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六版)_叶奕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叶奕乾
内容节选
第一节言语概述 一、言语与语言 日常生活里,人们往往将“言语”与“语言”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使用。其实,这两者是既有联系又彼此不同的概念。 “普通话”“粤语”“闽南语”以及“英语”“斯拉夫语”等都属于语言,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音义统一的人类交际工具。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有差异,使用的语言也有所不同,所以,每逢国际性活动,一些公共设施,往往用象征性图形来代替某种语言。这种图形标志用简洁的图形形象地代表了某种含义,因此图形标志在国际事务中被广泛采用,克服了交际中各国语言不通的障碍。 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它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即个体借助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它必须遵从这种语言的规范。言语活动为人类所特有。“讲课”“写作”“闲聊”等都属于不同方式的言语活动。利用同一种语言,人们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言语与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又有紧密联系。首先,言语离不开语言,个体只有遵循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规则,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造文字、颠三倒四的表述,显然不会为别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其次,语言也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语言的发展、完善、更新、淘汰,都离不开人们的言语活动。如果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它就会逐渐从社会中消失。因此,人们的言语活动及其产物是语言客观存在的基础。 二、言语的功能及活动特点 (一)言语的功能 1.交际功能 言语的交际功能是人们通过言语活动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言语的交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言语交际有四种基本类型:①人的内向交流,即内心的“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交流;②人际交往,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③群体交际,即群体内成员之间及群体之间的交际;④大众传播,即借助印刷媒体(书刊)和电子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狭义的言语交际是指个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交际。言语交际的功能在于传达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满足心理需求,而这一切对人际关系与心理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 2.思维功能 人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念进行的,而词则是概念的承担者。人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活动中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都离不开言语这个工具。同时,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用言语来表达和记录的。因此,离开言语,失去了凭借,思维活动是无法进行的。 3.调节功能王德春等著:《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99-114页。 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调节作用。言语有四大调节功能。①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即个体通过内部言语调节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②言语的个体调节功能,即通过人际间的交谈调节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和行为。雅科布逊(R.Jakobsn)列举了六种言语的个体调节功能: 说话者表达感情意愿的表情功能;呼唤、命令、表态的意动功能;表示客体的所指功能;解释语言的元言语功能;建立接触的寒暄功能;表示美感的诗学功能。③言语的群体调节功能,即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用言语调节群体间及群体与个体间的心理与行为。④言语的族际调节功能,即通过不同民族语言的互译、跨文化的言语交际,调节族际间及族与个体间的心理与行为。 4.创造功能 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和多样化的创造功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语词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未曾听到过的。言语活动的创造功能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言语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盲目的言语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使用语言,正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交际的需要。简单的话语,如“早上好”,是问候对方的意思;竞选过程中候选人口若悬河的演说、许诺,都是为了赢得选民的信任;而“痴人说梦”,因为缺乏目的性,往往只被人付之一笑。 2.开放性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种类繁多的句子,而每个句子都是由声音和单词构成的,因此,言语活动中就有无限扩展语言信息的特点。例如“保尔踢球”“保尔踢任意球”“保尔踢了一个直接任意球”“黄队队长保尔踢了一个漂亮的任意球”,这种变化表现了言语开放性的特点。 3.规则性 言语活动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这是因为人们在说话、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正常顺利地进行交流。 4.离散性 汉语拼音有23个声母、24个韵母,而由它们可组成近400个音节和6万多个汉字,其他语种也有这种特点。说话时所运用的语词,实质上是由一系列离散的、数种有限的单元所构成。 5.社会性和个体性 语言是......
- 信息
- 第六版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 第一节 神经元
- 第二节 神经系统
- 第三节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 第四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 第一节 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 第二节 人类意识的产生
- 第三节 意识的特征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四章 注意
- 第一节 注意概述
-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五章 感觉
- 第一节 感觉概述
-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 第三节 视觉
- 第四节 听觉
- 第五节 其他感觉
- 第六节 感觉的相互作用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六章 知觉
- 第一节 知觉概述
-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 第三节 空间知觉
- 第四节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 第五节 错觉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七章 记忆
-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第二节 记忆过程
- 第三节 记忆系统和记忆的组织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 第一节 表象
- 第二节 想象
-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 第四节 睡眠和梦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九章 思维
-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第二节 概念及其形成
- 第三节 问题解决
-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章 言语
- 第一节 言语概述
- 第二节 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
- 第三节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 第四节 动物“言语”
- 第五节 儿童的言语发展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及表情
- 第三节 情绪状态
- 第四节 情感
- 第五节 情绪理论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二章 意志
- 第一节 意志概述
- 第二节 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三章 技能
- 第一节 技能概述
- 第二节 动作技能
- 第三节 认知技能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四章 人格和人格倾向性
- 第一节 人格概述
- 第二节 需要
- 第三节 动机
- 第四节 兴趣
- 第五节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五章 气质
- 第一节 气质概述
- 第二节 气质理论
- 第三节 气质的生理机制
- 第四节 气质类型
- 第五节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 第六节 气质的测量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六章 性格
- 第一节 性格概述
-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
- 第三节 性格的类型理论
- 第四节 性格的特质理论
- 第五节 性格的社会认知理论
- 第六节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和环境
- 第七节 性格的测量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第十七章 能力
- 第一节 能力概述
- 第二节 智力和智力理论
- 第三节 能力的发展
- 第四节 能力的个别差异
- 第五节 能力的测量
- 名词解释
- 思考题
-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