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必修课_段鑫星;李文文;司莹雪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段鑫星;李文文;司莹雪

内容节选

第14章对于亲密关系,是相似好还是互补好 在生活中,总会有人问:“是相似的还是互补的亲密关系更适合我?”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互补更好。例如,很多人都说理想主义者和理性者是完美的结合。但也有人觉得相似更好一些,双方的沟通方式接近,人生观、价值观也接近,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误会的发生,更能互相理解。如果能遇上和我们刚好相像的人,与我们有相似的背景、兴趣和品位,那么这将是令人愉悦和快乐的。的确,人际吸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相似律:同性相吸(相类似的人彼此吸引)。相似 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刻意安排一些社会政治观点相似或不相似的男生和女生进行盲约。学生们在学生会边喝饮料边聊天,相互了解。45分钟的盲约之后发现,观点相似的学生比不相似的更加喜欢彼此。 另一个实验是,13个男子挤在防空洞里,相处了10天,期间研究者不断地观察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变化。结果发现能融洽相处的人都是有许多共同点的人,如果有可能,他们恨不得把那些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扔出去。 以上两个研究表明,相似是有吸引力的,相似的人更容易相处,而“性格不合”则常常作为男女分手时的经典台词。痴男怨女们初听这条理由时仍会垂死挣扎,“当初在一起时还情意绵绵地说什么性格互补,怎么一到分手就成了性格不合?”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方面,它通过人对事物的倾向性态度、意志、活动、言语等方面表现出来。 不可否认,若两个陌生人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更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社会心理学家爱弥儿·柯尔(Emile Coue)等人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最好的朋友,与其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很相似,即所谓门当户对。这种相互吸纳、相互共生的感觉会让人们更加欣赏自己,起到正面强化的作用。相似的人容易共同组成一个群体,人们生活在这个团体中,能获得更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为了证实“相似性原则”的效用,美国心理学家西奥多·纽加姆(Theodore Mead Newcomb)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让17名互不相识的大学生同住在一间宿舍中,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跟踪调查。实验结果表明,在相识之初,空间距离的远近决定了被试彼此间的亲疏程度;然而,在实验的后期,那些在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上相似的人逐渐走近,并且在研究结束时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互补 然而,与“相似性”不同,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认为“互补定律”也极大地影响着人际交往。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显性”与“隐性”(影子)两种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说,一个很活泼的人可能潜藏着抑郁的一面;而一个很安静的人也可能会变得躁动不安。因此,当我们遇见一个有我们“影子性格”的人时,我们的内心会涌起兴奋的愉悦感,因为对方体现了我们所缺乏或压抑着的特质。这种心理被称为互补定律,指人在需求、性格、兴趣、能力、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互补时,彼此可能更具吸引力。这体现在亲密关系中是这样的恋人搭配,如支配型的人和服从型的人、热情健谈的人与忧郁沉静的人、脾气暴躁的人与稳重恬静的人。研究表明,互补因素能增进人际吸引,使双方的关系更为协调,能满足彼此的需求。 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根据我开设的心理课堂多年的咨询案例来看,大体上说,选择一个与自己性格相似还是互补的人并不是爱情是否长久的决定关键,因为选择一个人只是爱情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中彼此的相处,不断磨合与调整,不断学习与互相提升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我们发现“是相似的还是互补的亲密关系更适合我”这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关键还是我们决定开启一段怎样的感情,以及以后能接受什么样的恋爱生活,我们将如何满足彼此的恋爱需求。 性格相似的人相对来说会有比较稳定的恋情和生活状态,可能从谈恋爱那天起就能看到未来五年或十年的发展趋势,而不会有太大的变故或惊喜。但有的人可能无法接受这种平淡似水的状态,他们更愿意挑战反差,需要不确定性的刺激,从而确保感情能始终保持新鲜。 同样,世间并没有一劳永逸的爱情模式,就算彼此相亲相爱,这份爱情也不是高枕无忧的,爱情是一个过程,双方都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增进了解,拉近距离,融合在彼此的生命里。毕竟于千千万万的人海里,遇到一个相爱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是一种奇迹。 恋爱风向标 (1)有实验证明,人际吸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相似律:同性相吸(相类似的人彼此吸引对方)。 (2)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互补定律”也极大地影响着人际交往。当我们遇见一个有着我们“影子性格”的人时,我们内心会涌起兴奋的愉悦感,因为对方体现出我们所缺乏或压抑着的特质。 (3)性格相似的人相对来说会有比较稳定的恋情和生活状态,但有的人可能无法接受这种平淡似水的状态,他们更愿意挑战反......

  1. 信息
  2. 内容提要
  3. 各方推荐与赞誉
  4. 推荐序1 爱情助人成长
  5. 推荐序2 恋爱是一种挑战
  6. 前言
  7. 引言 爱情是什么
  8. 第一部分 恋爱有“理”
  9. 第1章 艾斯沃斯:你的恋爱中藏着你的童年依恋
  10. 第2章 斯腾伯格:爱情包括亲密、激情、承诺三种元素
  11. 第3章 弗洛姆:爱是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12. 第4章 约翰·李:爱情有六种形态
  13. 第二部分 不同年龄阶段的爱情
  14. 第5章 青年:爱得深,爱得早,不如爱得刚刚好
  15. 第6章 中年:“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
  16. 第7章 老年:陪伴是最长情的爱
  17. 第三部分 男女大不同
  18. 第8章 认识你的性别角色
  19. 第9章 两性的生理差异
  20. 第10章 两性的心理差异
  21. 第11章 两性在恋爱中的不同表现
  22. 第四部分 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好的管理
  23. 第12章 恋爱的双方需要建立亲密关系
  24. 第13章 你的喜欢是爱吗
  25. 第14章 对于亲密关系,是相似好还是互补好
  26. 第15章 “爱”是一个动词
  27. 第16章 带好你的装备
  28. 第17章 吵架是一门艺术
  29. 第18章 恋爱中的晕轮效应
  30. 第19章 看穿恋爱中的谎言
  31. 第20章 爱情中有一种猛兽叫“嫉妒”
  32. 第21章 相爱容易相处难
  33. 第22章 对“不爱”说不
  34. 第23章 性,爱的馈赠
  35. 第五部分 爱到尽头
  36. 第24章 当恋爱遭遇寒冬
  37. 第25章 分手应该体面,谁都别说抱歉
  38. 第26章 如何疗愈情伤
  39. 第27章 失恋的意义在于成长
  40. 第六部分 那些我们在爱情中学到的
  41. 第28章 培养爱自己与爱他人的能力
  42. 第29章 爱情账户的储存与管理
  43. 第30章 辨别真爱的能力与成长的辩证关系
  44. 第31章 爱与婚姻