- 技术策略
- 市场攻伐
- 人才秘技
- 资金链
- 华为基本法
- 过冬
- 跨国营销与中国式外交
- 资本大鳄
- 巅峰时刻
- 中篇 任正非
- 人生
- 思想
- 下编 华为批判
- 管理突围与管理批判
- 文化批判
- 高层动荡与人性批判
- 附录 华为简史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