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赢利系统:建立商业模式中心型组织,实现基业长青_李庆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李庆丰

内容节选

4.6 见树又见林:企业如何从核心有机扩张? 重点提示 ※ 多元化经营可以看成一个商业模式吗? ※ 加盟连锁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你的公司有没有根基产品组合? 遥想2013年,海航集团(简称“海航”)曾对外宣称:“2020年,海航将进入世界500强前100名左右,营业收入在8000亿人民币到10000亿人民币。” 然而,到了2020年初,在7000多亿人民币负债的重压下,海航已经渐进“归零”。在2020年的第60天,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全面协助、全力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1993年,海南省从财政资金中划拨1000万元,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尔后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海航要做起来,就要不断买飞机。银行因负债率高不肯放贷,海航领导人就跑去了美国华尔街融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金融大鳄索罗斯以2500万美元现金购买了海航1亿股外资股。索罗斯之后,各路资本“闻风而动”,海航很快就完成了首期30亿元的私募。 海航也因此成为业界的“资本高手”。此后,海航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完成数轮融资,不仅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还借此完成了集团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大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海外股市大幅度缩水,海航领导人却在此时看准国外并购的机会,迅速拉开了海航大规模国际化、产业多元化的帷幕。 2016年,是海航集团并购最为疯狂的一年。据普华永道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前10大海外并购交易中,“海航系”占据了3席。经过一系列超级收购战,海航已从单一的地方航空公司逐步壮大为覆盖航空、酒店、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船舶、科技等多行业的巨无霸,集团总资产也迅速飙升至10155亿元,业务遍布世界各地。海航集团旗下共有9家A股上市公司、7家港股上市公司和1家“A+H”上市公司。 但是,急速下坡的“过山车”行情很快就来了。2017年下半年,海航总负债规模已高达75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0%,资金链岌岌可危。2018年,海航快速清理海内外大大小小300多家公司,甩卖超过3000亿资产,创造了一家企业一年处置资产的世界之最。“这不是全部,”海航集团董事长称,“海航将聚焦主业健康发展。后续还有千亿资产在出售的路上。” 有人感叹道:头两三年海航“买买买”名动江湖,可以说是不可一世;2017年以后,又遇到如此巨大的流动性困难,债务逼门,“卖卖卖”又出尽了洋相。 参考资料:二水,从1000万起家到负债7500亿,海航董事长自曝没钱发工资,环球人物网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本章前几节重点讲了新竞争战略的五个显著特色,以补充传统竞争战略在企业经营场景应用与落地的不足。职能战略包括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研发战略等,它们主要支撑及服务于竞争战略,常常包含在竞争战略中,形成一个不分开的整体。 总体战略以竞争战略为基础,属于竞争战略之上的战略。如果以“20/80原则”看,中外教科书中80%的部分都在阐述总体战略,只有不足20%的部分讨论竞争战略。翻开一些战略教科书,除了开始部分例行的宏观环境分析,其余大部分篇章的内容是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收购兼并战略、合作与合资战略、全球市场战略、转型与再创业战略等所谓的总体战略。究其缘由,也许总体战略方面,激动人心的宏大叙事性案例比较多,媒体传播广泛,比较容易撰写,讲授的人也能侃侃而谈。 现实的应用中,超过99%的企业重点在竞争战略,只有不到1%的企业可能用到总体战略。即使用到总体战略的企业,如果竞争战略不够扎实,总体战略往往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经营后果。上述案例中,海航从“买买买”到“卖卖卖”,据说背后的操盘手都是一些毕业时间不长但是学过一些总体战略的硕士或博士生。在2018中国品牌论坛上,海航集团董事长说:“海航赶上了中国高速成长的好时代,但没有摆脱野蛮生长,粗糙发展的路子。我们经验不足,自以为真正有这种把握全球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能力,所以近两年来,我们偏离了主业,扩张速度太快,心太急。总而言之,我们自身没有准备好,所以就出现去年在江湖上‘买买买’,好家伙,海航没有不能买的,今年又‘卖卖卖’,又创世界资产处置之最。” 大家都知道,加盟连锁是一种商业模式。例如:肯德基在全球拥有1万多家门店,每个门店可以看成是一个小公司,它们的商业模式基本相同。像海底捞、必胜客、喜茶、星巴克等,也是如此。这些企业可以看成一个集团公司,拥有几万个小公司,理论上就是几万个商业模式,但是这些商业模式基本相同,可以共享T型商业模式中的创造模式、营销模式及资本模式,所以加盟连锁这种集成型的商业模式比较容易成功。竞争战略,说白了就是如何打造一个好产品的战略。由于这些加盟连锁企业基础性的竞争战略比较扎实、优秀,所以它们的总体战略层面像国际化战略、收购兼并战略......

  1. 信息
  2. 序言 把碎片化知识放到“系统”里
  3. 第1章 企业赢利系统:突破困境及成长发展的“导航仪”
  4. 1.1 先有一个赢利系统,企业团队才能进行“五项修炼”
  5. 1.2 私董会3.0:打造成一个“优质产品”交付过程
  6. 1.3 商业模式中心型组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7. 1.4 系统赋能:从零创业,“小蝌蚪”如何成为“巨无霸”?
  8. 1.5 管理>经营,企业陷入困境,突围的路在何方?
  9. 第2章经营管理团队:不只是“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10. 2.1 优秀团队的“铁人三项”:动力机制、团队合作与能力建设
  11. 2.2 企业家精神:马云、任正非可以模仿吗?
  12. 2.3 以组织承诺为载体,画好高层、中层及基层的三个“同心圆”
  13. 2.4 拆解官僚化,打破“部门墙”,让听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14. 2.5 企业顶层设计,汇聚合伙人的力量
  15. 第3章T型商业模式:让企业生命周期螺旋上升
  16. 3.1 新视角:建立商业模式中心型组织
  17. 3.2 以T型商业模式为纲,驱动三个飞轮效应
  18. 3.3 没有创造模式,赢利“飞轮”怎能转起来?
  19. 3.4 生态圈、归核化、基业长青……为什么核心竞争力如此重要?
  20. 3.5 不要被套路,聚焦到商业模式创新
  21. 第4章 企业战略:让混沌无疆的战略知识在企业落地
  22. 4.1 商业模式“静如处子”,而竞争战略“动如脱兔”
  23. 4.2 太极生两仪:五力合作模型与五力竞争模型
  24. 4.3 战略学派百家争鸣,如何扎根到企业经营场景中?
  25. 4.4 “好战略”如何产生?战略过程DPO模型
  26. 4.5 道可道,非常道:波特三种竞争战略新解
  27. 4.6 见树又见林:企业如何从核心有机扩张?
  28. 第5章管理体系:组织能力×业务流程×运营管理
  29. 5.1 懂很多,乱如麻!如何厘清管理?
  30. 5.2 组织能力:人少打胜仗,人多干大事
  31. 5.3 业务流程: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
  32. 5.4 运营管理:企业应该有多少个首席运营官?
  33. 5.5 德鲁克: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34. 第6章 杠杆要素:企业文化+资源平台+技术厚度+创新变革
  35. 6.1 企业文化:结构洞上的人物有多重要?
  36. 6.2 资源平台:人脉广、圈子多,有利于企业发展吗?
  37. 6.3 技术厚度:做大做强有何副作用?如何成为长寿企业?
  38. 6.4 创新变革: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39. 第7章系统思考:如何让2+2=苹果?
  40. 7.1 赢利地图:不要用琐碎的忙碌,掩盖系统上的无知
  41. 7.2 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如何避免熵增?
  42. 7.3 公司进化:企业家的万丈豪情与赢利系统的保守边界
  43. 7.4 涌现模型:行业领先者是如何炼成的?
  44. 第8章私董会3.0:三个臭皮匠,如何顶个诸葛亮?
  45. 8.1 私董会初探: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46. 8.2 私董会之前:答案在现场,功夫在诗外
  47. 8.3 私董会进行中:如何涌现出破局方案?
  48. 8.4 私董会之后: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49. 8.5 学习型组织:永不落幕的私董会
  50. 第9章职业赢利系统:破解个体发展的迷思
  51. 9.1 人人追求复利成长,本金在哪里?
  52. 9.2 个体动力:让寒门再出贵子
  53. 9.3 商业模式: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谋生?
  54. 9.4 职业规划:不要玩套路,走“T型人”之路
  55. 9.5 自我管理:倍增能力×优化流程×掌控节奏
  56. 后记 知难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